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111节

  陈梦站起身,突然想起什么:“李科长,李为大哥说……这个130团可能连总部都不知道?“

  情报科长的表情变得复杂:“这正是最奇怪的地方。我们的组织系统严密,不应该有这样一支强大力量脱离视线。“他沉思片刻,“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们有意保持低调。“情报科长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或者有其他意外,也有可能他们根本不是我们的队伍。“

  这个可能性像一盆冷水浇在陈梦头上。她从未想过这种可能——那些佩戴红星的战士,那些高喊革命口号的农民,如果不是同志,又会是什么人?

  “但他们在打土豪分田地,“她急切地说,“还建立了苏维埃式的组织……“

  情报科长抬手示意她冷静:“我只是提出所有可能性。不管怎样,这个赵为国和他130团,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他收起报告,突然问道:“你们离开时,有没有被发现异常?“

  陈梦摇头:“我们借口回原籍取家当,顺利离开了。但……“她想起那些训练迫击炮的战士,“我觉得他们可能早就看穿了我们,只是故意放我们走。“

  情报科长眉头一挑:“为什么这么想?“

  “直觉。“陈梦轻声说,“那里的警戒太严密了,我们作为陌生人,活动却异常顺利。就像……“

  “就像他们想通过你们传递什么信息?“情报科长接上她的话。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这个可能性太惊人,却又合情合理。

  “你好好休息,我得立刻去汇报。“情报科长最终说,“明天可能会有更高级别的领导来问你更多细节。记住,这件事暂时不要对任何人提起。“

  “是!”

  ....

  延安总部,秘书处办公室内。

  一盏煤油灯在长桌上投下摇曳的光影,几位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围坐在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困惑。

  桌上摊开的那份明码电报,像一块烧红的炭,让整个房间的气氛都变得灼热起来。

  “130团?“秘书处主任刘振国皱着眉头,手指重重敲在电报上,“咱们在晋省什么时候有个130团了?“

  他抬起头,环视在座的几位同事,目光如炬。

  煤油灯的光在他粗糙的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更添几分凌厉。

  秘书张卫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灯光,思索片刻道:“主任,咱们在山西确实只有115、120、129三个师,130团根本不在编制序列内。“

  “会不会是敌人的阴谋?“秘书郑战锋突然开口,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明码发电,故意夸大战绩,想引我们上钩?“

  办公室里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煤油灯芯燃烧的轻微噼啪声。

  秘书钱昌华拿起电报看了一遍,眉头越皱越紧。

  “歼灭一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大队,外加一个伪军混成旅?“

  他冷笑一声,“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就算是咱们三个师一起上,也未必能在一天内取得这样的战果!“

  秘书张卫华接过电报,仔细研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电报里还说他们协助115师在平型关击溃了日军第21旅团...“

  他抬起头,“要不要立即联系115师核实?“

  “已经派人去查了。“秘书郑战锋站起身,走到墙上的作战地图前,“但这份电报来得太蹊跷。一个我们不知道的'130团',突然冒出来说打了大胜仗...“

  他摇摇头,“我总觉得有问题。“

  就在这凝重的气氛中,木门突然被猛地推开,发出“砰“的一声响。

  机要科王科长和情报科李科长一前一后闯了进来,两人的军装都被汗水浸透,脸上带着罕见的激动神色。

  “报告主任!我有重要情报汇报!“机要科王科长声音发颤,手里攥着一份电报。

  几乎同时,李科长也上前一步:“主任,我也有紧急情报汇报!“

  办公室内的空气骤然凝固。

  几位秘书齐刷刷转过头,脸上写满了错愕。

  “嚯!“刘振国浓眉一扬,粗糙的大手拍在桌面上,“今天这是怎么了?重要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他目光如电般在两位科长身上扫过。

  张卫华的眼镜滑到鼻尖,他下意识伸手扶了扶,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老王老李,你们俩这是......。“

  郑战锋的反应最是激烈。

  他“腾“地站起身,身后的板凳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你们两个怎么回事?没看见我们在......“

  “老郑!“刘振国一声断喝,郑战锋立刻噤声。

  刘振国的目光在两位科长汗湿的衣领和急促起伏的胸膛上停留片刻,突然笑了:“能让你们俩这么火烧眉毛的事,我倒要听听。“

  他指了指王科长,“老王先说。“

第197章 130团是真的,赵为国没死!(求订阅!!)

  王科长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桌前,双手将一份电报放在桌面上。

  他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着,在电报纸上留下几道汗渍:“主、主任!我们机要科之前不是一直有收到一条固定电报么!”

  “刚刚我详细对比了电报来源,发现给总部发送固定电报和发送130团捷报的电报是出自同一电台。“

  他咽了口唾沫,喉结剧烈滚动,“也就是说,130团一直在试图联系总部,只是总部这边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这一点!导致130团和总部一直没有联系上。“

  这....

