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99节
店主点头:“小友还真是老成。在下正是敝店东主,郝正。”
朱寅拱手道:“原来是郝员外。请教员外,方才员外说,这定瓷还分南北?”
郝正微笑道:“那是当然。定窑本是北瓷,宋时名窑。靖康之后,宋室南渡,定窑工匠也就跟随南迁,在南方开窑,就有了南定。”
朱寅恍然大悟般说道:“原来如此!谢员外解惑。如此说来,北宋之前是北定,北宋之后就是南定了。”
“这便错了。”郝正十分有耐心,似乎很愿意和朱寅这个‘少年’探讨,“北宋之后,金、元的定瓷还在烧制,当然也是北定。”
“并非北宋之后,就没有北定出窑了。”
“不过,无论是北定还是南定,又分宋、金、元三代,珍稀和存世数量,自有不同。”
“北宋的北定存世已经不多,相对最为珍贵。”
他笑指朱寅面前的那只定窑笔洗,道:
“这就是徽宗时期的北定,距今四百余年。别看只是一件小小的笔洗,却价值三百金(白银)。”
“小友要不要?本店从无假货,也从不还价。古器一还价,就掉价了。”
“三百两…”朱寅有点懵懂的看着那只温良如玉、包浆淳美的北宋笔洗,沉吟着说道:
“长辈让我顺路来看看,也不知这只行不行。”
“还有更好的么?我听说有汝瓷,比青花、定瓷、钧瓷更加贵重?”
郝正苦笑着摇头,“看来小友并不懂瓷啊。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片。这宝物,本店如何能有?”
“汝瓷乃五瓷之首,用玛瑙为釉,也就是徽宗朝烧制了二十余年,靖康之后就失传了。整个南京,也找不到十件。”
“小友购瓷,是收藏赏玩呢,还是送礼?”
朱寅很自然的回答:“家父是要送礼。但他宿醉未醒,只好我来。”
郝正道:“小友尊长台甫?要送给谁?在下可为小友把把关,瓷器送礼,也有讲究。”
朱寅冷笑,心道,此人还真是奸细心性,这就开始打探我底细,以及送礼对象了。
“家父姓郑,这礼物送给谁就不知道了,好像是个海外来的佛朗机人,名字很难记…”
说到这里,朱寅忽然住嘴,神色看上去似乎有点懊恼自己嘴快,“呵呵,也是为了生意。”
他的确要送礼,送给庄廷谏巩固关系。
郝正目光闪动,笑道:“小友对我说就对了,江南的弗朗机人不少,不止一个来本店买过瓷器。”
“他们喜欢瓷器,也算是识货。这件笔洗很合适。”
朱寅道:“天青阁招牌在外,我当然相信员外了。员外既然说可以,那就这只吧。”
郝正笑道:“小友痛快,承惠三百金!”
第82章 挖坑
朱寅取出几个金锭,轻轻放在案上。
“还请员外用上好的檀香盒子装了,也好送礼。”
郝正接过金锭,翻过来一看,只见底部是“锦云坊”三个字。
原来是锦云坊东主,徽商大贾郑元魁的儿子!
难道郑元魁也想和西洋人合作?
这小子说是送礼给佛郎机人,到底是送给伊西巴里亚(西班牙),还是送给波尔杜瓦(葡萄牙)?
哼,如今官民都无知的很,将伊西巴里亚和波尔杜瓦都称为佛郎机,就连朝廷,也往往混为一谈。
这郑家小子,肯定也不知道其中区别,问也白问。
他当然不会怀疑朱寅。
因为在他看来,锦衣卫都是稀里糊涂的废物。他不信在狱中两人拒不招供的情况下,谁有本事能怀疑到自己头上。
官府要是有这个手段,还被倭寇、海盗、洋人、鞑靼牵着鼻子走?疲于应付?
腐败无能的朝廷要是有这种手段,当年倭寇也不会如此猖狂,官军也不会抛弃百姓逃走,害的他全家被杀。
是洋人教士救了自己一命。
他永远也无法忘记,嘉靖三十八年,近万明军贪生怕死,不敢迎战千余倭寇,坐视倭寇烧杀抢掠。
那些平时正人君子般的文官,知府老爷、知县老爷、兵备道老爷,居然撤兵逃跑,让手无寸铁的百姓,沦为猪羊。
从那一刻起,还是少年的他,就已经清楚,这是个狗朝廷!
