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24节

  此时李时珍等人一起站起来拱手行礼道:“老朽见过稚虎先生!”

  一群弟子更是跪了下去,参齐不齐的说道:“草民拜见相公!”

  朱寅虽然年少,可他的身份地位摆在这里,众人谁敢怠慢?

  按照大明律,平民百姓见官要跪拜。李时珍等人都做过太医,多少还算官籍,加上都是老者,见到朱寅倒是可以不用跪。

  “免礼免礼,诸位请起!”朱寅赶紧说道,“诸位因为晚生邀请,承蒙不弃,这才不远千里驾临寒舍,晚生却因为奉旨出征西北,不得相见。惭愧!惭愧!”

  “三日前,晚生才回到京师,却又进宫廷议、叙职,这才姗姗来迟。”

  朱寅一出现,众人的怨念顿时消散一空。

  宁清尘也趁机小大人般的行礼,清声稚气的说道:

  “清尘给诸位先生赔礼道歉了。并非为了强留禁足,实在是不忍诸位离开,想等到家主回来相见。”

  众人也对宁清尘行礼,不敢因其年幼就孩视她。毕竟宁清尘对他们有指点启发之恩,如同半师。

  李时珍心道正主总算来了,抚须笑道:

  “今日总算见到稚虎先生了。稚虎先生身为国家大臣,自当以公务为重,我等山野之人,无需挂怀。只是…我等在府上叨扰半年,嚼用无算,实在是受之有愧,还请稚虎先生放行啊。”

  “实不相瞒,老朽之所以归心似箭,就是为了修改《本草纲目》和历年医案。老朽去日无多,时不我待,再不回蕲州,怕是要抱憾了。”

  万全、徐春甫等人也是这个意思。

  “不错不错,我等已经在府上逗留半年,实在是多有打扰。今日就斗胆告辞了。”

  朱寅眼见众人归心似箭,却也不急。他请众人坐下,亲自给四位老名医倒茶,开门见山的说道:

  “晚生早就仰慕诸位医道国手的贤名,心中敬佩无比,这才请诸位来京做客,安敢有怠慢之举?清尘不知轻重,晚生代她赔礼了。”

  李时珍呵呵笑道:“稚虎先生言重了。宁小神医并未怠慢我等,反是盛情招待,只是我等无福一直享受啊。”

  朱寅道:“关于医道之言,清尘有和诸公互通有无,她可是获益良多。可是她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想必对诸公也有一些启发。”

  “晚生这位妻妹,可是生而能言,三岁就知医理,五岁遍识百草,犹如神赐。或许真是药神转世也未可知。”

  “她打算先建立一家医道学院,就设在北京,每年招募有志于悬壶济世的少年才俊五百人,分为若干科,在学堂学习医道。而诸位先生,就是这医道学院的教授。”

  “如此一来,诸位就能以这医道学院为道场,传道授业,融汇各家所长,推广新的医理,破除门户之私见,集我华夏医道之大成啊。天下百姓也能少受疾病折磨,免遭很多痛苦。”

  “这才是真正的医道仁心,培养那么多学生,不比教授几个门徒更能普惠天下吗?”

  “只要大明医道更上一层楼,若干年后,天下百姓能活的更久,自古七十古来稀这句话,或许就要改写了。”

  “这建医道学院的银子,全部晚生来解决。晚生愿每年拨出纹银二万两,维持医道学院的开销。”

  好大的气魄!李时珍等人闻言,都是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这个年仅十五岁的稚虎先生,居然想提高全天下百姓的平均阳寿!

  即便他们本身都是救人无数的良医,此时也不禁心生高山仰止之感。

  都说稚虎先生是星君转世,大明祥瑞,很多地方都给他修建生祠。

  如今看来,果然不同凡响啊。不说他天赐夙慧、惊才绝艳,就是这番仁心也令人敬佩。

  身为官员,他本不必这么做。也没有哪个官员愿意这么做。

  可是他要这么做!

