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第85节
“老乡这些土地都是你们自己的么?”陈梦似乎想到什么,连忙开口问道。
第152章 分明是个完整的根据地!(求订阅!!)
“瞧你这姑娘说的是什么话,这些土地要不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咱们能种的这么开心么?”老农民白了二人一眼,继续道:“咱们石门镇红军根据地内,老百姓种的都是自己的土地!和外面其他地方可不一样。”
老农民说的时候脸上笑容洋溢,仿佛这里是一片世外桃源一般。
听得李为、陈梦两人一愣一愣的。
老农民继续说道:“这可得感谢赵团长,自从他带着红军队伍来之后,带着咱们打土豪分田地,还给我们优秀的种子,让我们年年都是丰收!家家户户有余粮!”
“你们这里...不怕国府军来征粮吗?这里名义上可是阎锡山管辖的区域?“李为好奇问道。
“对呀,而且这晋西北偏僻落后,土匪多得很,你们也不怕山匪来抢劫?”陈梦也开口问道。
民兵哈哈大笑:“国府军?他们敢来?早就被赵团长带着队伍打跑了!至于土匪...。“
“你看到那边地里种地的壮汉了么?他原本就是附近山里的土匪,被赵团长麾下的战士剿灭,那些手上沾着血债的都被公审后挨枪子了,只有没啥罪责或者罪责不深,并且诚心改过的,才有机会活下来!”
说完,老农民反问道:“你们两位来的这一路上遇到土匪劫道么?”
“这倒是没有。”
李为、陈梦二人恍然大悟。
“我看你们夫妻二人也是从外面逃难过来的吧?”老农民一脸笑意的打量着二人。
“啊——”陈梦明显愣了一下。
“是是,我们夫妻就是逃难过来的。”李为反应很快,当即就顺着老农的话,连连点头。
“那你们算是来对了,我们石门镇根据地可是管理着七县之地,对于像你们这种逃难人员,也愿意张开怀抱欢迎你们!”说完,老农民转身朝着里面指去,“你们沿着这条大道继续往前走,去县城武相登个记,然后你们就能在根据地内落户,红军会分配你们一人一亩三分地让你们种,只要你们好好种上三年,这些土地就是你们自己的。”
“然后你们就可以在根据地内真正的安家落户!”
嘶——
听完老农民的话,李为、陈梦二人当即就倒吸一口凉气。
这都连土地改革政策都用上,果然不简单。
李为、陈梦二人又和老农民聊了几句,就按照老农民所说的朝着武相县而去。
走在宽阔的矿渣路上,陈梦忍不住压低声音道:“李为大哥,这不对劲啊......“她的手指紧紧攥着包袱带子,神色紧张起来,哪里还有之前的轻视,“这哪是什么游击队?分明是个完整的根据地!“
李为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声音压得极低:“在来之前我也只听说这一带游击队比较活跃,没想到都已经发展成这般模样了!”
“七县之地......这规模已经超过总部直属的好几个根据地了。“
他猛地停下脚步,“陈梦同志,你注意到没有?从我们进入这片区域开始,感觉一切都井然有序,而且老百姓看到我们也没有任何恐慌,仿佛完全不担心我们会做什么坏事一般,难道他们就不担心我们是间谍么?“
“这....”陈梦也是一愣,接着道:“李为大哥,会不会这里经常有逃难的人来,所以这里的老百姓都习惯了呢?”
“不不,即便是逃难的人多,他们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反应,除非...他们知道即便我俩是间谍也对他们造成不了任何伤害,如果是这样的话.....”
李为话还没说完。
突然,前方树林里传来一声低喝:“站住!什么人?!”
李为和陈梦立刻停下脚步,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枪。
树丛晃动,两名身穿灰色军装的战士端着步枪走了出来,枪口直指二人,眼神锐利。
陈梦心里一惊,下意识地低声道:“糟了,被发现了!”
李为却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这两名战士——他们的军装虽然简陋,但整齐干净,枪械保养得不错,眼神里透着警惕,却并不像土匪那样凶狠。
“同志,别误会!”李为举起双手,试探性地说道,“我们不是坏人。”
其中一名战士冷冷道:“你们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来的?来我们这里干什么?”
陈梦咬了咬牙,低声对李为道:“要不……撤?”
李为没回答,而是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同志,我和我媳妇是从太原来的,正好路过这里,没有任何恶意。”
两名战士对视一眼,其中一人说道:“等着!”随即转身跑向林子深处。
陈梦紧张地攥紧了包袱:“李为大哥,这下怎么办?万一他们动手……我们要不要...”
李为低声道:“别慌,先看看情况。”
没过多久,林子深处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一个身材魁梧的红军军官大步走来,腰间挎着盒子枪,背后背着一把大刀,目光如炬。
“你们是从太原来的?”红军军官沉声问道。
李为点头:“是,我们……”
军官抬手打断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二人,随后忽然露出一丝笑意:“欢迎你们来到石门镇红军根据地,不管你们是路过还是想要在我们这里定居落户,只要遵守我们这里的规矩,都能够平安无事。”
“好了,你们可以走了!”
