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176节
刘瑞眼睛一亮,凑近道:“就算日军继续南下,咱们也可以让开一条口子,把祸水引向......“他没说完,但众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阎锡山的手指突然攥紧了地图边缘,眼中的颓唐渐渐被算计取代。他缓缓站起身,八字胡微微抖动:“这个主意......不错。“
“但派谁去谈?李德彪虽然一直在石门镇当我晋绥军代表,但是他级别不够,现在连赵为国的面都见不到,郭登峰和赵为国有点联系,但郭登峰现在也就副旅长,跟赵为国完全不对等啊!“楚清皱眉,“赵为国此人深不可测,寻常人去恐怕......“
阎锡山突然拍案:“我亲自去!“
满座皆惊。刘瑞急道:“太危险了!万一......“
“没有万一。“阎锡山冷笑一声,眼中精光闪烁,“赵为国若真想对我不利,早在我军溃退时就该动手。他既然能全歼日军两个师团,就绝不会是目光短浅之辈。“
他转身走向内室,声音突然轻快起来:“备车!不......备马!轻装简从,今夜就出发!“
走到门口,他突然回头,对呆若木鸡的楚清道:“给南京回电,就说我旧疾复发,需静养旬日,痊愈后即刻赴京述职。“
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将阎锡山的影子投在墙上,那影子竟似比往日更加高大。
.....
崎岖的山路上,129师指挥参谋苏伯勒住战马,眉头紧锁地望着前方蜿蜒的队伍——数百名衣衫褴褛的难民正拖家带口地向北行进,老人拄着木棍,妇女背着婴孩,青壮年推着堆满家当的独轮车,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透着一股莫名的期盼。
“奇怪......“苏伯推了推眼镜,转头对参谋晓天道:“这些难民怎么都往晋西北方向走?太原刚丢,按理说百姓该往南逃才对。“
晓天也露出疑惑之色,当即派警卫员上前询问。不一会儿,警卫员带回个满脸风霜的中年汉子。
“老总好!“汉子怯生生地作揖,“俺们是从保定逃出来的,听说晋西北的八路军打了大胜仗,小鬼子不敢去那儿......“
苏伯与晓天对视一眼,继续问道:“你们怎么知道晋西北的事?保定离这儿可不近。“
“嗨!“汉子突然来了精神,“俺们村有个货郎,常年跑山西做生意。他说石门镇那边有八路军的根据地,百姓能分地、娃娃能上学,连工厂都招工管饭哩!“他压低声音,“前两天货郎回来说,那边的八路军一口气灭了鬼子两个师团,连当官的都活捉了!“
正说着,队伍里挤过来个戴瓜皮帽的商人:“长官有所不知,我们这批是从上海来的。“他操着浓重的吴语口音,“淞沪打得惨啊,眼看守不住了。我们商会早就在晋西北有生意,知道那边安稳,这才拖家带口过来。“
苏伯震惊地看着商人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石门镇日报》,头版赫然印着“130团全歼日寇第三零五、第二二一师团“的粗黑标题,旁边配着缴获的日军军旗照片。
“这报纸......“
“是我们印染厂老板带回来的!“商人指着报纸上的广告栏,“您看,这还登着招工启事呢——石门镇钢铁厂招熟练工,包吃住,月发八块大洋!“
晓天忍不住追问:“你们就不怕路上遇到鬼子?“
第315章 三大师齐聚石门镇!(求订阅!!)