  “稚虎先生当真是圣人之心。”李时珍神色感叹的说道,“稚虎先生高风亮节、悲天悯人,老朽自愧不如。老朽本以为写本书就能兼济天下,却没有想过要办医道学院,传授平生所学。”

  “老朽若是再不同意,那就辜负稚虎先生一片苦心了。若稚虎先生不弃,老朽愿意在这医道学院任教。”

  万全、徐春甫、龚廷贤也都肃然起敬的一起说道:

  “老朽也愿意在医道学院任教。”

  朱寅立刻站起来,叉手行礼道:

  “有诸位先生相助,何愁华夏医道不昌!医道学院之成败,就拜托诸公了。请收寅一拜!”

  李时珍道:“每年招募五百人的医道学生,我们几人肯定忙不过来。老朽等人愿意推荐天下名医,一起来医道学院任教。如此勠力同心,大事可成。”

  朱寅喜形于色,“先生言之有理,自当如此!若有几十位名医一起执教学院,那就是国朝医道之盛事啊。”

  “晚生一定不会亏待诸位,薪水每月十两起步,不让诸位为衣食用度分心。”

  李时珍等人都有点感动。每月十两起步,是朝廷五品官员的俸禄。这个待遇,真可谓诚意满满。

  万全问道:“稚虎先生,不知这医道学院是何名称?我等写信推荐名医,也要有个名目。”

  朱寅笑道:“医道学院就叫清尘医学院!宁清尘,就是首任创院院长,诸位便是创院元老!”

  傍边的宁清尘听到‘清尘医学院’,顿时眉开眼笑,分外甜美。

  妥了妥了!

  她将以六岁之幼龄,出任以自己命名的清尘医学院的创院院长!

  终于有自己的平台了!

  PS:这个医学院的名字肯定有争议。可是医学院是私人性质,和朝廷没有关系,当然不能擅自叫大明医学院,否则言官肯定要弹劾。李时珍暂时就写到这了,晚安,蟹蟹。

第272章 拜金帝一家人

  说服了李时珍等人,定下了建立清尘医学院的大计,朱寅又定下医学院的地址:

  “外城正西坊马神庙街的孟家大院。”

  孟家大院是巨商孟氏在北京的大宅,占地足有六十余亩,景色优美。虽然在外城,可距离内城很近。

  只是,孟家因为窝藏倭寇间谍,被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发现,家人全部下狱。孟家大院就被东厂委托牙行出售。

  宁采薇就以她的名义,买下了孟家大院。

  至于如今情报无能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是如何发现孟家勾结日本间谍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许是运气好?

  ……

  搞定了李时珍等人,朱寅这才放心的带着宁清尘,回到含章台。

  宁清尘已经急不可耐了,说道:

  “小老虎,我决定今日就开始在孟家大院挂牌招募学生,首选李时珍等人弟子和推荐的人,数量不够再公开招募。”

  “年纪不超过四十岁,医师优先。必须是大明籍贯,不招收外国学生。”

  “所有学员都要有基础,必须能认全千字文,能算数,会写字。对了,我还想招女学员,你觉得呢?”

  “性别也不能太限制。”朱寅表态道,“虽然社会上肯定有反对的声音,但也不能太保守。五百个学员名额,应该有一百人留给女子。”

  宁清尘往嘴里塞了一颗葡萄,“只有一百女生鸭?是不是太少了?”

  “少?”朱寅摇头,“这可是古代,一百个女生名额还少?你就算只招一百人,都未必能招满。有多少女子愿意抛头露面来医学院学医?”

  “所以这事我就到此为止,不能再出头了。不然的话,一定有很多顽固派指责我,把我当成第二个李贽。”

  “好吧。”宁清尘点点小脑袋,晃着两条小腿,“噗”的一声吐出葡萄皮,说道:

  “这一百女学生,专门学习妇科和产科,将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批接受系统性医学教育的女医生,成为第一批使用产钳的人。”

  她从案上翻出一沓整理的资料,递给朱寅。

  “小老虎你看,这是我半年来搞出来的东西,差不多定型了,你看看。”

