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298节
作为一个女孩,她居然可笑的穿着一身盔甲,自以为是个女中豪杰,她难道以为她是独眼公主安娜或法国的圣女贞德?
“啊——”一声惨叫打断了沃克少校对宁采薇的腹诽,他转头一看,只见黑人战俘和印度战俘纷纷惨叫起来。
仁慈的主啊,可怕的屠杀开始了。
野蛮的东方海盗真该上绞架。这些黑人和印度人太可怜了。
白人战俘们都是神色惊惧,唯恐引火烧身。他们人人低下头颅,不看再看。就是鲁莽的俄国酒鬼,此时也战战兢兢的不敢吱声。
此时此刻,就算海盗让他们辱骂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
被杀者死前的惨叫和咒骂惊天动地,鬼哭狼嚎一般。
宁采薇转过了头。朱寅则是默默看着。
很快,黑人士兵和印度士兵都被杀死,尸体就地掩埋。
他们来到东方后,每人的双手都沾满了鲜血,今日也像猪羊一般被屠杀。
塔朵阿獞满身是血的来到朱寅面前,跪下说道:
“虎神爷,尊贵的主人,是你救了我,让我们报了仇。我们希望做主人的牛马,终身报答。”
他深深磕头,“请主人为我赐一个新的名字吧。”
请求赐与新的名字,意味着绝对的忠诚。
朱寅扶起塔朵阿獞,说道:“阿童,你是个天生猛将,从今以后,你叫朱存孝。”
塔朵阿獞再次跪下:“朱存孝拜见主人!”
……
朱寅收了五百多新部下,压着四百白人俘虏,南下马尼拉。
两天后,朱寅率军回到马尼拉。
回城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召集旗长以上参加军议。
大事的调子,其实之前就和戚继光、徐渭等人商量好了。这次说是军议,其实就是宣布加安排。
朱寅开门见山的说道:“思考再三,为了咱们靖海军的大业,我决定在吕宋岛设州。没有章程,咱靖海军就管不好吕宋岛,这块地就永远不是咱的。”
“大伙也知道,吕宋之前是洋夷的一处老窝。咱们要是放弃吕宋,迟早还是会成为他们的老巢。”
“从今以后没有吕宋了,只有靖州,意为绥靖沧海。这靖州隶属靖海军,乃是靖海军在南洋的第一个刺史州。”
朱寅说到刺史州三个字,戚继光还是微微一皱眉头。
虽然此事早就征求了他的意见,徐渭也一力促成,他也同意了,可此时听到“刺史州”三个字,他还是有点不适。
设置州郡,任命刺史,乡野农夫也知道是朝廷该做的事情。
靖海军这么做,是不是在造反?
这事要是被皇上和朝臣知道,俺就是一万张嘴也说不清啊。
戚家世食明禄,忠于大明,我戚某可不能造大明的反啊。
可他又想起之前徐渭劝自己的话:“靖海军替朝廷守卫海疆,收复大明弃土,为汉家开疆拓地,怎么能叫造反?”
“靖海军不取大明一寸土,不抢大明一粒粮,不掠大明一个人,怎么能叫造反?”
戚继光想到,不禁暗叹一声。
罢了。虽说此事对朝廷而言大干忌讳,可只要对大明有利,干就干了吧。
稚虎说的对,华夏利益第一。其他的都可以靠后。
朱寅继续说道:“马尼拉有两万四千多汉家移民,北面还散居着一些汉人移民。整个吕宋岛,如今大概有五万汉人移民。”
“第一件事,就是招徕他们,将五万汉人移民,全部安置在马尼拉之北的平原沃土。”
“然后,将他们全部编入八旗,这就是靖州八旗了。人口也是八旗平均。朱存孝(塔朵阿獞)和他的部下,抬旗入汉,也补入八旗,单编一个卫…”
“汉人自然是一等的。这土著虽也是人,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数量又多。怎么办?土著是二等。只有立了功勋的,向着咱靖海军,才有抬旗入汉的机会。总要给他们一个念想,但这抬旗入汉的门槛可不低,名额要严格控制…”
“徐先生就是这第一任靖州刺史,靖州八旗旗长,都要听刺史号令,军政皆受节制。凡安民、屯田、赋税、练兵、镇压土著等大事,八旗旗长都听命于刺史府…”
徐渭听到这里,忍不住露出笑容。
一辈子没有做官,如今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
主公放心,我徐某出马,三年后靖州不但大治,还能增加几千虎狼之师。
朱寅继续道:“刺史府当然就在这马尼拉城。但马尼拉城也要改名。从此以后,马尼拉叫越阳。刺史府驻越阳城,徐先生兼任越阳城守。”
“这三百里沃野平原,是整个靖州最好的一块地,命名为越阳平原。”
“南征将士,留下一千老兵驻扎越阳,负责训练八旗新兵…”
朱寅说完这些,喝了口茶,这才说到重头戏:授田。
“越阳平原的土地,八旗军民人人有份。只要编入八旗的人口,按口授田,每口二十亩。剩下的八成,全部是公田,暂时不分,但也不能被土著侵占,那可是八旗军民子孙后代的田…”
“一旦打仗,还是老规矩,各旗五丁抽一或者三丁抽一。徐先生,这些事情都有章程,可有什么难处么?”
