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21节

  宗钦神色漠然的点头,站左面南,咳嗽一声道:

  “兵部右侍郎、太子太保朱寅恭听圣谕!”

  朱寅一边暗骂一句拜金帝,一边老老实实的跪下,叩首道:

  “臣朱寅,恭听皇上口谕!”

  朱寅一跪下,九思堂内外的朱家人全部跟着跪倒。只剩下宗钦等一群人站着。

  宗钦摆出二五八万的样子,俯视着匍匐在地的朱寅,居高临下般说道:

  “爷爷问你,你可知道你这所宅子,当年是谁的住宅?”

  朱寅一怔,这是什么意思?

  他只能实话实话的回答:“朱宅最早是世宗赏给邵元杰的敕造真人府,邵元杰死后被收回,又赏赐给了太监麦福。麦福死后,其侄麦兴宗家道败落,就卖给了臣。”

  宗钦又道:“爷爷说,麦福当年掌管内帑和皇庄,奉旨修缮乾清宫、兴都显陵,经手无数金银,当年就被弹劾贪墨内帑。世庙念其是兴都潜邸旧臣,并未加罪。”

  “今日朕听说,麦福当年畏惧治罪,将贪墨得来的内帑黄金埋入府中假山之下。这事你知道吗?你是不是明知此事,才故意购买麦家的宅子?仔细着回话!”

  宗钦虽然说的很严厉,可心中却抱歉的很。对皇帝的做法也腹诽不已。

  什么?朱寅脸都绿了。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派人来传达口谕,居然无中生有!

  这个朱翊钧,想钱想疯了!

  “臣回皇上话。”朱寅神色不变的说道,“此事臣闻所未闻,也不知道是何人对皇上言及,其实并无此事。”

  宗钦道:“爷爷说,若是你不知道此事,那也不会怪罪于你。但掌管内承运库的御马监,可能会请旨来你府中搜寻一番。国家自有法度,事关贪墨内帑,既然有人提起此事,就不能不查一查。”

  饶是朱寅心性过人,养气的工夫很有火候,此时也差点脱口骂出来。

  威胁!这是赤果果的威胁!

  不承认府中有麦福埋下的赃款,御马监的人就要来府中寻找!

  这特么的是寻找吗?这特么的是国家法度?

  拜金帝的意思很明确,别人今天告诉我,你府中有当年麦太监埋下的金子。你说没听过,那不要紧。可掌管内库的御马监,可能会派人来找找,你不会不配合吧?

  不配合,就是心虚。

  可是朱寅能配合么?怎么配合?能让御马监的人进入自己的家,寻找子虚乌有的麦福藏金?

  这和抄家有啥不同?只是名义不同罢了。

  问题是,朱家真有不少金子啊。这搜出来的金子,是不是就是麦福藏金?

  真是以律法之名,行勒索之事!而且很具有迷惑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真有“麦福藏金”。

  可是拜金帝带头收受贿赂,变着法子抄家、贪墨国库,再勒索民财不是很正常?历史上他又不是没干过!

  拜金帝一定是看到了自己请假结婚的奏请,想起了自己的未婚妻子是巨贾之女,自己即将娶座金山,这才动了歪心思。

  其心如贼!

  拜金帝真是要钱不要脸。

  他如果真要脸,还会派太监四出捞钱,留下两千万两的内帑,却老赖一般至死拖欠军饷不给?

  这哪里是堂堂天子!

  宗钦说到这里,不禁给朱寅递了个眼色。意思是,让朱寅承认听过这个传闻。

  听过这个传闻,自己“找出来”上交,几千两黄金勉强就能对付过去。

  可要是不承认,皇帝就能以“传闻”的麦福藏金为名,同意御马监的人来朱府搜寻子虚乌有的“麦福藏金”。

  御马监的太监一进来,事情就闹大了。皇帝也不怕议论,毕竟外面谁敢说,一定没有“麦福藏金”?