“怕啊!“旁边背着孩子的妇人插话,“可留在上海也是等死!听说晋西北的八路军给难民分粮、治病,娃娃还能进学堂......“她突然从包袱里摸出个铁皮罐,“您瞧,这是邻居家二小子从石门镇捎回来的罐头,说是八路军发的救济粮!“
苏伯接过罐头,只见标签上印着“石门镇食品厂制“的字样,掀开盖子,里面是油浸的鱼肉。他忽然想起129师战士们已经半年没尝过荤腥,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老苏......“晓天望着绵延不绝的难民队伍,声音有些发颤,“这个赵为国,不光会打仗啊。“
夕阳西下,难民队伍与八路军并排行进在黄土高原上。
商人从褡裢里掏出个铁皮喇叭,突然高声喊道:“乡亲们加把劲!再走三十里就是石门镇根据地啦!八路军的同志在边界设了接待站,热粥管够!“
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
苏伯望着远处起伏的群山,突然对晓天低声道:“给总部发报,就说......我们可能低估了130团。“
马蹄声急,129师的队伍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
在他们前方,最后一缕阳光正照在路边的木牌上,那上面用遒劲的毛笔字写着:“石门镇根据地欢迎您——距此25里“。
滚滚黄土路上,逃难的人群如长龙般蜿蜒前行。
在这支混杂着各地口音的队伍中,几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杨立青——这位黄埔出身的年轻军官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却掩不住挺拔的军姿。
他搀扶着一个崴了脚的老农,眼神却不时警惕地扫视四周。背包里藏着一把拆解的手枪,那是他离开溃散的中央军时唯一带走的武器。当听到路人谈论石门镇的八路军时,他嘴角微微上扬:“赵为国...没想到在这乱世还能打出这样的战绩。“
明台——戴着金丝眼镜的富家少爷打扮与逃难队伍格格不入。他推着的自行车上绑着两个皮箱,时不时掏出怀表看时间。实际上,这位军统特工正在执行一项绝密任务:调查突然崛起的130团。当商人们谈起石门镇的工厂时,他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精光:“月产十卡车药品?这可比重庆的兵工厂还厉害...“
贼九——顶着张蹭满锅灰的花脸儿,蹲在路边儿,嘴里叼着根草棍儿,手上却麻利地摆弄着一个漏水的破铁壶。“瞅瞅,这瘪犊子玩意儿,窟窿眼儿比筛子还多!”他边鼓捣边骂骂咧咧,活脱脱一个混不吝的乡下野小子。
旁边围着的几个逃难老乡,看他手法利索,还自称“祖传锢漏匠”,也就七嘴八舌地跟他唠上了。
贼九耳朵支棱着,那些关于石门镇“能吃饱饭!”、“分地分房,能过好日子”的闲嗑儿,一字不落全进了他耳朵里。“这可是个好地方啊!”他心里一喜,脸上却还是那副混不吝的样儿,手上锤子敲得叮当响,心里头飞快地盘算着:“回国府军去多半被小鬼子打死,去石门镇根据地就能好好过日子了...肯定能找个媳妇安定下来!”
作为被强抓壮丁上战场,如今国府军溃败,贼九根本不想回国府军去。
陈桃花裹着块褪了色的蓝布头巾,混在逃难的人群里,脸上沾着灰,嘴唇干裂,时不时抬手抹一把汗。
只挎着个破布包袱,里头塞着半块干粮和一件妹妹的旧衣裳——那是她唯一的念想。
几个妇女蹲在路边歇脚,低声念叨着:“听说石门镇那边收留逃难的,还给发救济粮……”
桃花耳朵一动,立刻凑了过去,嗓音沙哑却急切:“大姐,石门镇真能落脚?有没有……有没有见过一个叫陈秋平的姑娘?十六七岁,辫子到这儿——”她比划着,手指微微发抖。
“没听说这人,但镇上有个妇女识字班,兴许能打听。”
桃花眼神一亮,可马上又黯淡下来,攥紧了包袱带子,低声道:“谢了,大姐……”她转身要走,却又停住,像是下了决心,脚步忽然变得坚定,朝着石门镇的方向迈去。
“秋平,姐一定找到你。”她心里默念着,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包袱里的旧衣裳,仿佛这样就能离妹妹近一点。
夕阳西下,这四个各怀心思的人随着人流走过“欢迎来到石门镇“的木牌。
远处,检查站的八路军战士正在给难民分发热粥,飘扬的红旗在暮色中格外鲜艳。
.....
