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417节

  他思忖了片刻,也没想出‘立心’二字的典故,索性不再想,抬腿步入楼中。

  甫入楼中,声浪便如潮水般涌来。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庆帝驻足在绘着李彻画像的主厅,耳畔交织着孩童的诵读声。

  却见画中李彻剑眉星目,手持一把利剑眺望远方,颇有几分帝王之威严。

  李彻尴尬地看了一眼自己的画像:“咳咳,这是父皇您给我派来的画师画的,臣子们非要挂上去。”

  庆帝却是没在意这个,整个大学都是李彻建的,挂个画像又不是什么僭越之事。

  “他们背诵的是什么?”

  “啊?”李彻听了听,笑道,“是乘法口诀表,今日上课的应该是数学课,也就是算术。”

  庆帝听闻是自己一向不重视的算学,不由得皱了皱眉毛:“不是教授科学吗?”

  “父皇,算学便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李彻正色道,“算学一道不仅实用,且极其深奥,若是研究到最深,能算尽宇宙的无穷。”

  庆帝没说话,身后一众大庆文官却是炸开了锅。

  古代有宇宙的概念,《三五历纪》中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在古人眼中,他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便是宇宙。

  其实对李彻而言,这也是他作为穿越者最大的红利,现代人的格局显然远远大于古人。

  古人能见到天空,但却被约束在大地上,格局仅限于国门之内。

  现代人则不同,经历了网络和科技的洗礼,除了少部分迷信地平论的憨憨,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宇宙之大和人类之渺小。

  现代人的最大格局,是整个可观测宇宙。

  即便如此,李彻说算学能算尽整个世界这话,也足以引起一众文臣不满了。

  便是圣人,也不敢开口妄言能算尽整个世界吧?

  “奉王此言是否太过荒谬了?”一位文臣忍不住道、

  “圣人云: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世间万物皆是天地所造,凡人怎敢妄议天道,遑论用算学这等小道?”

第511章 奉国大学(中)

  李彻向说话之人看去。

  却是一名身材高大,满脸正色的中年官员,说起话来油亮的黑色胡子乱颤。

  李彻也认得此人,乃是翰林学士欧阳吉。

  作为皇帝的经筵讲官,欧阳吉掌讲读史书、讲释经义之事,备顾问应对,算是半个帝王之师。

  身份和官职注定了他是儒学最忠诚的卫道者,面对科学这种‘离经叛道’之学问,必然会竭力抨击。

  “欧大人可是要教我?”李彻微笑看向欧阳吉,虽然话语恭敬礼貌,但任何人都能看出他眼中的轻蔑。

  欧阳吉皱眉道:“本官姓欧阳。”

  “知道了,欧大人。”

  欧阳吉气得胡子乱颤,却也不想和李彻打嘴仗,于是问道:“殿下所说,这科学能算尽天下之物?”

  “正是。”李彻淡然道。

  “那臣倒有一事讨教。”

  “欧大人尽管问来。”

  见李彻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欧阳吉面露冷笑。

  这天下的难题何等之多,科学能解尽天下难题,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自己只需要问几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李彻无言以对,所谓科学也就不值一提。

  “敢问殿下,天上之日离我们有多远?”

  李彻像是看傻子一样看向欧阳吉:“两万万又九百九十二万里!”

  欧阳吉顿时皱眉道:“殿下不会是随口编了个数字吧?”

  古人对太阳的研究从未停止,但也仅限于太阳运行规则等基本简单了解,直到1769年,当金星经过太阳时,天文学家才第一次计算出了地日距离。

  李彻看向他,声音逐渐变冷:“你的意思,是在说本王撒谎,欺骗父皇吗?”

  欧阳吉打了个寒颤,这才想起面前的藩王可不是什么人善之辈,而是手握生杀大权的边塞藩王。

  但他毕竟担着儒学正统的名头,不想在此落下阵来,只得咬牙道:

  “臣不敢,然殿下所说的数字臣闻所未闻,焉能知道这答案的真假?”

  李彻冷笑道:“你连答案都不知道,却敢问本王,莫不是在戏弄我?”

