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第95节

  现在有一个更强盛美好的大庆,虽然也有诸多缺点,但百姓们至少还能挣扎着活下去。

  自己为何要再起战火,将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又为何要背叛亲生父亲,落得一个不忠不孝之名?

  自古藩王起兵的,除了朱棣外,又有谁能真正夺得那个位子的?

  “自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大一统,各朝各代都没有超过三百年的国祚!”

  李彻严肃地盯着杨忠嗣的眼睛,掷地有声:

  “前朝炀帝是我的舅舅没错,但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好大喜功、骄奢淫逸、行暴政、乱纲常!”

  “桓朝灭于其手中,并不冤枉。”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桓气数已尽,你还不明白吗?”

  “黄口小儿安敢无礼,你所说之事,老夫如何不明白!”杨忠嗣突然情绪激动起来,“但我是桓朝的将军!”

  “忠臣不事二主,更何况我是先皇的义子,是陛下的义弟!”

  “大桓就是我的全部!”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一个郡王、一个大帅,在初次见面后竟直接激烈争吵了起来。

  虽吃惊,但两人的身份摆在那里,在场之人无一人敢出声劝说。

  唯有胡强握紧拳头,目光紧紧锁定杨忠嗣,跃跃欲试。

  他打定主意,这要这老头露出半点想要动手的意向,自己就一巴掌拍过去!

  李彻对固执己见的杨忠嗣颇感头疼,他喘了口气,叹息着问道:“你可知何为亡国,何为亡天下?”

  不等杨忠嗣开口,李彻便自行说道: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桓朝虽灭,但我华夏传承未断,文明尚存。”

  “可若你这种人一意孤行,再次挑起华夏内战,以致百姓羸弱,国力衰退......”

  “到那时,异族入侵,宗庙被毁,农田荒废,夏人被屠杀,被当做牛羊般凌辱。”

  “你杨忠嗣连一个忠臣的名号都留不下,你就是民族的千古罪人!”

  杨忠嗣双手颤抖,颓然地向后一靠,几乎摔倒在地。

  好在身后解明、解安两兄弟眼疾手快,从两边搀扶住了他。

  李彻这一番话,完全否定了他后半生所做之事,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风骨和忠诚,贬的一文不值。

  更让杨忠嗣感到崩溃的是,自己竟然完全无法反驳他,因为李彻说的似乎是对的。

  大桓亡了又如何,华夏文明亡了才是天塌了!

  自己若是一意孤行,扶持李彻在关外建立一个大桓,去和大庆对立。

  结果如何不清楚,但周边那些蛮族怕是要乐疯了,他们会磨刀霍霍,贪婪地盯着中原这片沃土。

  大庆国境将陷入动荡,皇室威严不存,刚刚迎来和平的中原百姓又将陷入战争泥沼。

  自己作为始作俑者,可不就是全天下的罪人吗?

  “罢了,罢了。”

  杨忠嗣叹了口气,似乎又年老了十岁。

  “我已是老朽之身,无力再做些什么了。”

  “至于我这一生的是非功过,便交由后人评说吧。”

  此言一出,杨忠嗣身上似乎多出几分暮气。

  李彻望过去,只觉得他身上多出了一些腐朽的气息,像是敬老院的那些孤寡老人,完全没有未来这个概念。

  哀大莫过于心死,或许用来形容此刻的杨忠嗣再好不过了。

  李彻皱了皱眉。

  让杨忠嗣陷入如今的状态,并非李彻的本意。

  他要的是一个痛改前非,能替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方的杨忠嗣。

  而不是一个陷入懊悔、自责,如行尸走肉般的糟老头子。

  若是杨忠嗣就此沉沦,那自己前来营救他的意义何在?城外那一千将士的牺牲又有何意义?

