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415节
这令人心生匍匐的巍峨皇宫,从来没有让他真正感到畏惧。深宫九重中那个高高在上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获得过他的尊重。
可是这深宫之中,毕竟还有一个他还算在乎的人。
洛儿,先生想见见你,可是先生见不到你啊。
你的父皇太狠心,他是个混账父亲,也是个渣男。宫里太冷漠了,先生希望你能早点飞出皇宫。
你等着,先生一定带你出去看看宫外的风景。
…
朱寅刚出了端门,还没有上轿呢,就见到一个七品官员,垂头丧气的坐在端门外廊的石凳上。
这七品官员带着獬豸冠,胸口也是獬豸补子,乃是监察御史特有的官服,却不是郝运来是谁?
“主公,请上轿。”康熙上前说道,“晌午了,主公也该饿了。”
守在轿子边的兰察等人,也立刻簇拥过来。
“先不急。”朱寅呵呵一笑,他没有立刻上轿,而是向着郝运来走去。
郝运来听到脚步声,转头一看,不禁一呆。
朱寅施施然走到郝运来身前,自顾自的坐下来,将绫缎诰命轻轻放在汉白玉石桌上,然后似笑非笑的看着郝运来。
“稚虎,少司马。”郝运来神色苦涩,干巴巴地说道,“你是来看我笑话的?”
“看你笑话?”朱寅的笑容比秋风还散漫几分,“真不至于。实际上你是得意还是失意,成功还是失败,我根本就不在意。何来看你笑话?”
“哈哈。”郝运来自失的一笑,扫了一眼朱寅的升迁诰命,“我明白了,你从来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从来不把我当成一个对手,所以才不在乎?”
“稚虎,你知道我最讨厌你哪一点吧?”
“哦?”朱寅长眉一扬,好整以暇将象牙玉笏搢在腰间,“愿闻其详。”
郝运来道:“我最讨厌的,就是你的傲慢。你看不起我,一直看不起我,是也不是?从我加入宣社被你拒绝,我就知道你看不起我。”
“你一开始就有钱有势有靠山,我什么也没有。所以你瞧我不起,一直在高高在上的俯视我。”
“稚虎,你很可爱,也很可恨呐。”
“我承认,弹劾你是我不对,可我没得选!如今你升官发财,名利双收,我呢?”
“在别人面前,我觉得自己功成名就,志得意满。可是一到你面前,我又觉得自己失意落魄、一无是处啊。”
“稚虎,你说,你是不是很讨厌?”
“我娘子让我不要和你作对,要和你诚心交好,可是我一想到你看我不起的样子,我就想和你作对,就想看到你倒霉。我承认,我是嫉妒你,记恨你。”
“你说完了?”朱寅毫无火气的微微一笑,“你可别想不开,恨我不要紧,不要让你娘子失望。”
郝运来看到自己说了一大堆,朱寅居然一点也不生气,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稚虎竟然一点也不生气!
“算了。”郝运来苦笑着摇头,“反正你也不把我当回事,我就是咒骂你一顿,估计你也只当是犬吠吧?稚虎,你可能是天下最傲慢的人。你的傲慢不是盛气凌人,而是说不清道不明,就好像…就好像你真的本是神仙,不属于此方人间。”
朱寅目光一闪,笑道:“化吉兄这么说,我倒是有点对你刮目相看了。”
他拍拍郝运来的肩膀,“你虽然弹劾我失败,可有郑氏罩着你,皇上也不会治罪于你,但是北京城…恐怕你是待不下去了。”
郝运来叹息一声,“原本以为,能叙功升迁,在吏部任职。谁知…稚虎,我大概会去哪里?”
朱寅道:“天心莫测,我哪里知道你的去处?我估计,可能会当个知府,五年内估计难以回京了。”
“知府…”郝运来极其失望,满脸萧瑟。
他相信朱寅的判断,既然朱寅说大概是知府,那多半就是去地方上当知府了。
按照朝廷惯例,巡按御史卸任回朝后,只要有功无过,下个官职往往是连跳几个品级。要是外调,一般是按察使、布政使、巡抚。
自己还是有军功的,若只是当个知府,真是好不甘心呐。
这是贬谪。
“你就知足吧,起码不会罢官下狱,知府就很庆幸了。”朱寅笑道,“有靠山就是好,没有郑氏撑腰,你会被削籍为民,知县都别想。”
“我来找你,可不是安慰你。”朱寅一点也不客气,“你弹劾我,最后自己搭进去,也是你咎由自取。”
郝运来嘿嘿一笑,“你说不是来看我笑话,又不是以德报怨的来安慰我,那是因何而来?”
朱寅道:“请你做个媒,去秦良玉的公馆一趟,当我和采薇的冰人。怎么样,这个差事接不接?”
“请我当冰人?”郝运来一愣,随即就明白了。
稚虎啊稚虎,真有你的。
我都要被贬出京了,你还想利用我一次,成全你胸怀大度、不计前嫌的美名!
你哪里是个少年?你简直是只老狐狸!
好,这个忙我郝运来帮了。你胸怀大度、不计前嫌,我也能借此迷惑一下百官。
“我帮你这个忙!”郝运来的心情忽然好了很多,“今日下午,我就去找秦良玉!”
“我希望喝了你和采薇的喜酒,再滚出京师!”
PS:关于郝运来和小老虎的关系,某些书友要理解一下,官场之中的敌我关系就是这样诡异,没什么奇怪的。方逸伦终于演男主了,为他高兴下。蟹蟹,晚安!
第265章 主角不是我?
郝运来倒也痛快,答应明天就去南熏坊东江米巷的石柱宣抚司公馆,面见秦良玉做媒。
朱寅乘轿回到府邸,丁红缨喊道:
“兵部侍郎回来了!快来见过少司马老爷!”