  此言一出,庆帝也皱眉看向欧阳吉。

  提出一个无解的问题,可算不上是考校。

  欧阳吉闻言,顿时冷汗津津:“臣无此意,但是殿下说的,算学可算尽世间一切之物。”

  李彻语气一转:“没错......本王原谅你的无知,你可以信口胡问,本王却是没有张嘴胡说。”

  “日地之间的距离,看似遥不可及,实际上只要运用科学之道来计算并不困难。至少有三种解法,本王就说一个最简单的,几何测量法。”

  “所谓几何测量法,便是基于地面和太阳之间的几何关系,进行测量。当位于近日点时,也就是地球......额,地面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可以通过测量大地和太阳之间的角直径来计算日地距离。而这个角直径,则可以通过观测太阳在天球上的视直径来确定。利用望远镜观测太阳的视直径,并结合地面和太阳之间的角度关系,就可以计算出日地距离。”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面面相觑。

  李彻说的话每个字他们都听得懂,但连起来却是犹如天书一般,根本不解其意。

  又是几何,又是角直径,又是近日点的......

  虽说听不懂,但这些专业名词却不像是胡编乱造,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既视感。

  然而,在场之人也并非没有聪明人。

  工部侍郎祖亮便是其中之一,他默默听完后,忽然开口:“殿下。”

  李彻循声看去,却见祖亮双眼微微发亮:

  “听殿下之高论,臣虽不解其意,但却能察觉其中逻辑所在,只是有一点臣有所不解。”

  李彻温和道:“祖大人但说无妨。”

  “臣观殿下言辞,隐约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殿下似乎认为,我们脚下的大地乃是一个球体?”

  李彻微微颔首:“不是似乎,而是确信,我们脚下就是一个球体。”

  众臣哗然,庆帝若有所思,而祖亮却是眼睛越发明亮:“殿下可有论证?”

  李彻点了点头:“此事不难证明,虽然我们脚下的土地看似平整,但祖大人若是去过海边,便会知道。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足以证明海面是个巨大的曲面。”

  “若是我们站得足够高,也能看到远景地面微微弯曲,可与结论相互印证。”

  “当然,还有一个最准确无误,无可推翻的方法。”

  祖亮连忙追问道:“敢问是何方法?”

  李彻面带笑容,轻声说道:“我们派一支船队出海,不改变方向,一直向大海深处航行。如果脚下是一个球体,那么这支船队终有一天会回到出发点。”

  祖亮大喜道:“此法甚妙。”

  虽然古代的学说更偏向于‘天圆地方’的理论,但也有地球说的提出者。

  比如张衡,就曾提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这个世界没有张衡,但也有相似的理论。

  祖亮信奉的就是地圆说,李彻手下的王锡也是如此,在没有足够科学基础的古代,古人能做到这种程度,其中蕴含的智慧不可谓不惊人。

  当李彻提出这个结论后,祖亮才会如此惊喜。

  难得碰到祖亮这样有探究心的人,李彻也不介意多说一些:

  “事实上,我们所在的大地,姑且称它为地球。地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故而才会有黑天白天和一年四季,而月亮则围绕着地球转,所以有了潮汐。”

  “和地球相同的星体还有七个,也可以说是八个,但有一个星体过小,或可忽略不计。”

  庆帝微微蹙眉:“若是如此,我等居于球体之上,为何没有掉下来过?”

  李彻回道:“回父皇,那是因为引力。”

  “引力?”

  “没错,万有引力。”

  “何为万有引力。”

  “这就是科学的内容了。”李彻微笑道,“恰好有一个班级在讲这段内容,父皇可以随儿臣去课堂中旁听一下。”

第512章 奉国大学(中下)

  奉国大学的课程中,算学课、文学课、科学课是基础,每个学子都要学,对应着现代的数学、语文、物理。

  而像是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则是选修,学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几个学科研读。

  等到学子学完了这些基础,才会涉及专业细分的问题,也就是分院。

  根据选修课程的不同,学子们会分别加入农学院、科学院、医学院、政学院等等,待到毕业后就能立刻投入各自的岗位。

  如今奉国大学不过开学两个月,尚未有升到高年级的学子,所有人都在学习基础课程。

  李彻本以为主教肯定有班级在教授物理,但不想找了一圈,几乎都在学算学和文学。

  让人取来课表,发现只有一个班在学物理,而那个班并不在主教上课。

  李彻询问庆帝是否要过去看看。

  庆帝没有急着去,反而站在一个上数学的班级门口,饶有兴趣地听着。

  教课的老师只用旁光看了一眼,顿时惊得六神无主,说话都有些磕巴。

  他是帝都小官出身,第一批随李彻来朝阳城的官吏,却是认识庆帝的。

首节 上一节 417/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