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397节
两人商量了一下,将圣旨对诸将宣布过了,诸将得知不许收复西海,都是失望不已、愤愤不平。
这是什么道理?西海蒙古侵犯河西,参与叛乱,如今已经覆没,为何王师不进入西海?
可是朝命已下,诸将虽然牢骚满腹,却也只能遵旨。
朱寅当即下令,翌日大早回京东归。
…
凉州城中的抚院之内,郑国望正在看一封家信。
信是兄长郑国泰写的。
兄长在信中提到一件事:太后最喜爱的侄儿李铭诚,被御史王菡弹劾在帘儿胡同胡作非为,弄死了一个小娼,酿成命案,引发众怒,有污外戚声誉,奏请革职禁足。
太后闻奏大怒,皇帝下旨斥责御史多管闲事,反以“污蔑国戚、捕风捉影”为罪名,对王御史罚俸半年。
然而圣旨一下,刑科给事中孙冕上奏,说王菡的弹劾有据可查,不但为王菡辩护,而且也弹劾李铭诚身为国戚,涉及命案,行为不检,理应严旨训斥。
皇帝干脆留中不发。
最后居然闹到了内阁。内阁整日忙乎军国大事,哪里愿意管这种破事?王锡爵等人只好象征性的下文,双方各自训斥一番,算是各打五十大板。
不过,李铭诚虽然屁事没有,弹劾他不动,可是他的名声也臭了,京中风评极差。
当然,兄长的信中意思,主要就是让她尽快弹劾朱寅,寻找朱寅在西北平叛以来的罪责。
目的很简单,阻止朱寅因功升迁。朱寅可是皇长子的老师,此人之荣辱,关系到皇长子的荣辱,不能让他声望日重。
郑国望放下兄长的信,蛾眉微蹙的思索,修长洁白的手指在桌案上敲击不已。
平心而论,她不认为朱寅有什么过错,遑论罪责了。
朱寅这几个月指挥若定,打的很好,劳苦功高,有目共睹。
可是立场不同,还是要吹毛求疵的弹劾他!
谁叫他和郑氏不对付?
“月盈兄。”一个声音打断郑国望的思绪,却是郝运来到了。
郝运来在她对面坐下,直接说道:“有卦了。”
郑国望微微一笑,“说来听听。”
郝运来侃侃说道:“《易》之象、数、理、占,我这几日一一推算,得数理第十三数,春日牡丹。辞曰:才艺多能,智谋奇略,忍柔当事,鸣奏大功。”
“此卦是大吉啊,回京之后,月盈兄便能一飞冲天。”
“什么一飞冲天?”郑国望摇头,“最多就是加个佥都御史,外放巡抚而已。”
还而已?郝运来闻言很是无语。
你郑国望虽然也有功劳,可怎么比得上朱稚虎?这次叙功若能加佥都御史当巡抚,这速度不快吗?还而已!
唉,到底是郑贵妃的弟弟,人比人气死人呐。
他今日就是来探话,想知道郑氏能帮自己升到什么官职。
郑国望当然知道郝运来的来意,笑道:“化吉兄当然也是平叛有功,这次回京叙功,一个吏部郎中,肯定是跑不掉的。”
听到是吏部郎中,郝运来顿时眉开眼笑。
吏部郎中!他做官不满四年啊。做几年吏部郎中,到时就算外放,也能当巡抚。十年之内妥妥就能升侍郎、副都御使啊。
“在下就不谢了。”郝运来呵呵笑道,“都是为朝廷,为了陛下。”
郑国望道:“正是为了朝廷,所以我等不能因私废公,该弹劾的人,该弹劾的事,那就不能罔顾私情啊。”
郝运来心中有数,笑道:“月盈兄所言极是。”
两人心照不宣,当即立刻写弹章,一起弹劾朱寅“种种不法”,字字如刀!
……
第二天,朱寅和戚继光等人押着啺莺椭焐煊虻墓组ぃ约耙恍┲匾姆玻示肟怪荩棋味椤�
回去的速度要慢得多。队伍走了近一个月,直到八月底,才终于看到了京师。
一到北京城外,礼部迎接的官员,早就准备好了凯旋之礼。
朱寅早就派人前去接洽,配合礼部官员相关事宜。
等到朱寅的队伍一出现,城楼上就传来三声炮响。
“轰轰轰!”
随即礼官大声唱喝道:
“王师凯旋!众官出城迎迓!”
“奏乐!”
PS:今天小老虎真的回来了,大家猜猜,他能升什么官?会不会升官?蟹蟹不离不弃的支持,晚安!
第252章 “小老虎!我在这!”