当129师参谋苏伯一行人随着难民队伍踏入石门镇根据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彻底震撼了——
井然有序的检查站。
五座用沙袋垒起的检查站呈扇形排开,军容整齐的八路军战士手持花名册快速登记。
最令人吃惊的是,每个检查站旁都支着行军灶,大铁锅里翻滚着小米粥,蒸笼里码着杂粮馒头。
“姓名?籍贯?有无特长?“一个女兵边问边在油印表格上记录,她身后的木牌写着“石门镇难民接待处第七组“。
被问话的老汉结结巴巴回答时,旁边的小战士已经盛了碗热粥塞过来:“大爷先垫垫,待会去3号棚领临时粮食临时兑换卷!“
专业化分流。
通过检查站后,几块刷着白漆的木牌指明方向:“工匠往东区登记“、“农民往西区安置“、“学生教师请到文教处“。
更让129师等人震惊的是,居然还有“技术工人优先通道“,几个穿着机油斑驳工装的汉子正被专人引领。
“那是江南造船厂的老师傅。“接待干部见苏伯盯着看,自豪地解释,“我们兵工厂正缺这样的技术骨干,月薪十二块大洋起步!“
还有物资发放点。
西边的帆布棚下,几十口大木箱敞开着,里面整齐码放着棉被、搪瓷碗、粗布衣裳。
领取物资的难民排成三列,每列前都有战士在核对票据。
“不是直接发?“129师后勤处长忍不住问。
“哪能啊!“正在分发的战士笑道,“先登记家庭人数,按需领取。”
第316章 奢华装备,武装到牙齿(求订阅!!)
“您瞧——“他举起个带编号的竹牌,“这是'以工代赈'的凭证,明天开始他们就要参加根据地建设了。“
“在咱们石门镇根据地,只要不好吃懒做,不仅不会饿死,还能过上顿顿大米饭的好日子!”
战士满脸自豪。
129师苏伯、晓天等人也是被战士身上那种自豪所感染。
在医疗检疫区。
最让苏伯动容的是北边的白帐篷群,穿白大褂的医生正在给难民体检,无论是诊断还是开药等行为,都十分的专业,一看就是那种从正规医院培养出的医生。
医生在这个时候可是宝贵资源,仅仅在检查站他们就看到了十位以上,不光是医生还有专业护士!
有个咳嗽的孩子被抱进标着“青霉素优先“的帐篷,而帐篷外整箱的磺胺药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这些药品...“军医出身的晓天声音发抖,“在总部医院都是锁在保险柜里的!每次都得省着用,生怕一不小心就用光了!“
“他们这是管够么?”
边上带路的战士笑着道:“首长说笑了,虽然在咱们根据地药品没那么缺,但是管够肯定做不到,只要不是大量涌入根据地,对逃难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和药品还是没问题的。”
咳咳...小同志...虽然你说得很谦虚,但我还是觉得你这是炫耀!
这话是129师众人的心里话,当然不会说出来。
队伍加快行进,等进入石门镇根据地深处。
工业化的震撼,129师众人再次震撼!
当接待干部带他们登上瞭望台时,真正的冲击才到来——
远处河畔,新建的水电站正在合闸,电光瞬间点亮了整个厂区;钢铁厂的高炉喷吐着红云,铁水浇铸成标准的钢轨;更令人瞠目的是,满载物资的卡车正从“晋西北制造“的装配线下线,车头还喷着“130团后勤“的字样。
“这...这...“苏伯手中的马鞭掉在地上,“你们怎么做到的?“
干部笑着指向远处飘扬的旗帜:“赵首长说,要让根据地每个螺丝钉都能自己造!“
苏伯望着眼前的一切,突然对晓天说:“晓天,我仿佛看到中国未来的样子了。“
......
与此同时。
太原城外,夜色深沉。
一百名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静默潜伏于荒野之中,他们身着兵工厂最新改良的“黑虎”特战服——内衬高强度防弹纤维,外覆迷彩伪装布,腰间战术挂带上挂满弹匣、手雷、匕首,甚至连靴子都是加厚防刺底的。
每个人的装备堪称奢华:
-主武器: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全自动火力压制)、M1加兰德狙击改型(带4倍光学镜)、汤姆逊冲锋枪(近战扫射)
-副武器:勃朗宁HP手枪(双弹匣备用)、定制版三棱军刺(带血槽)
-重火力:MG42通用机枪(火力支援)、巴祖卡火箭筒(破甲弹/高爆弹)、60mm便携式迫击炮(可快速拆装)
-辅助装备:战术电台(短程加密通讯)、爆破炸药(C4塑胶炸弹)
这些装备大多都是赵为国从兑换平台上兑换而来,可以说这是花费积分武装到牙齿的特战小队。
特别是MG42通用机枪,是MG34通用机枪的升级款,相较于 MG34,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射速更高、可靠性更强等优点!
射速方面:MG34理论射速为每分钟 800-900发,MG42的理论射速达 1200-1500发,超高射速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更密集的火力压制,给敌人造成更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