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264节
让朱寅无语的是,乡试如此隆重,朝廷不但不准备笔墨纸砚,就连卷纸,也需要考生自备。
但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又要求在开考三日前,携带草稿、正卷十几张,去主管此事的衙门登记考生资料。
检查卷纸都没有问题,又符合规格尺寸和纸张质量之后,经办官吏就在卷纸上盖官印、个人条记,卷纸就宣告合格。
然后,还要在卷纸上印上红色的格子,和后世的作文本类似。原来,后世的作文本来自古代。
这个程序,叫做“印卷”。
朱寅想不明白,为何能统一印制、发放试卷,却非要多一道“印卷”的程序。
印卷完成,登记核准,就意味着考前的所有手续,全部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正式考试。
这天,朱寅去礼部,宁采薇也没有闲着。
她采购了很多考场中要用的东西,无所不包,早就帮朱寅准备的妥妥当当。
一进贡院深似海啊。如今秋老虎发威,天气闷热难当,小老虎毕竟才十一岁,在里面要待整整九天,中间只能短暂出来两次“放风”,宁采薇的准备怎敢不周到细致?
饮食之类,宁采薇准备了奶糖、糕点、月饼、卤肉、酱菜、人参片、桂圆等物。
考具方面,不仅有装满笔墨纸砚的考蓝,就连牙刷、牙粉、香胰子、烛剪、烛台、蜡烛、灯笼、茶壶、门帘等东西都备下了。
还有博山炉,香料等等。
宁清尘也准备了提神醒脑的药物,活血、消暑的药物。
小姨子也很贴心呐。
万历十六年八月初九,秋闱大比正式拉开序幕!
PS:今天就到这了。这两日节奏很快,蟹蟹,晚安!这个月希望能稳住月票榜!今晚错字很多,抱歉,太忙了。
第167章 群女送考
眼下正是秋老虎肆虐之时,南京闷热难当,而且要连考九天。十分考验考生的身体。
九天考三场,只有第一场、第二场结束的当晚,才能离开贡院短暂歇息,补充笔墨、饮食、烛台等物。
除此九天六夜,都在考场。
很多人坚持不住病倒在考场,或者考完之后大病一场,甚至为此一病不起,成为科场之鬼。
传说贡院有很多考场鬼魂,夜里出来作祟,祸害考生,十分恐怖惊悚。
乡试大考说是九天,其实是十天。因为需要提前一天进场,主要是提前排队搜查。
整个南直隶参加考试的考生多达五千人,需要几个时辰才能搜查完毕,当然只能提前一天进场。
而且进场之前,还要集体祭祀孔子、文昌神、文曲星君。
所以朱寅初八大早就从国子监出发,跟着国子监考生的队伍,前往夫子庙祭孔。
因为就在南京考试,国子监连外地考生很重视的“宾兴礼仪”都省了。
这次参加考试的监生,将在国子监外的集贤街集合整队。
而此时的国子监门外,很多家属都在等待。
朱寅襕衫儒巾,神完气足,在一众成年人之中,格外引人注目。
这可是十一岁的考生啊。整个南直隶的考生,也没有比他更小的了。
但很多人都认为,朱小神童这次多半是去历练一次,考中的可能很小。
出了进贤门,朱寅一眼就看见了宁采薇。
宁采薇傍边站着宁清尘,身后跟着小黑,两边是红缨和嘎洛,几个女子手中提着考篮、食盒、包袱,都是神色期待。
赵婵儿也到了,是来接顾起元的。
朱寅正要上前和宁采薇说话,忽然发现了两个熟人。
庄姝和唐蓉!
两个少女都带着食盒和包袱,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今日她们显然画了精致的妆容,花枝招展。一个眉若春山,一个目如秋水。香喷喷、娇滴滴、粉嘟嘟的两只小娘子,在人群中犹如春兰秋菊,十分引人注目。
“稚虎!”庄姝抢先上前,秋波盈盈的看着朱寅,“祝你旗开得胜,蟾宫折桂!我昨日在梓潼神面前替你祈福了。”
说完指指丫鬟手中的食盒,“这是我专门为你准备的饮食,还有醒脑提神的阿魂。稚虎,你一定要小心答题,千万不要写错、犯讳…错过这一次,又要等三年。”
“这几天是很苦,但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忍忍就过来了。”
庄氏女郎又是期待,又是担心,心中都是患得患失。
朱寅只能点头笑道:“那就谢过四娘子了。”一边让康熙接过食盒。
唐蓉也提着食盒笑吟吟的上前,眸子中正青眼有加,柔声说道:
“小老虎,真金不怕火炼,这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你可真要像只小老虎,不能成了软脚虾,这几天就是滚钉板,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咬牙挺过去。”
“姐姐我可是替你祈福过了。”
两女看似是联袂而来,其实是各自来的,只是刚好碰在一起。
庄姝暗暗白了表姐一眼,腹诽她今日也来凑热闹。真是好没意思,这算什么表姐?总有个先来后到吧?
