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116节
宁采薇笑道:“是吗?那为何我听说,本县刘主簿的外甥,打了折扣?”
“呃…”牙头一愣,没想到这大脚小姑娘,居然还知道这件事。
宁采薇指着朱寅腰间的玉佩,“我家小相公,是庄赞府的侄儿。这块玉佩,正是赞府老爷所赐。”
朱寅摇头道:“买奴婢而已,贵就贵点,何须提到叔父大人?这是买卖,不是官场人情。”
牙头盯着朱寅腰间的玉佩看了看,粲然一笑道:“要说庄老爷,在下也是有缘见过,只是无缘孝敬罢了。”
“呃,那就六十两一个,一千二百两就能办下奴契。”
竟然真的省了二百两!
官员的威力,实在是强大。
这牙行可是在江宁县的地盘,正受江宁县监管!
牙头哪里敢得罪堂堂县丞老爷?
别说县丞,就是皂隶,也不敢轻易得罪啊。
当下,宁采薇付了一百五十两黄金,买下了二十人的奴契。
二十个被买下的孩子,无不又惊又喜。
他们既然识文断字,又被挑选出来,那当然都很机灵。哪里看不出来,找到了好主人?
二十人心中又是激动,又是期待。
奴契一办完,二十人就黑压压的跪下磕头。
大明朝的奴婢,是要跪拜主人的。
这一次,朱寅和宁采薇没有阻止他们跪拜。
因为这是认主。
最开始,肯定要利用封建社会的规矩,建立起主人的威严。
毕竟两人也是孩子,威信不足。只能靠古人的规矩立威。
康熙等人不跪,是因为对他们有救命之恩,足以得其效忠。
这些人,却是花钱买的。
如果一上来就赋予后世的平等思想,那么这么多人,接下来怎么管理?
一旦太好说话,被他们心生轻视,以后就难办了。
先恩后威难,先威后恩易。
正在两人要离开之际,忽然一个清稚的声音哭道:
“阿兄!阿兄!你买下额吧!额叫狗蛋!”
“额不识字,可额会养鸟,还会…”
朱寅回头一看,却是个不到十岁的男孩。
“住嘴!”牙头喝道,“养鸟算是什么本事!谁让你说话的,找打!”
那男孩小脸上满是眼泪,“老爷,他长得像额阿兄,额想跟他走…”
“放肆!没规矩的东西!”牙头怒了,“跪下!”
“算了。”朱寅赶紧说道,“我买了,再给你六十两!”
那男孩大喜,赶紧跪下磕头:“阿兄…”
其他奴婢看到这一幕,顿时纷纷叫嚷,喊哥喊姐,喊爹喊妈。
可是朱寅只能硬着心肠不管了。
很快,这个连大名都没有的狗蛋,也办好了奴契。
狗蛋十分激动,似乎朱寅真的像他的阿兄。
等到离开仓库,朱寅忍不住问道:“狗蛋啊,你说你会养鸟,会养什么鸟?”
狗蛋回答道:“阿兄,额会养鸽子,还有鹰隼。”
朱寅心中一动,“鸽子?什么鸽子?”
狗蛋老老实实的回答:“信鸽。”
信鸽?朱寅和宁采薇面面相觑。
一个会养信鸽的孩子,这是捡到宝了?
虽然信鸽只能单程送信到固定场所,无法往返,而且并不可靠,长途也未必比马快,可却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优势:
自由飞行,不受地域限制!
只要身上带有一只信鸽,无论是在船上,还是在封闭戒严的城内城外,关内关外,包围圈内,或者人马难以穿越的高山峻岭、江河湖海…
都有机会将信传回。
这是马匹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地方。
明朝养鸽子的很多,北京皇城还有专门的鸽子房,养了大量的鸽子,每天放飞,带着哨子飞行。
但都是玩意儿,没有信鸽。
养信鸽的是前元蒙古人。
据朱寅所知,明朝的信鸽记录几乎没有。信鸽是北方匈奴人的传信方式,非常古老。
唐宋时期也有信鸽。蒙古人更擅长养信鸽。但明朝建立后信鸽极少使用了。
难道这个孩子,和元朝养信鸽的人有关?