凯旋郊劳奏铙歌,回銮振旅奏凯歌。
此时,正是清晨。
朱寅等人还在城外,奏的当然是铙歌。但听永定门城楼上,凯旋铙歌的礼乐悠悠传来。
按照铙歌乐制,铜角、锣、铙、钹、花腔鼓、得胜鼓、海螺、箫、笛、管、箎、笙等乐器,一起奏响。
城楼上,一群舞者跳起《破阵子》。
悠扬典雅的奏乐中,大群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员就在礼官的引领下鱼贯出城。
之前朱寅等人还未到南郊时,礼部官员和鸿胪寺官员就先来接洽,送来礼服冠带,通知朱寅等人更衣、焚香、教习凯旋礼仪。
直到众人搞明白后演习得当,他们这才回报礼部,准备凯旋大礼。
所以此时,朱寅和戚继光等官员都是焕然一新,按品穿戴,人人换上了朝服。
朱寅是四品文官,头戴四梁朝冠,身穿青缘赤罗裳,赤罗蔽膝,腰横金带,佩挂药玉。用四色丝织成的云鹤花锦绶带,下结青丝网,绶环用金,白袜黑履。
这一身冠冕堂皇,看上去很是拉风。
但义父戚继光更加拉风。
他可是一品官,他头戴七梁朝冠,革带和佩绶都用玉制成,绶带则是四色丝织云凤花锦。绶环也是用玉,脚穿红履。
看上去,比朱寅高级一大截。
两人都是腰间搢着象牙笏板,只是戚继光的笏板是直的,朱寅的笏板是弯的。
郝运来、郑国望是七品官,只能戴二梁朝冠,用银带银绶,也没有笏板。
最引人注目的是秦良玉。她不是朝廷官员,只是宣抚使的夫人,恭人诰命。
所以她穿的是四品诰命的礼服,真红绫罗大袖衫,深青色蹙金云霞孔雀纹霞帔,钑花金坠子,外面又是金绣云霞孔雀纹纻丝褙子。
她特髻上五只金孔雀,正面一只珠翠孔雀,后鬓两只珠翠孔雀,共有七只孔雀。
加上用了眉妆,点了花钿,看上去真的是锦绣辉煌,国色天香。
这一身诰命宫裝一穿上,立刻变成一个雍容典雅的贵妇,再也看不出之前银甲白枪、叱咤沙场的飒爽英姿。
不仅将帅们换上了朝服,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千将士,也都将盔甲擦得锃亮,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帽,一个个精神抖擞。
没有换衣服的人,只有一群蒙古贵族、叛军头目。
但听典雅的《凯旋令》中,礼部教坊司的歌者,齐唱杨士奇的《平胡铙歌鼓吹曲词》,歌曰:
“太和融鬯,万物遂成,美洋洋,腾颂声…銮雍雍,鼓阗阗,旅肃肃,气桓桓…”
又有陶安的《大明铙歌鼓吹曲》,歌曰:
“兴临濠,都建康。风云从,神龙翔…扫腥膻,正纪纲…天与人归戡四方。如日升天万物光…”
将士们远远听见,快要打瞌睡了。
朱寅听了有点不快。
就不能让翰林院或詹士府新作一组《铙歌》么?怎么还用以前的《铙歌》?真是老调重弹。
专门写几首关于西北平叛的新《铙歌》,能费多少事?皇帝和朝廷也太敷衍了。
这歌词彰显应天顺人、不以征诛而得天下,宣扬天道布彰、蛮夷丑类避伏归遁。但朱寅听着就是不舒服。
不对,不是简单的敷衍!
是皇帝和首辅想故意打压我了?
也不全对!
朱寅立刻就想到了这一层。皇帝和首辅,是想故意淡化西北大功,淡化啺菖崖摇⑶焱醭频鄣挠跋臁�
这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其次才是顺便打压自己。毕竟自己才十五岁,已经立下如此功劳,想压自己也正常。
戚继光听了也暗自摇头。他当年在东南平倭,收到了多少《铙歌》?近百首!
都是慷慨悲歌的名士所写,很多还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足以传颂千古。
光是他获得的《铙歌》赞颂,就不虚此生了。
可这次西北平叛,实乃开国之后罕见之大捷,朝廷居然没有准备专门的《铙歌》!
这说明皇帝和朝廷是要淡化此事,不想太过张扬,毕竟庆王称帝伤了朝廷的体面,不宜大书特书。
当然,也存着打压稚虎和自己的意思。尤其是稚虎,被打压是迟早的事。谁叫他才十五岁?
呵呵。皇上和首辅的这些心眼啊。
戚继光的笑容更加寡淡了。这老将暖洋洋的骑在马上,眯着眼睛看着天上的秋阳,心思已经不在这凯旋大礼之上。
朱寅和戚继光一文一武,率领三千将士,押着两具棺椁,一百多个俘虏代表,以及数百头驮运缴获的骆驼,打着旌旗来到永定门前。
自古以来王师凯旋,天子设凯旋大礼迎接,举行盛大仪式,以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激励将士、宣示国威德业。
所以,本该是皇帝亲迎,告祭天地宗庙才对。
就算皇帝真有理由不能来,也应该派遣宰相和太子前来代替。
然而万历皇帝不但没有出现,就是内阁辅臣也都没有出现。更别说还不存在的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