  朱寅接过来一看,但见小丫头的字迹十分幼稚,但写的很工整,意思也清清楚楚。

  她的医学院学制,和两京国子监一样,都是四年,效法国子监采用积分制度。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毕业班四个年级。

  四年期间,只专注学医科,其他什么文史、算数一概不学。

  至于教材,宁清尘早就准备的差不多了,其实就是中医结合后世自然生物学的那套东西,借鉴了很多近现代的概念和原理,但框架上还是在中医的范畴,算是对中医的发展性铨叙,既有继承、也有颠覆,更有创新。

  宁清尘得意的仰着甜美可人的小脸,奶萌萌的说道:

  “小老虎,这教材是我和李时珍等名医交流数月之后,通过对中医的深入理解,结合自己的医学知识,融合起来的新中医鸭。你看出名堂没有?可以收下你的膝盖了吗?”

  朱寅看了看宁清尘的教材,也真是佩服她,难为她能搞出这种东西,这算是最好的融合方式了。

  “服了,的确是个大胆的思路。”朱寅由衷的夸了一句,摸摸宁二小姐的头,“请您收下我的膝盖吧,宁小神医。”

  朱寅不是医生,却也知道后世现代医学虽然看起来很发达,但其实走偏了,并非是历史最好的选择。

  宁清尘拿起一块新做出来的重阳糕,咬了一口说道:

  “后世医学太依赖仪器、化验、药物,而忽略了人体本身的免疫体系在治疗疾病中的重大意义。忽略了人体本身,也是一种药。”

  “我从八岁就开始看医书,看了十二年。虽然只是本科,可理论上不比博士差多少。但我越看越觉得不对。现代医学太专注于微观领域,缺乏整体性的宏观认知,这导致两个恶果。”

  “一是只有20%的疾病可以完全治愈,剩下80%的疾病难以完全治愈或者无法治愈。甚至,很多疾病的命名和病因认定,本身就存在问题,开始就是错的。”

  朱寅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话,“后世技术那么发达,只有五分之一的病能完全治愈?”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宁清尘有点意外,一脸你好无知的神情,“确切的说,还不到百分之二十,可见治愈率其实是很低的。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科技,医疗领域是落后的。”

  “二是治疗疾病的后遗症和副作用,对人体的免疫体系的平衡影响很大,常常引发新的疾病。”

  “后世能搞出各种先进的高科技,遨游太空,发现量子,制造机器人…却无法治愈糖尿病…更别说癌症等绝症。”

  “为什么?因为走偏了。一味钻研微观的物质性,忽略了宏观的能量性。”

  朱寅点点头,“这个说法也不新奇,我也听医学权威说过,现代医学的体系有些问题,或许走偏了。中医呢?”

  宁清尘毫不犹豫的回答:“中医只重视整体性的宏观认知,缺乏微观物质性研究,本质上主要是恢复免疫力的方案,有道无术,同样也走偏了。”

  朱寅道:“这么说,所谓的中西医结合算是互补,理论没问题,方向也是对的。可是后世为何效果不理想?”

  宁清尘摇头:“因为没有做到真正的结合,更谈不上融合。那些搞中西医结合的人,本身也不懂中医,同时还矮化了中医,思维模式还是西医那一套,岂不是唐肆求马?这当然走不通。”

  “我的方案就不同了。我一直在研究中医,对中医有深入了解,不是那些伪中医可以相比的,加上古代良好的中医环境和李时珍等大医的帮助,我就更有把握了。”

  宁清尘说到这里,小脸上满是自信的光辉,神采飞扬,目光灿然。

  “我走的是中体为本、西体为用,中医为道、西医为术的路子。我不是用西医来解释中医,而是用中医来解释西医!”

  “小老虎,你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吗?豁然开朗!李时珍他们受到了我的启发,可我其实也受到了他们的启发,我也算是悟了。”

  “后世用西医解释中医,根本无法解释,得不出结论。这就好比,用一个器官来解释一个人,这怎么解释?反过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换个思路就会发现,新的大门已经半开半掩。”

  朱寅看着有点洋洋得意的宁清尘,张张嘴没有说话。

首节 上一节 424/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