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29节
尤其是晋绥军在山西根深蒂固,一旦他们集结兵力反扑,自己这边的处境将十分危险。
第54章 红网成立,代号赤霄夜兰(求收藏,求追读!!)
“必须搞清楚阎老西的动向!”赵为国低声自语,“得立刻成立一个情报组织,专门负责打探太原方面的消息。”
情报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作战效率和结果,准确的情报帮助指挥官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战术,避免盲目行动,能了解敌方的兵力、部署、意图和弱点,便于针对性打击,还能提前预警敌方行动,减少己方伤亡和资源消耗。
拥有情报优势可打击敌方士气,增强己方信心,同时合理分配兵力、物资,避免浪费。
之前翻雪山过草地的时候情报用处没那么大,之后更是一路逃命没时间弄情报,到了晋西北急于站稳脚跟,部队扩建、根据地发展更为重要。
如今石门镇已经拿下,在这晋西北他赵为国也算是有了“片瓦”遮身,但却是“聋子瞎子”。
现在也是时候建立自己的情报组织了。
“大壮!”
“到!”陈大壮如棕熊一般的身影从指挥室外走了进来。
此刻指挥室内就只有赵为国、陈大壮两人,赵为国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这让现场的氛围变得有些阴暗。
“大壮,我想创建一个情报组织,专门打探消息用的。”赵为国直接开口。
“连长,这是好事啊!有了情报咱们打仗就更顺利了。”陈大壮笑着道:“像上次伏击国府运输队一样的情报最好多来一些,那咱们可就彻底发财了!”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红网。”赵为国继续道。
“红网...好名字!一听就很正气,比国府军中统那群狗腿子强!”陈大壮夸赞道。
“现在差一个负责的。”赵为国道。
“何副连长呗,他沉着冷静,还当过猎手,搞情报工作肯定没问题。”陈大壮推荐道。
“老何不行,他不仅负责新兵训练工作,而且连里很多事情都要他帮我协助处理,他虽然性格能力都没问题,但是他是猎户出身,对野兽很了解,对人...特别是上层人物了解不多,不适合。”赵为国摇摇头。
“那就老李,老李之前可是团长,而且还给地主老财干过活,还参加过革命暴动,属于是人精!”陈大壮再推荐道。
“李云龙就更不行了,情报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纪律,这家伙从不把纪律当回事,聪明是聪明,能力也有,但不是我想要的红网负责人。”赵为国继续摇头。
“孙阳嘉?”
“不行,经验不足,不够老练。”
“后勤科长老王?”
“年纪太大,可塑性不强。”
陈大壮又接连推荐了几个,但是赵为国都给否决了。
“连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实在是想不出来,咱们这里谁适合了。”陈大壮无奈道。
“大壮,我想让你来当这个红网负责人。”赵为国郑重道。
啊!
听到这话,陈大壮人都傻了,“不是连长,我这人五大三粗的,从来都是冲锋陷阵的,干情报....这不行吧?”
“行,当然行了!”赵为国笑着道:“你胆大心细,粗中有细,这次宣传小组进入石门镇宣传,全靠你一手安排,这足以说明你来当这个红网负责人是最合适的,而且你的形象更是你最大的保护,谁会想到你是红网负责人?”
“而且你是我最信任的人!”
“这...”陈大壮愣了一下,他觉得赵为国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连长,那我就试一下?”
“这可不能试,一旦成为红网的负责人,他就只能一辈子活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永远不会以真实姓名见人,是红旗的影子...甚至随时可以消失。”
“你得做好心理准备!”
“啊...这...”陈大壮愣了,低头思索片刻,缓缓抬起头来,郑重道:“连长,我的命是你救的,更是你带我参加了革命,反正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个红网负责人我干了!”
“好!”赵为国点点头,“从现在开始红网就正式成立,我是你唯一上线,后面我会安排你陈大壮牺牲,之后这世界上便没有陈大壮,只有红网负责人...代号...赤霄!”
“是!”陈大壮重重点头。
“接下来你的任务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建立红网,李梅是你的副手,原来的宣传小组你看上的人都可以带走,第二潜伏进绥靖公署,务必尽快摸清阎老西的意图。”
陈大壮...也就是赤霄点头应道:“是!我这就去安排。”
红网情报组迅速成立,以赤霄(陈大壮)夜兰(李梅)为核心,再加上由几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兵和熟悉太原情况的成员组成。
他们化装成商人、农民,甚至混入晋绥军的后勤队伍,悄悄潜入太原,开始搜集情报。
几天后,情报组传回消息,通过贿赂晋绥军的一名中级军官,他们得知阎老西虽然对石门镇的失守十分恼火,但暂时没有派兵围剿的计划。
那名军官透露,阎老西目前正忙于应对日军的前线压力,同时还要防备国府的中央军,暂时无暇顾及石门镇。
并且阎老西那边也派出了明里暗里两波人马来石门镇打探情况,其目的就是为了探明赵为国这支红军的真实意图,同时营救被赵为国俘虏的晋绥军营帐李德彪。
收到情报后,赵为国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下来。他站在指挥部的地图前,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阎老西果然老奸巨猾,知道现在对我们动手只会便宜了别人。不过,这也给了我们宝贵的时间。”
他转身对身边的几名干部说道:“同志们,阎老西暂时不会对我们动手,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老何,很快阎老西的人就会来跟我们接触,明面上那一波,就交给你来应付了,我这里有这些人情报,上面记录了这些人简历以及兴趣爱好等等,你对症下药...”
赵为国想了想,继续道:“你把老李也叫上,对付人他最有办法了,我就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这群人尽兴而归,让他们觉得我们没有威胁!”