  “杨将军,其实你还有很多事情能做。”李彻沉思片刻,缓缓开口道。

  “你在关外闯荡多年,应该清楚这片土地没有他们说的那么贫瘠,恰恰相反这里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宝地。”

  杨忠嗣低垂着脑袋,没有搭话。

  不管对方面如死灰,李彻只是自顾自地说下去:

  “这里土地肥沃,若能清扫蛮族,就能将关外之地变成大庆的粮仓,不仅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可以支援中原贫瘠之地。”

  “这里矿产丰富,铁、煤、铜、盐应有尽有,只要有足够的工匠,我有信心让大庆的武器装备更新迭代。”

  “这里还有广阔草场,可以成为养马地,而那些蛮族就是最合适的马倌。”

  “这片土地的潜力很大,杨叔,我需要你和你手下将士们的帮助,将这里打造成大庆最富饶的藩镇。”

  李彻的话把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大家完全没想过,这片所有人都瞧不起的冰天雪地,竟有如此大的潜力。

  但李彻所言有理有据,虽然很多都是设想,但却莫名其妙令人信服。

  就连杨忠嗣麾下的将领都不由得心潮澎湃,脑海中出现了李彻描绘的画面。

  终于,杨忠嗣缓缓抬起了头。

  眼中仍是无神,但却多了几分欣慰:“既如此,那你就去带他们做吧。”

  李彻反而愣了:“你这是何意?”

  杨忠嗣没有理他,而是看向身后其他将领。

  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叫少帅!”

  众人皆是一愣。

  “没听见我的话吗?”杨忠嗣指向李彻,“从今天开始,他就是你们的少帅。”

  “你们要无条件听从他的命令,就像效忠于我一样,效忠他!”

  解明第一个回过神来,单膝跪地,以拳捶胸:“参见少帅!”

  杨璇、解安、解全、陈平之等人后知后觉,见杨忠嗣面色不似作假,强忍着震惊单膝跪地。

  “末将参见少帅!”

第118章 老阴波一

  李彻看着跪了一地的桓国军将领,耳边似乎隐隐约约响起了BGM:

  【晓月拂流年步履蹒跚间,放不下的告别忽闪忽灭】

  【斑驳的岁月从不肯忘却,留清欢两三卷迷了眼】

  少......少帅?

  这称呼可不兴起啊!

  从古至今,好像就有那么一位少帅比较出名吧。

  不过转念一想,这个称呼还真让自己继承这支军队,有了一定合法性。

  桓国军是前朝军队,若是向大庆投降,肯定轮不到自己这个宁古郡王,而是直接向朝廷投降。

  而若是自己有了少帅的身份,那就是杨忠嗣将自己的私人军队转赠给子侄辈,法理上还说得过去。

  “杨叔,您这是......”李彻看向杨忠嗣。

  “我老了......”杨忠嗣长舒一口气,目光飘向城外的旷野,“你讲述的未来很好,但我已经无力去和你一起做这些大事了。”

  “说起来,你母亲是我的义妹,我也算你的长辈。”

  “这支军队跟随我多年,今后便交给你统领。你是一个爱兵如子的藩王,我相信你会善待他们。”

  李彻看向跪在地上的桓国军将领们,心中并无目的达成的欣喜,反而有些沉重。

  这是传承,也是责任。

  “爹爹,那您要去哪......”杨璇焦急地问道。

  杨忠嗣笑了笑,柔声道:“我不能留在这里,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

  “我老了,既然不能战死在疆场,那就归隐于山林之间吧。”

  。。。。。。

  杨忠嗣的确不能留在李彻麾下。

  一是他的愚忠观念太深刻,一时半会改不过来。

  二是朝廷方面会有很大的阻力。

  他们可能会默许李彻收服桓国军,毕竟相比于这个前朝势力,庆帝肯定是更相信自己儿子。

  但庆帝绝对不会允许杨忠嗣这个心腹大患,转投到李彻帐下。

  一个前朝将军,一个有前朝血脉的皇子,两者结合在一起,影响力和威望太大了。

  即便李彻还没有造反的心思,那些对前朝仍抱有幻想的人,依然会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在杨忠嗣离开之前,和李彻一同整理了桓国军和这座安东城的遗留事务。

  首先是桓国军的情况。

  桓国军巅峰时期有四万骑兵,而到解明突围而出,来找李彻求救时只剩下一半了。

  再加上高丽军发动总攻时的伤亡,此刻的桓国军只剩下一万两千人,其中还多半带伤。

首节 上一节 95/5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