  朱寅短暂的愤怒之后,顿时冷静下来。

  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臣忽然想起来了,似乎的确有这个传闻,但臣从未查证此事。且容臣亲自搜寻一番,之后再如实上奏。”

  这其实就是认栽的意思,忍痛出血拿几千两金子,给宫里交差,充当子虚乌有的“麦福藏金”。

  宗钦也松了口气,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少司马好好搜寻一番,再上一道密揭,此事也就了啦。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朱寅强颜笑道:“好,好。”

  心道,原以为自己连中三元,当了大官,就不怕被人谋财了。谁知错的离谱。

  谁知宗钦的话还没有说完,继续道:

  “这是第一件事,还有第二件事。爷爷听锦衣卫说,你精通海番之事,熟知番语?从海外归国的?”

  这早就不是秘密了,所以朱寅老实回答:“的确从海外归国,对番事番语只是略懂,不敢说精通熟知。”

  宗钦道:“大司马推荐的沈惟敬,不久前已经去和倭人谈判。可有海商说,洋夷有意和日本结盟,支援日本王图谋大明,此事你可听闻?”

  朱寅摇头道:“臣不曾听闻。”

  他听到这里,心中忽然升起不好的念头。

  果然,宗钦继续说道:“大司马密奏爷爷,说中日虽仍有议和机会,可万万不能让洋夷搅合其中,更不能让日本和洋夷勾结联盟。这是合纵连横的大计。”

  “可是沈惟敬并非朝廷重臣,虽然此人熟知日本,却不知洋务,难以承担重任。你准备准备,若是洋夷真派使臣去日本结盟,朝廷可能会派你为钦差大臣,代表大明出使日本,和那日本王谈判,就算议和不成,也不能让洋、日结盟。”

  “爷爷还说,打仗和议和,两边都要准备。若是能达成议和,让日本退兵回国,可封爵位。”

  朱寅顿时一头黑线。

  派小爷出使日本?小爷想当抗倭经略使,你否了对小爷的推荐。

  然后居然以小爷懂洋人,打算派小爷出使日本议和!

  你特么的!

  作为大明正式派遣的国使,去日本当然没有多大风险,秀吉倒也不会贸然斩杀、扣留使臣,人身安全不必太担心。

  可是去日本后的那种屈辱憋闷,却肯定是少不了的。

  然而,这是皇帝的口谕,言出法随,朱寅也不能拒绝。他只能骂了拜金帝好几遍,苦涩无比的说道:

  “请转告皇上,臣虽然不才,却愿意奉旨出使。”

  宗钦道:“那也不一定。能不能去见日本王,还要看看形势。就算能去,最快也要到十月。”

  宗钦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在皇帝看来,派朱寅为钦差大臣出使日本其实是重用、是美差,是对朱寅孝敬银子的奖励。

  起码皇帝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作为大明的国使,去了日本之后,日本王怎敢怠慢?一定会好吃好喝的奉承,最后捞的盆满钵满。

  出使琉球、朝鲜的使臣,不都是美差么?

  宗钦说到这里,这才说道:“少司马,爷爷口谕传达完毕,少司马请起。”

  朱寅站起来,话中有话的说道:“请宗公去花厅用茶,稍歇片刻。”

  宗钦大喇喇的说道:“也罢,那咱家就尝尝少司马的好茶。”

  对跟随自己的一群小宦官和校尉说道:“你们在外面候着吧。”

  接着就被朱寅单独请入花厅。

  宗钦一进入花厅,眼见周围再无别人,立刻跪下来说道:

  “奴婢宗钦,拜见先生…”

  朱寅赶紧扶起他,“宗兄莫要如此!你我亲如兄弟,何须如此见外!”