徐渭笑道:“主公桩桩件件,安排的井井有条,我照章办事就行了。”
他很有信心。
朱寅道:“刺史府的人选徐先生自己定吧。我只任命八旗旗长,其他人只能徐先生慢慢选拔了。”
朱寅这是将刺史府的人事大权都交给了徐渭。
军议之后,一件件大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简单粗暴。
说来说去,就是如何团结仅有的几万汉人,统治土著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吕宋。
幸好土著人口虽然是汉人几十倍,但硬骨头都被殖民者杀光了。
而且土著也不是一个部族,乃是百族林立的局面,本非铁板一块。
但汉人移民毕竟只有几万人,要消化偌大的吕宋,一般人行么?
不用徐渭又能用谁?
为了让徐渭经营好靖州,朱寅要权给权,要兵给兵,要钱粮给钱粮!
……
十一月初一。
在越阳城待了半个多月的朱寅,率领两千多兵马北归。
很多人和军器物资,都留在了新设的靖州。
靖州刺史、越阳城守徐渭,率领新任命的靖州八旗旗长,送朱寅等人上船。
朱存孝很想跟朱寅离开。可是朱寅让他率领五百入旗抬汉的部下,协助徐渭守卫越阳,他当然只能遵命。
“轰轰—”礼炮声中,舰队终于起锚北归。
会稽号甲板上,朱寅看着越来越远的越阳城,心中从未有过的踏实。
靖州这块新土,不但是他的海外基地,也是他的一条后路。
就算在国内夺权失败,他也能逃到靖州,自立为王。
别了,靖州!
PS:小老虎终于离开吕宋了,这个剧情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国内了,蟹蟹!晚安!靖州,越阳,这名字怎样?还有,八旗其实也是恶趣味,不是喜欢满清,不要误会。
第186章 夫人贵客!
十一月十二,朱寅和戚继光率军回到岱山岛。
第一件事,就是埋葬南征战死的一百二十员八旗将士。
祭奠、摔盆、出殡、下葬、抚恤家属…足足忙碌了五天。
朱寅下令追授阵亡将士为英烈校尉。在岱山修建英烈祠,将两年来所有阵亡将士的灵位供奉在英烈祠,并竖立武道碑。
规定每逢年节,八旗军民必须前来祭祀。
朱寅对英烈校尉的身后抚恤,甩了万历八条街。
首先就是一次性抚恤家属五十两白银。之后每月领取一两军饷,一直领到子女全部成年、遗孀去世、父母全部去世这三个条件全部满足。
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一直发放。
除此之外,英烈校尉的家属优先招工、升职。受到侵害的,侵害者罪加一等。
重伤残疾、无法从军的伤兵,授予昭勇校尉,一次性抚恤白银三十两。之后招入三大厂、公营渔场等处妥善安置,每月薪资不低于一两五钱。
同样,昭勇校尉也有类似英烈家属的优待。
抚恤一公布,军心民心更加高涨。钱粮是花了不少,可朱寅却更加牢固的掌控了八旗人心。
戚继光不禁感叹道:
“朝廷若是有八旗将士这等抚恤,何患天下不安,四境不宁。”
丁火根不失时机的挑拨道:“就连大帅这等为国孤忠的名将,功在大明社稷,却落个革职夺俸的下场,险些为债务逼死,何况阵亡士卒?”
张袷也早就受过朱寅托付,上眼药道:“朝廷刻薄寡恩,皇帝刻薄寡恩,这天下还能安稳么?不出大乱没有天理。”
戚继光默然无语,唯扼腕叹息耳。
这一年多以来,丁火根、徐文长等人动不动就“诽谤朝廷”,“非议君父”,他都习惯了。
……
十一月十八,朱寅颁布《临时商法》。规范商业活动,最重要的利用重税打压有规模的私人商业。但不打压个体经营。
如今的岱山数岛生活安定,已经形成了稳定有序的社区。
很多必须的社会职业也都恢复了。地方虽小人口虽少,也算是“百业兴旺”。
银钱的流通也就有了条件,有钱便能花出去。
当然,岱山岛禁止窑子、赌坊、高利贷钱庄等行业。
岱山岛不禁商。但朱寅为了抑制私人商业而征收高额商业税,破坏私人商业的发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