说完,红军军官就示意放行。
“多谢多谢。”李为感谢一番后,赶紧拉着陈梦就离开了。
等走了很长一段路,两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还以为咱们暴露了呢!没想到成功进来了。”陈梦笑着道。
“别掉以轻心,这石门镇根据地跟我们预料的完全不一样,难怪总部会让我们来调查,接下来我们要更加仔细的观察这石门镇根据地的一切,到时候回到总部也好汇报给领导!”李为严肃道。
“是!”陈梦点头应下。
接下来两人又接连遇到几个哨卡,也都被顺利放行。
陈梦咬着嘴唇点头:“而且那些站岗的战士......“她回忆着刚才路过的几个哨卡,“军装虽然朴素,但每个人都装备精良,步枪擦得锃亮,腰间挂着手榴弹,这火力配置......“
第153章 震惊震惊还是震惊!(求订阅!!)
“这里士兵的武器比总部部队和国府部队都还要强,根本不是游击队能有的。“
李为接过话头,眼神凝重,“最关键的是,你看到那些农民的反应了吗?他们对'红军130团'的拥护是发自内心的,这绝不是靠武力能强迫出来的。“
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两人立即噤声。
只见一队全副武装的战士列队跑过,每个人背上都背着崭新的步枪,腰间别着手榴弹,最令人吃惊的是——队伍最后还拖着一门迫击炮!
“迫击炮?!“陈梦差点惊呼出声,被李为一把拉住。
等队伍远去后,她才颤抖着声音道:“这......这怎么可能?就算是总部的直属部队,一个连也未必能配上一门迫击炮啊!“
李为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更可怕的是,那些战士的装备制式完全统一,弹药袋都是满的......“他咽了口唾沫,“陈梦同志,我们可能发现了一支不得了的队伍。“
两人继续前行,路过一个村庄时,眼前的景象再次让他们目瞪口呆——村口的空地上,几十个民兵正在训练,他们使用的竟然是清一色的制式步枪!
“老天......“陈梦的声音都在发抖,“这些民兵的装备,都比咱们的正规军还要好......“
李为突然抓住陈梦的手臂:“看那边!“他指向村子另一侧。
只见几个战士正带着一群农民操作一台奇怪的机器,机器发出“突突“的轰鸣声,正在给田地抽水。
“那是......柴油抽水机?“陈梦瞪大眼睛,“我在太原兵工厂见过类似的,但那是德国进口的,一台就要上千大洋!“
李为的呼吸变得急促:“不止如此......“他指向远处的山坡,“看到那些风力磨坊了吗?还有那边的集体养猪场......这完全是一套完整的农村经济建设体系!“
两人正说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传来。
只见十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蹦跳跳地从他们身边跑过,朝着村口的学堂跑去。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不小心撞到了陈梦,连忙鞠躬:“阿姨对不起!“
陈梦蹲下身,柔声问道:“小朋友,你们这是去上学吗?“
“是啊!“小女孩骄傲地挺起胸膛,“赵团长说了,根据地所有的孩子都要读书识字!我们学堂的课本都是团部印刷厂自己印的呢!“
印刷厂?!李为和陈梦再次震惊地对视一眼。
告别小女孩后,陈梦的声音都有些发飘:“李为大哥......这......这已经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了。你说,这个赵团长到底是什么人?能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建立起如此完善的根据地......“
李为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异常严肃:“陈梦同志,我们必须重新评估这次任务的重要性。这个130团......“他望向远处巍峨的群山,“很可能是我们之前都忽略了,甚至连总部也不知道!“
接下来的几天,李为和陈梦以“逃难夫妻“的身份在根据地内小心活动。
他们发现,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在颠覆着他们对“游击队“的认知。
清晨,当薄雾还笼罩着村庄时,两人就被整齐的口号声惊醒。
透过借宿的农家窗户,他们看到一队民兵正在村口操练。
那些晒得黝黑的庄稼汉手持步枪,动作虽不标准却格外认真。
最令李为震惊的是,每个民兵腰间都挂着两颗手榴弹——这装备水平甚至超过了他在太原见过的晋绥军正规军。
“李大哥,“陈梦借着梳头的动作低声道,“我刚才注意到,他们用的步枪还很新,远远都能闻到枪油味,肯定都是新枪。“她的手指微微发抖,“整整一个排,全部统一制式......“
李为假装整理包袱,从缝隙中观察着外面的民兵队长。
那个满脸风霜的中年汉子正用粗糙的手指比划着战术动作。
对于红军其他根据地普通民兵都是没有武器,配一杆长枪或者一把大刀的。
民兵和民兵之间的差距原来可以这么大!
“也许这些就是这个根据地的正规军,只不过他们都是分散训练的。”李为想了想,得出一个自己最认为可能的猜测。
“对对,这才是最可能的,毕竟谁会给民兵配新枪啊!”对于李为的猜测,陈梦也是表示赞同。
早饭时,房东大娘端来热腾腾的玉米粥和咸菜。
陈梦注意到,粥里居然飘着油花,碗底还沉着几块腊肉丁。
“大娘,这太破费了......“陈梦有些不安地推辞。
在太原做地下工作时,她见过太多面黄肌瘦的难民,深知在这样的年景能吃上肉有多奢侈。
“闺女别客气!“大娘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去年俺家分了五亩地,养的猪又赶上农社收购,这点吃食算啥?“她继续道,“等晌午带你们去赶集,那才叫热闹哩!“
赶集的情景让两位红军暗线工作者彻底震撼。
镇中心的广场上,整齐的砖房商铺围成环形,挂着“镇农社““镇管理委员会”等牌匾。最引人注目的是广场中央的石碑,上面刻着“打土豪分田地“六个大字,碑前还摆着几束新鲜的野花。
“看那个布庄......“陈梦悄悄拽了拽李为的衣角。
只见布庄柜台前排着长队,农妇们用根据地发行的工农币购买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