  宗钦泪目道:“虽然亲如兄弟,奴婢却不敢忘本。先生对奴婢,恩同再造,德如二天,奴婢能活到如今,还有眼下风光富贵,全凭先生所赐,只恨不能报答先生。”

  朱寅拍着他的手,“宗兄忒也俗气!你也知道,我这人最是见不得好人受苦受难,从未想过人家报答我!”

  一边说,一边亲自给宗钦斟茶,开门见山的问道:

  “是谁在皇上面前吹妖风,编造什么麦福藏金?真有这传闻,这巨宅还轮得到我买么?”

  宗钦恨恨道:“就是高淮那个小人!他这是逢君之恶!知道皇上喜欢黄白之物,为了讨皇爷喜欢,就故意编造麦福藏金,怂恿皇爷下口谕,逼迫恩公出血。”

  “皇爷当然清楚没有这档子事。可皇爷乐得如此,只当不知道。高淮身后肯定是郑贵妃了,她是报复先生之前在廷议上让郑国舅倒霉。”

  朱寅脸色阴沉,“这种小人,迟早是个祸害。”

  “谁说不是?”宗钦点头道,“就是看他会捞钱,皇帝才答应派他去朝鲜监军,以奴婢看,他去了朝鲜多半会坏事。皇上真是利令智昏。”

  “先生,你就说找到了藏金,但说只有三五千两,再多咱也不能给。就当花钱买个平安吧。”

  朱寅咬牙道:“给!几千两黄金虽然很多,可不给也难以过关,总不能真让那帮小人来搜寻什么麦福藏金!”

  宗钦冷笑道:“皇上让先生去日本,算是补偿的意思,让先生去日本收礼呢,估计以为先生去了日本还能捞大钱,呵呵,想也可笑。”

  朱寅道:“让我当钦差大臣出使日本,是石星的主意?”

  宗钦点头:“的确是石星上的密揭。不过石星推荐先生,似乎是真以为先生能胜任此事,不像是故意陷害先生。广东的锦衣卫汇报兵部,说洋夷可能派遣大人物去日本结盟。石星担心此事,这才想派遣重臣去日本。”

  “此事内阁还不知道,皇上看了大司马的密揭,算是敲定了以先生为钦差国使。出海赴日怕是迟早的事。”

  “真是乱弹琴!”朱寅吐出一口浊气,“我想去朝鲜带兵,结果要我去日本谈判!这算什么事?真是君心难测!”

  宗钦忽然说道:“皇上被高淮蛊惑,以为此人真懂军务,他哪里知道,高淮就是纸上谈兵?哼,有高淮这个监军,王师去了朝鲜多半会打败仗!”

  “若真如此,将来必然换帅。估计先生到时也从日本归国了,满朝文武谁比先生更了解日本内情?到那时,先生的机会就到了。到时朝臣再推荐先生接任经略使,那就是人心所向啊。”

  朱寅深深看了宗钦一眼,“宗兄还真是想的远啊。不过,我倒是希望王师大胜,狠狠教训一顿倭寇。”

  宗钦摇摇头,“不瞒先生,奴婢也希望王师大胜,可皇上用人不当,有高淮当监军,不吃大亏也难。”

  朱寅想了想,“高淮是提督御马监,掌握勇士营的兵权。他去朝鲜之后,提督御马监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宗兄弟,你想不想离开司礼监,去御马监当提督?”

  宗钦毫不犹豫的说道:“想。我在司礼监虽然排第五位,可最少要熬好几年才能当最末位的秉笔太监。御马监仅次于司礼监,提督御马监仅在御马监掌印太监之下,还有勇士营的兵权。”

  朱寅点头道:“那我就帮你运作,试试能否调你去御马监任职,接任提督御马监。”

  宗钦立刻下拜道:“奴婢就不谢了,唯恩公之名是从!”

  两人秘密商议了一会儿,就一起出了花厅。

  宗钦到了外面,鼻孔朝天的说道:

  “好了,口谕也传令,茶也喝了,咱家这就回宫了,少司马勿送。咱们走!”

首节 上一节 421/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