  听到王科长的话,屋内一众秘书都懵了。

  “难道咱们真有一个130团在晋西北?“

  “前后都是同一电台,这并不能证明对方就是我们的人?或许这是敌人的陷阱!“

  就在这个时候,情报科李科长站了出来,“各位同志,我能证明,晋西北的130团真实存在!“

  嗯!?

  众秘书又是一愣。

  “老李你怎么证明?你该不会要汇报的也是关于130团的事情吧?!“张卫华疑惑道。

  刷刷——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李科长身上。

  李科长明显怔了一下,随即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文件:“是的,诸位同志,大约两个月之前我们派往山西的两名地下工作者汇报说,在晋西北发现了一个自称'红军130团'的武装力量。“

  他翻开文件,声音变得凝重:“据他们描述,这支队伍装备精良,拥有完整的军工体系,甚至还有自己的被服厂和印刷厂...“

  “胡闹!“张卫华猛地一拍桌子,煤油灯的火苗剧烈跳动,“这么重要的情报,为什么不早汇报?“

  李科长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为了护送情报回来,我们还牺牲了一位,这些都是陈梦同志个人的描述,比我们延安总部还要完善,这...这实在难以置信。“

  “我在和陈梦同志再三确认后,也是立刻来汇报!“

  郑战锋走过来,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矿渣铺路?水利灌溉?民兵配发制式步枪?“

  他抬头看向李科长,眼中满是不可思议,“老李,你的同志是不是被敌人蒙蔽了?“

  “我也这么想过。“李科长苦笑,“但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地下,这些都是他们亲眼所见。而且...“他犹豫了一下,“陈梦带回来的工农币样本和宣传材料,印刷质量确实很高。“

  张卫华突然插话:“等等,电报里提到的作战地点——独龙沟和平型关,都在晋西北一带。“

  他快步走到地图前,“如果真有这么一支队伍...“

  话未说完,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通讯员气喘吁吁地冲进来:“报告!115师急电!“

  钱昌华一把抓过电报,快速浏览后,脸色变得异常复杂。

  他缓缓放下电报,声音有些发涩:“115师确认,确实有一支不明部队从侧翼突袭了日军第21旅团,使用重型火力摧毁了敌指挥部,这才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他们...他们描述的不明部队特征,“钱昌华继续道,“与王科长同志报告中的130团高度吻合。“

  张卫华第一个回过神来:“也就是说,这个130团真的存在?而且真的在一天之内...“

  “歼灭一个联队,还协助115师击溃一个旅团?“郑战锋接上他的话,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可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刘振国突然大步走向地图,手指重重戳在晋西北的位置:“立即给总部首长起草报告,建议立即派人去晋西北实地调查!“他转向李科长,“把那陈梦同志叫来,我要亲自问话!“

  李科长刚要离开,又一名通讯兵冲了进来:“报告!第二封明码电报!“

  张卫华接过电报,刚看了两眼,手就不受控制地抖了一下。

  他缓缓念出电报内容:“'130团代团长赵为国致电红军总部:我部已控制晋西北七县,建立稳固根据地。目前已全歼日军第三零五师团第9旅团第11联队,毙敌联队长长野佑一以下两千余人...'“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自言自语:“...再次请求与总部建立正式联络,请求归队!!“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沉默,这次持续的时间更长。

  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支不在编制内的红军部队,不仅真实存在,还发展得如此强大。

  “赵为国!?难道是之前过草地失踪的战斗英雄赵为国?!“

  “赵为国临时指挥的就是130团!“

  “这都对上了啊!“

  张卫华开口道:“主任,如果这个赵为国真是自己人...“他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我们在山西就有了一个强大的战略支点!“

  “别急着下结论。“郑战锋依然保持警惕,“万一是敌人的圈套呢?一个能歼灭日军联队的武装力量,为何我们之前从不知情?“

  刘振国没有立即回应。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起伏的群山,背影显得格外沉重。

  “老李,“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你之前说,那个根据地有什么特点来着?“

  李科长赶紧翻开笔记本:“据汇报,他们有完整的土地改革政策,普及义务教育,建立集体农庄,还修了矿渣公路...“他顿了顿,“最惊人的是,民兵都配发制式步枪,每个村都有小学和医务所。“

  刘振国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这不正是我们革命想要实现的吗?“他走回桌前,手指敲击着电报,“如果这个赵为国真能做到这些...“

  他没有说完,但在场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延安苦于物资匮乏、装备落后已久,突然出现这样一个强大的“兄弟部队“,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立即起草回电建议。“刘振国终于做出决定,“以秘书处名义建议总部:对130团的战果表示祝贺,同时...“他顿了顿,“询问赵为国同志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原因。“

首节 上一节 111/3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嫡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