友尽!
“两位娘子烦请让让。”一个清稚的声音在背后说道,语气清冷疏离。
两女一起转过螓首,果然看见宁采薇笑容寡淡的站在身后,犹如一株粉妆玉琢的花树,风姿卓绝。
宁采薇对朱寅说道:“身体最重要,不要勉强。考不好就下次再考。小老虎,你毕竟才十一岁,身体力气还没长成。”
“只要感到身子难以坚持,就申请弃考,千万不要硬抗,免得落下病根。”
两女面面相觑,冷笑不已。
“谢谢两位的好意,心领了。”宁采薇又对两女说道,笑容带着淡淡的讥诮,“小老虎的饮食足够了,太多也吃不完。”
庄姝扫了一眼宁采薇穿着木屐的“大脚”,自信从容的微微一笑。
“还是带进去吧。”庄姝落落大方的说道,“哪有嫌弃东西多的?”
心道,你一双大脚,也好意思拿腔作调。
等到朱寅考中了举人,还会娶你当正妻么?做梦呢。
众考生眼见三个美丽少女围着朱寅,不禁都是心中羡慕。
这是群芳送考啊。
很多寒门学子囊中羞涩,大老远的从外地赶来考试已属不易,哪里还有余钱购置精美饮食?
他们只能带着干粮咸菜充饥。
为此,宣社特意拨款,为参加考试的贫寒社员,提供价值一两银子的饮食补助。
“稚虎。”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却是沈一贯到了。
“先生!”朱寅赶紧行礼,“今日天热,先生何苦…”
“为师也来为你壮行。”沈一贯抚须微笑,“进了考场,只需二字,心静即可。”
“正因考场如战场,才需要大将风度,未战而不动于色,指挥若定也。”
“是!谢先生教诲。”
沈一贯叮嘱了几句,就飘然而去。
朱寅等南雍考生在集贤街只等了两刻钟,所有南雍考生就聚齐了,然后在国子监博士的带领下,往夫子庙而去。
已到南京的五千考生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的聚往夫子庙门口,打着各种各种的旗号。
朱寅等监生的旗号是“国子监生”,还有“应天府学”、“松江府学”、“苏州府学”等等,足有十几面旗号,带队的官员都是教官(学官)。
不同旗号下的考生们,穿着清一色的儒生祭服,肃立夫子庙的泮水前,相互睥睨,暗自较劲。
然后,南京礼部尚书、应天巡抚、巡按、府尹等人的车马来到。众官员下轿之后,亲自率领所有考生,整队进入夫子庙,举行考前祭孔。
祭祀完孔子,五千多考生带着旗号,排着队伍,在人山人海的围观之下,沿着贡院街,浩浩荡荡的来到贡院广场。
南京贡院和应天府学相邻,西邻夫子庙,南邻秦淮河,北靠齐望街,占地足有一里,里面有近万间考舍号房。
众人远远看去,只见贡院围墙之上郁郁葱葱。很多外来考生感到很是新奇。
原来贡院有两重外墙,上面故意种植大量荆棘,作为“防护带”,想要攀爬进去,十分困难。所以贡院又被称为“棘闱”。
此时此刻,靠近贡院的贡院街、东牌楼、徐府街,以及一河之隔的钞库街,此时已经人满为患,举袖成云,沸反盈天。
前来看热闹、沾文气的南京百姓,足有数万人。
因为天气闷热,人又拥挤,空气中散放出一股汗味。
城中有望气者,举着天空对人说:“今日南京,天上文气成云,直冲霄汉,惊动二十八星宿、满天神佛。”
贡院前的巨大广场上,五城兵马司、应天府、江宁县的兵丁,早就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维持秩序,闲人难近。
此时已到巳时,五千考生和大群官员,全部聚集在广场。
礼部尚书宣读乡试的札文,特此下牒。
接着,就由巡按御史,宣读考试纪律。然后又在大门前设下香案,祭考神:关帝、梓潼、文曲星。
各府教官,依次在香案前代表所属考生盟誓:遵守纪律,绝不舞弊云云。
依次盟誓完毕,又在香案两侧,立下两杆招魂旗幡,招徕历年的科场鬼魂,化解怨气,顺利开考。
做完了这些,就是放炮开龙门了。
礼官站在仪门前,高声喊道:“应天戊子科乡试——开龙门喽!”
随即,广场上的三门礼炮,就依次点火。
“轰!轰!轰!”
但听三声炮响,大门口的栅栏被打开,开始搜检进场了。
与此同时,所有的家属和观众,全部被军士驱离,不许再留在贡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