PS:今天就到这里了,太忙了。关于信鸽的作用,没有那么神。但某种情况下,还是很有用的。比如,从海上送信回来。关于龙套名字,因为名额有限,只能先用粉丝值高和留过言的。
第95章 白露降
原来,狗蛋是陕西府谷县人,家住长城下,隔着长城就是蒙古人的草原。
多年前,鞑子侵入长城,抢掠人口,他爹被蒙古人掳走,在草原上当了蒙古贵人的鹰奴。
他爹在这方面也有些天分,在蒙古当鹰奴十几年,精通熬鹰驯鸽和蒙古口技,后来好不容易逃回府谷县老家。
逃回来之后娶妻生子,从小就教他这个儿子熬鹰驯鸽和蒙古口技。为的是一旦再被蒙古人掳走,也能在蒙古人那里日子好过一些。
去年,爹得罪了县吏,被诬为通虏之罪,全家下狱,以官奴发卖。
他被卖给了一个关中商人,被秦商带到南京,又被卖了。
狗蛋交代了这些事,又请罪一般说道:
“爹,之前小的说爹像额阿兄,是想让爹买下额,额撒谎哩…”
朱寅笑道:“额…我知道你撒谎,就看你自己说不说。不要叫我爹,就叫主公。”
“是,主公。”狗蛋很是乖巧。
作为唯一不认字而被买下来的奴婢,狗蛋当然很机灵。
他那股机灵劲带着野性,或许生在边关,和其他孩子都不同。
朱寅道:“你没有大名,却总有姓吧?你姓什么?”
狗蛋回答道:“回主公话,额姓慕容。”
慕容?宁采薇听到这个姓,神色顿时有点精彩。
这么好听的一个复姓,居然叫狗蛋。慕容狗蛋…
朱寅也很无语。
他知道,古代陕北、晋北姓慕容和呼延的汉人很多。狗蛋是陕北人,姓慕容并不奇怪。
可是慕容狗蛋这个名字,实在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狗蛋道:“额要是改了名字,额爹额娘就再也找不到额了。额们一家被分开发卖,额也不知道额爹卖到了哪里。”
“额只知道,额爹叫慕容黑驴。”
朱寅摇摇头,“罢了,我本来还想给你改个好听的名字,可你既然怕改名后你爹再也找不到你,那就不改了。”
他哪里不知狗蛋的心思?
这家伙太有心眼了。好好培养,是个好苗子。
无论熬鹰驯鸽,都很有用。
鹰犬鹰犬,古代猎鹰的作用很大。捕猎、护卫、搜寻、警戒、侦查,作用很多。
猎鹰的智商也很高。
信鸽的作用就不用说了。
朱寅和宁采薇看着花大价钱买下的二十一个学员,心中都是满含期待,连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也不心疼了。
二十一个学员,十三男八女。八个小姑娘,都是少见没有裹脚。
否则,也不会被挑中。
识字的女孩子本就很少,八个女孩子恰好都没有裹脚,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可其实是因为这八个女孩子,都有一个共同身份:教坊司的官奴,贱籍。
贱籍,男不许科举,女不许裹脚。
如今裹脚为贵,不裹为贱。裹脚与否,差不多快成良贱之分的标志了。
李寒秋等八个女孩子,都是教坊司同一批发卖淘汰的官奴,没有裹脚也就正常了。
缠足这种专业细致的功夫,没有长辈指导操作,这些小姑娘也缠不来。一旦沦为教坊司官奴,哪有长辈关心她们?
没有长辈关心,也就无人让她们缠足。
是不是很讽刺?
教坊司的舞姬本是贱籍,又需要跳舞,缠足的就更少了。
如此一来,就让朱寅和宁采薇捡到八个没有裹脚的识字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