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142节
鸡鸭鱼肉的,锅碗瓢盆,针头线脑,时鲜瓜果,糕点蜜饯,冰糖葫芦、书籍字画、文房四宝、狗皮膏药……林林总总,无所不有。
朱寅还看到了此时还比较稀罕的叆叇,乃是水晶镜片、黄铜镜架。
和后世的眼镜,没有大的差别。
叆叇传入大明起码几十年了。但是在民间,仍然不是等闲之物。
“小哥,喜欢么?叆叇!见过没?”
不光是卖东西的,还有坐卦的算命先生,打着一面旗幡,案上竹筒中满是竹签。
“小哥,抽一支签,算一次卦?”算卦先生招呼道,“说不定能抽一支上上签啊。”
除了算命先生,还有卖药的铃医,打着“祖传秘方、妙手回春”的招牌,药箱子里是一包包可疑的药物。
“各位乡亲,按说我不该吆喝?大伙身体安康,哪里需要吃药?可买一点回去备着,也算未雨绸缪…”
被赵婵儿抱在怀里的宁清尘,瞪大乌黑的眼睛,看着铃医的药箱,眼睛一眨不眨,十分专注。
那铃医逗笑道:“抓周了没?莫不是喜欢岐黄之术?长大了可以拜我为师。”
宁清尘:“……”
她看看那铃医的名字,却是“叶妙手”。
婴儿忍不住咯咯一笑,十分可爱。
那叶妙手也乐了,“唉呀小娘子,在下估计和你有缘啊。长大了教你几手医术,包你终身受用。”
赵婵儿暗自翻了一个白眼,抱着宁清尘就走。
朱寅和宁采薇却是相视一笑。
可是宁清尘却是扭着小脑袋,还是看着铃医的药箱。
因为她分明看见,药箱子似乎有手术器械。
那手术器械很古朴,和后世的不同,但肯定是用来做手术的。
难道,中医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叶妙手眼见婴儿回头看他,不禁挥挥手,笑容有点苍凉。
很快,众人就穿过会市,来到神社前的广场。
这里除了土神庙,还有农神庙和山神庙。三座庙品字形建造,十分肃穆。
三座神社前,都挂着社鼓。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
这就是青桥里的神社广场了。这大广场,平时也是个晒谷场。
中间的土神庙前,有一个很大的戏台,足有三丈大小。
这便是神社大戏台。
只是,此时还是早上,大戏台上还没有节目表演。
要到上午分完了社肉,戏台上才开始表演。
而此时的神社周围,因为座位还没有满,还有很大空地,正在举行各种成年人的游戏。
农神庙旁边的磨坊里、水车坊里,正在赌钱下注。除了赌客之外,看客挤到门外。
大戏台之下,正有七八对打着赤膊的男子,在捉对的角牴。
观众围了一圈,不住喝彩叫好。
朱寅看着角牴手们的相扑比赛,感到有点意外。这些相扑手只穿一条鼻窦裤,头戴网巾,身上都有刺绣,刺的都是猛兽。
而且一个个身体强壮,高大魁梧,气息彪悍,一看都是雄健有力的壮士。
“嗨!”
“嚯!”
一对对高大雄壮的角牴士,发出一声声低吼,身上的肌肉遒劲如铁,相互角力,满头大汗。
隔着几丈远,就能感受到角牴士身上的那股勃勃之气。
文风迷醉的晚明,尤其是风气柔弱的烟雨江南,居然也能看到这种阳刚十足的民间娱乐。
角牴相扑是华夏的传统活动,明朝仍然流行。相扑在唐朝传入日本,后来也成为日本的国术之一。
看来,哪怕到了晚明,汉家民间也不是没有勇士。
可是到了清朝就消失了。
“这些角牴士,也是青桥里的么?”朱寅问赵婵儿。
赵婵儿回答道:“都是青桥里本地人,只是喜欢角牴而已。每年获胜的人,还代表青桥里,去城里的角牴馆比赛呢。”
朱寅和兰察等人在看角牴,宁采薇和丁红缨等人却在看蹴鞠。
宁采薇没有想到,明朝还有蹴鞠,而且还这么流行。
可到了清朝,源自春秋时期,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华夏蹴鞠就几乎消亡了。
但见一群人分成两组对抗,热火朝天的争抢一个毛茸茸的皮球。
那皮球比足球稍小一些,弹性和滚动性都不如足球,所以蹴鞠场也没有足球场大。但球门比足球门也更小。
而且门像篮球网一样,悬在空中,离地一丈。
但只有一个球门。
可是其实,仍然算是两个门。因为球门高悬在球场中间,一队必须从东边射门,另一队必须从西边射门。
双方对抗的人,各自有十二人。
宁采薇见到,二十四个球员都是背着手,甚至袖着手。显然和足球一样,不许用手。
但头、胸、腹、膝、臀都可以用。
尤其是他们带球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宁采薇实在看不出,这种蹴鞠和后世足球有什么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或许就是一个球门?