他恨大明!
恨大明无能,恨大明懦弱,恨大明昏聩!
这样的朝廷,为什么不完蛋?
可是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倭寇才是他最大的仇人,他的父母家人,是直接被倭寇残害。
但他从未想过报复倭寇。
他只想报复大明。
从那时起,他就皈依了西教,成为忠实的信徒。他学习伊西巴里亚语言,成为一个秘密教徒。
见识到洋人的火器、战船、强悍,他从骨子里畏服、崇拜。
他后来告诉在华耶稣会,大明连倭寇都对付不了,根本不是伊西巴里亚的对手。
只要国王陛下派出一支舰队,就能将无能的大明打的落花流水,跪地求饶。
那么国王陛下就能拥有比吕宋岛更大,更富饶的殖民地,拥有更多的奴隶了。
他成了一个以大明为敌的人。
甚至,他在耶稣会的帮助下发家致富之后,勾连人贩子,将成百上千的大明女子,贩卖给洋人,成为洋人兵营里的奴隶,“安慰”远离家乡的洋兵。
因为南洋土著女子太黑了,洋兵不喜欢。他们更喜欢大明女子。
他拿官员没有办法,却能挥刀向弱者,以此让自己痛快一些。
除此之外,他还帮洋人收集大明的珍稀图书,古董,技术,低价卖给洋人。
很多先秦青铜器、珍本图书,甚至宫中典籍,都被他倒腾出去。
他在耶稣会的支持下,利用明人的身份掩护,秘密发展教徒,收买官员。
耶稣会太有钱了。
有耶稣会的金银支持,很多事情都变得简单了。
传教二十年,他已经在南直隶,秘密洗礼了数以百计忠实可靠、死心塌地的教徒。
有贩夫走卒、商贾士绅、文武官员、宫中太监…
虽然他不是这个秘密会社的首领,上面还有洋老爷抓总,却也是洋老爷最信任的明人了。
朱寅打断郝正的思绪,笑道:“员外,这送礼之事,还请员外代为保密…”
郝正呵呵一笑,神色文雅,“小友放心便是,在下岂会乱说?必然守口如瓶,绝口不提。”
朱寅拱手:“那便告辞了。”
当下,郝正取出一个精美的古瓷木盒,装好了交给朱寅。在交给朱寅之后,他下意识的就做出一个画十字架的动作。
可是他只划出一横就反应过来,变成了一个整理衣襟的动作,而且不着痕迹,十分自然。
倘若换了其他人任何一人,都被糊弄过去了。
可惜,他面前站着的是来自后世的间谍。
朱寅立刻精准的捕捉到他画十字架的动作。
信仰基督的西方商人在完成交易之后,会画十字架,意思是感谢上帝让自己获得利润。
这是一个习惯。
朱寅立刻心中雪亮,此人就是耶稣会的奸细!
历史上活动在嘉靖到清初的耶稣会,是一个谋划深远的间谍组织。
不仅仅是间谍机构,某种意义上,属于颠覆势力。目的是把明朝变成基督教国家。
针对的不仅是明朝,而是整个东亚(含东南亚)。
后世有大量的原始史料为证(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吕宋、日本、越南的相关史料)。
对此,很多西方学者也并不讳言。英国人最早承认,耶稣会就是间谍机构。
可后世少数国人被洗脑一样,张口就是伪史,闭口就是私货。
这种人又无法证明是伪史和私货,却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
但是,如今的耶稣会的势力有多大,朱寅也不知道。
他需要一个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就是郝正。此人知道的,应该不少。
除了对付郝正,再来一招搂草打兔子,将郑千户这个混蛋,也一并除了。
他也不怕郝正识破自己。因为此人不可能是高度专业的间谍。
这一次,他要狠狠挖一个大坑,将很多人都埋进去。
至于好处,也要拿到手。
就让这些人,成为第一批垫脚石!
朱寅出了天青阁,上了马车,直奔锦云坊的方向。
果然,郝正甚至没有出门跟踪。直接就相信了,朱寅就是郑千户的某个儿子。
这么多年,他从来没出事,早就对官府轻蔑无比。
打死他也想不到,这个十二岁的少年,是个试探他的间谍。
郝正忽然想到,郑千户可用。
他既然主动给洋老爷送礼,那就足以说明,他对洋老爷的财力和能耐,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