“是!”何奎点点头。
“嘿嘿,对付这些当官的,咱老李有的是办法!”李云龙眼珠子直打转,仿佛已经想好了上千种办法对付这些人。
第55章 春耕开始,任务完成!(求收藏,求追读!!)
至于暗地里的那一波,赵为国打算让红网盯着就是,阎老西在自己身边安插眼线也好,让他看到自己想给他看到的就行。
等何奎、李云龙等干部走后,赵为国又给红网下令,一个是红网情报组要继续扩大规模,不仅要盯着太原,还要密切关注小日子和国府的动向。
不过目前红网还处于初建阶段,情报能力还比较弱,手段也比较单一,赵为国暂时也不指望获得高级情报,能打探一些消息就可以了。
赵为国给赤霄、夜兰二人提了很多建议,还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之前查抄地主的财产投入差不多三成!
搞情报工作,金钱开道这点上绝对不能省,特别是最开始的时候。
有赵为国的指导和资金支持,红网的前期发展也是相当的顺利,在无人关注的角落,红网情报机构正式开始运行。
在红网的情报配合下,太原那边对石门镇的顾虑被暂时打消,当然了赵为国这边也是付出不少东西的,晋绥军营长李德彪被放了回去,同时还花费了不少银钱,这些钱自然是落入了晋绥军各级官员口袋当中。
解决了外部的威胁后,赵为国将注意力转向了石门镇的内部建设。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粮食问题是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只有让百姓吃饱饭,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红军的根基才能稳固。
赵为国召集了几名负责农业的干部,郑重地说道:“春耕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帮助百姓种好地。我已经从外地高价购买了一批优良种子,你们立刻安排人手,把这些种子分发下去,确保每一户都能领到。”
一名干部有些疑惑地问道:“首长,这些种子真的能提高产量吗?”
赵为国笑了笑,信心满满地说道:“放心吧,这些种子是经过改良的,抗病性强,产量也比普通种子高得多。只要大家按照我们的指导种植,今年的收成一定会比往年好。”
第二天,石门镇的广场上热闹非凡。
红军战士们将一袋袋优良种子搬出来,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百姓们排成长队,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赵为国站在高处,大声说道:“乡亲们,这些种子是我们红军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只要大家好好种,今年的收成一定会比往年好!”
百姓们排着队,眼睛却紧盯着桌上那些陌生的种子袋,窃窃私语声渐渐大了起来。
“这……这种子真能行?”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伸手摸了摸袋子,粗糙的指腹捻了捻里面的谷粒,眉头皱得更深了,“看着倒是饱满,可咱祖祖辈辈都是用自家留的种,突然换新的,万一不发芽咋办?”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也犹豫道:“是啊,咱家去年收成勉强够吃,要是今年种下去不长,那可就要饿肚子了……”
“红军是好心,可这新种子谁也没试过啊!”一个裹着头巾的妇女攥着衣角,声音虽小,却引得周围人纷纷点头。
赵为国听着百姓们的议论,神色未变,只是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他走下台子,直接站到人群中间,拿起一捧种子摊在手心里,语气诚恳:“乡亲们的顾虑,我都明白。种地是大事,一年的收成关系着一家老小的口粮,谁都不敢马虎。”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这样,红军不会强迫大家用新种子。愿意试的,我们免费发,还会派懂农事的同志手把手教怎么种;不愿意的,咱们照样帮忙耕地、浇水,绝不让任何一户耽误春耕!”
这话一出,人群里的嘀咕声小了些。
一个年轻后生挤上前,挠头问道:“首长,这种子……真能多打粮?”
赵为国笑了:“这个种子是优良种子,亩产至少多三成!”
“三成?!”几个老农倒吸一口气,互相看了看。
“我、我试试!”先前犹豫的中年汉子突然一咬牙,“红军帮咱打土匪分地,总不会坑咱!大不了……我匀一半地种新种子!”
有人带头,陆续又有几户举手。赵为国趁热打铁:“这样,头一年咱们少种点,就当试个新鲜。红军在这儿盯着,要是苗长得不好,我们负责补粮!”
最后这句承诺彻底打消了众人的顾虑。
队伍重新动起来,领到种子的人小心地捧着袋子,有的还凑近闻了闻,仿佛这样就能看出种子的好坏。
角落里,几个老汉蹲成一圈,把新种子和自家旧种子混在一起比较,啧啧称奇:“瞧这颗粒,确实比咱的饱满……”
夕阳西下时,广场上的人群才渐渐散去。
赵为国望着百姓们远去的背影,对身旁的干部低声道:“明天开始,你们都下田去盯着,一定要让第一批试种的人丰收——等秋收打了粮,就是最好的宣传!”
“好的连长。”干部连连点头。
赵为国看着领种子的百姓,心里不由得嘀咕起来。
“军事人才挺多的,生产管理农业种植的人才却有些稀缺,等下次出现限时兑换礼包,我可得多买些招募卷!”
种地的事情倒不用赵为国操心,毕竟华夏人骨子里就是种地,有红军的帮忙,再加上各村大家族的带领,石门镇范围内的春耕行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
时间转眼来到1936年5月。
在赵为国的努力下,全连总人数正式达到四千五百人!
这可不是简单的人数达标,而是真实能够战斗的士兵人数达到四千五百人!当然这里面还有不少都是刚刚结束完新兵训练的士兵,但是经过野狼沟的训练,军事素养可不差,就差经过实战洗礼了。
也就是在同一时候。
赵为国的脑海里响起了系统熟悉的声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扩军整备将部队发展到四千五百人,同时占据一个完整的镇行政单位任务,获得五万点积分奖励!】
【叮!恭喜宿主,兑换平台版本获得提升,从37版本提升为4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