至于后世西方足球是不是源自华夏蹴鞠,宁采薇不知道,却越看越是怀疑。
实在太像了。
蹴,脚踢也。鞠,球也。和足球的意思,也一模一样。
朱寅此时也走了过来,一起观看蹴鞠。
他知道,蹴鞠有很多玩儿法,但主要分为有球门和无球门。
眼下这种玩儿法就是最正统的那种,这种玩儿法是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
球员们也各有称呼,按照各自任务,分为球头(队长)、骁球、正挟、头挟、左右杆网等。
这些蹴鞠用的球,在明朝已经是一项产业了,而且品牌化。市面上有二十四个牌子。
到了清朝,蹴鞠运动应该是被有意识的废弃了。
朱寅看了一会儿,想到后世关于足球的一些事,不禁唏嘘不已。
他摇摇头,心情复杂的走开。
左边场地,却是传来一阵阵女子的欢笑,银铃般的响起。
却是一红一绿两对女子,正在进行捶丸比赛。
捶丸,同样历史悠久,据《丸经》记载是源自战国。但应该源自隋唐,是马球的一个变种。
捶丸是女子为主的活动。唐朝女子尤其喜爱,明朝仍然保留,至清消亡。
只见参赛的女子们,身穿箭袖劲装,花帕裹头,一个个英姿飒爽,手中拿着下面弯曲的球棍,将小球击向地上不远处的球洞。
“这很像是高尔夫球啊。”宁采薇低声说道,只有朱寅听到。
朱寅点头道:“华夏捶丸,应该就是高尔夫球的源头,后来蒙古人将捶丸传到欧洲,变成了早期的高尔夫球。这一点,已经没有太大争议了。”
宁采薇低声道:“我怎么觉得有点诡异啊?为何这些活动,流行了千年最后消亡。反而在西方大行其道?”
朱寅一怔,良久没有说话。
最后,他只能摇摇头,莫名其妙的说道:“或许…是命数吧。”
一群人逛了一会,又过了半个时辰,就闻到一股烤肉的香味。
众人很快兴奋起来。
社猪已经烤好,要分社肉了,人人有份啊。
但是,主祭人还没有来。
必须等到主祭人到了,举行完大祭,再下令主持分享祭肉。
今天秋社大祭的主祭人,正是张家的张大员外!
肉香刚刚飘起,一个声音就高喊道:“主祭人,张大员外到!”
PS:秋社大祭,一天是写不完的,明天还要写一天。知道很多书友不爱看,但还请耐心些。节日快了,晚安!今天订阅太少了。
第107章 分祭肉
但听銮铃声响,众人一起回首注目,只见前面两个喝道者,后面一顶八抬蓝顶大轿,在一群骑马的清客、护卫的簇拥下,率先进入广场。
这顶八抬大轿后面,还有三顶四抬小轿。
一溜四顶轿子,光是轿夫就用了二十人!其中还有四个大脚女轿妇。
四顶轿子后面,又有三辆装饰豪华的马车,马车上挂着铜铃,两边跟着骑马护卫,后面跟着步行奴婢。
整个队伍,四顶轿、三辆车、二三十匹马、六七十人。
真是前呼后拥,兴师动众。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高官出巡呢。
周围的乡民,全部老老实实的让开通道,甚至有人对着大轿行礼。
原本喧闹的广场,一下了安静了很多。
相扑者、蹴鞠者、捶丸者,全部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