呼啦啦一声,好几百府中下人一起围过来,下跪的下跪,道喜的道喜。
早就得到消息的宁大娘子,带着小丫头笑嘻嘻的迎出来,装模作样的盈盈行礼道:
“妾身恭贺老爷高升!”
她接过朱寅手中的诰封,随即传令道:
“皇恩浩荡,老爷升了少司马,正三品兵部堂官,这是咱家的大喜事!所有人赏赐半个月的月钱!”
众人一起拜谢,欢天喜地的说道:“谢老爷!谢娘子!”
宁采薇又道:“这是朱家祖宗保佑,管理祭祀的礼仪组,立刻准备祭祖,给祖宗报喜。这封升官的诰命,就供奉在祠堂。”
按照如今的风俗,升官都是要祭祖报喜的。宁采薇只是入乡随俗罢了。
要是不祭祖,传出去会让别人以为朱寅对皇帝的封赏不满、心生怨望,这才升官都懒得祭祖报喜。
朱寅换下官服,用了午膳。下午就带着宁采薇,准备了一个礼匣,去见秦良玉。
…
此时已经是下午申时初刻,石柱宣抚司的公馆中,秦良玉正在秋日下读书,赫然是戚继光的《纪效新书》。
秦良玉身材比一般男子还要颀长一些,此时穿着红缎褙子、白花马面裙,发髻高纨,更是显得英飒绝伦,明光照人。
秦良玉就仿佛《诗经-硕人》中所说的高大丽人。
她虽非小鸟依人的柔媚女子,可那种天生丽质的美人芳华仍然难以掩饰。以至于任谁看到她的美丽轩朗,都会忘记她是个纵横沙场、杀敌如麻的胭脂虎将、玉面罗刹。
“戚帅不愧是百年罕见的天下名将啊。”秦良玉放下书本,“这《纪效新书》真可谓当今兵道之圭臬。可惜戚帅如此军略战功,却是李广难封。”
秦良玉的神色有些感叹,为戚继光感到遗憾。
“夫人。”一个戴着川蜀头巾的中年男子转过仪门,“请夫人放心,廷议的结果传出来了,稚虎相公安然无恙,升了兵部右侍郎,太子太保啊…戚大帅升了太保…”
他将刚打听到的消息,原原本本的汇报给秦良玉。
秦良玉眉头一松,英飒的脸上绽放出明朗的笑容,“那就好,虚惊一场啊。你准备一份厚礼,我要亲自去稚虎先生府上,恭贺他高升。”
“是。小人这就去准备。”中年男子答应一声,又道:“夫人,还有消息说是廷议通过了派遣大军去朝鲜抗倭…”
秦良玉听完,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更加明亮,“朝鲜用兵…不知这次我石柱白杆军,还有没有出兵的机会。”
那人道:“小人以为,咱石柱有没有机会出兵,只看一个人,那就是稚虎相公。如果是稚虎相公再次统兵,必然会带白杆兵。”
秦良玉柳眉一轩,“既然廷议说决定出大军去朝鲜,有没有定下将帅人选?”
中年男子笑道:“这就不知道了,哪有这么快的,夫人忒也心急了些。虽然相公们是通过了出兵的廷议,可还要皇上点头。皇上不点头,廷议出兵也没用。”
“皇上点了头,正式下了诏书,才会钦点将帅。小人琢磨,最快也要今晚。”
主仆两人正说到这里,忽然贴身女卫捧着一个描金退光匣子进来禀报道:
“夫人,稚虎相公带着一个小娘子,说是要见夫人,这是名帖,还有一个拜匣…”
秦良玉闻言顿时喜出望外,她并不接名帖,更不看那个描金退光拜匣中的礼物,就扔掉本书站起来往外走。
她一边迈着天足大步出去迎接,一边笑道:
“稚虎先生大驾光临,贵客上门了,赶紧准备最好的茶点!奏乐!奏乐!”
等她来到大门口,里面的管弦琴瑟已经奏响,整个宣抚司公馆顿时喜气洋洋。
秦良玉令人大开中门,但见门口台阶下停了一辆绣着云纹仙鹤的骖车,周围簇拥着几个熟悉的骑马护卫,正是在西北认识的兰察、康熙、红缨等人。
一只洁白如玉的素手撩开车帘,接着就是一只穿着精美珠鞋的天足,轻轻伸出车厢。
几乎同时,一张清丽脱俗、眉目如画的绝美脸蛋,就满面春风的出现在秦良玉眼前。
这女子提花锦缎百褶裙,落落大方的下了马车,动作优雅从容。
还是个不到二八芳龄的少女,完美无瑕的脸上清稚犹存,可眉眼间又有一股清贵难言的威仪,和年纪不太相称,那气度竟似比公主郡主还尊贵些。
她一见到秦良玉,立刻言笑晏晏、星眸流眄的说道:
“这就是秦姐姐吧?今日一见,果然是个风华绝代的女中豪杰,人如其名,真个是人间良玉。”
一边说一边盈盈道个万福,莺声燕语的笑道:“小妹宁采薇,见过良玉姐姐。姐姐万福!”
“你就是采薇妹妹!”秦良玉毫不掩饰自己赞叹的目光,“之前就听秀冰说,你是个画上的人物,仙女一般,我还不信。今日见了,果然不假!”
车厢中的朱寅轻笑一声,说道:“我就知道,你们姐妹一见面,就会相互称赞。”
紧接着,少年就施施然下了马车。
但见他鹤骨松姿,宸宁之貌,一袭山清水秀的襕衫,白衣落落,飘然出尘,不似人间俗客,只如陌上公子。
看在秦良玉眼中,这少年少女真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