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22节
他把新营和旧营的部众重新整编,毅然决然了送走了军中的老弱,并将整个队伍的人数压缩到了两千人左右。
送走了老弱病残后,李自成就能把所有资源,都投注到这两千部众身上。
全军上下所有能吃的,无论是打来的野味,还是采来的野果,甚至是磨成粉的树皮,都一股脑的塞给了这两千人多人。
好在是提前送走了军中的老弱病残,李自成才得以节省出粮食,让这群人吃饱。
他也想通了,与其照料几千人的吃喝拉撒,还不如精简人马,保持核心人员的士气和战斗力。
就这样,在大量资源的倾斜下,这小两千的人马被养的膘肥体壮。
于是,李自成带着他们,毅然决然的从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翻了过去。
队伍一路急行军两天两夜,一举跳出了官军的包围圈。
说实话,要是带着几千人的队伍和辎重,李自成肯定无法做出这种战术动作。
好在是把官军甩掉了,紧接着李自成便利用行军的间隙和休整期,开始对麾下的部众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的内容很简单,逃跑、藏身、偷袭。
逃跑,这是第一要务,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流寇的必备技能。
这一项训练,主要就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进行长距离奔袭,背着负重爬上陡峭的崖壁,学习如何在密林中快速穿梭而不发出大的响动。
跑不动的,会被江瀚手下的老兵们用藤条毫不留情的抽打,直到他们能一口气在山里跑出四五里,才算合格。
李自成就是要让这群新兵们明白,不论是在山里还是在平原上,跑得比官军快,就是活命的第一要素。
当然了,总有意外的时候。
要是碰上了路况或者是天气不允许,没办法顺利跑掉,那就只能就地藏身了。
新兵们要学习如何辨别风向,选择能够遮风挡雨,而且有水源的隐蔽地点安营扎寨;
学习如何在离开时抹去痕迹,布设迷阵和陷阱误导官军;
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地貌,设置明哨暗哨,并用身上的物资构建临时警戒线。
在崇山峻岭中,提前发现敌人,从而隐藏身形,同样也是保命的诀窍。
训练的最后一项便是偷袭。
如果只是一味地逃跑和隐藏,那就谈不上什么游击战了,肯定要在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冷不丁的给官军来那么一下。
这项训练,不需要费时费力的训练阵法,只需要练习如何伏击。
李自成亲自带着这帮新兵们,反复勘察地形,教他们如何选择狭窄陡峭、林木茂密的伏击点;
老兵则教他们,如何利用地形布置滚石檑木,并将其威力发挥到最大,又教他们在山间要道挖陷坑,埋设绊发石雷。
只要一击得手,不管战果如何,立刻沿着预设的路线远遁。
核心思想只有一个:打了就跑,绝不恋战。
他们目标不是歼敌,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杀伤和袭扰官军,致使官军不敢深入追击。
就这样,紧锣密鼓的训练了几周后,李自成便化整为零,将这小两千人,分散在了傥骆道和子午道附近的山脉当中。
一来是做起了占山为王的勾当,打劫在汉中、关中两地来往的商帮;
二来则是能够探明附近的地形地貌,完成江涵交代的任务。
最开始,李自成还担心自己麾下的队伍,会不会误伤到普通的过客行商,可后来他才发现,自己完全是多虑了。
这年头,敢于穿行秦岭的,来往于关中和汉中的商帮,背后无一不是藩王高官、豪绅大户,根本没有几个是普通人。
于是,李自成不仅把商队的财货给劫了,而且更是废利用,将这些背景深厚的“肉票”当做筹码,吸引官军前来救援。
说实话,要是一般的商队被劫,人质被绑,曹文诏,左光先等人理都懒得理。
但是,这些商队敢出来做生意,可都是有背景的,不少人甚至就是藩王、官绅们的亲族家眷。
这下,压力就全来到了负责剿匪的几位将领头上。
关中和汉中的官绅们在家眷被绑后,立刻向几位剿匪的将领施压,甚至以断绝粮饷补给为威胁,逼迫官兵进山剿匪。
无奈之下,曹文诏、邓玘等人也只好硬着头皮,加快了追剿的步伐,一头撞进了李自成早已精心布置好的陷阱之中。
李自成等人把绑来的肉票,分别安置在了傥骆道附近几处险要地带,并且放出风声,逼迫官军分兵来救。
第一个遭殃的便是邓玘的部队。
邓玘麾下的把总万涛,亲自率领着一支三百余人的小队,小心翼翼地朝着其中一处山谷摸去。
山道崎岖,两侧皆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林木茂密,处处都透着一股杀机。
万涛不断派出哨探,反复侦察,可除了发现一些敌人仓皇留下的痕迹外,并未察觉到任何异常。
当他们顺利的拐过几道弯后,前方豁然开朗,只见几十名力夫学徒、司账主事都被捆在一起,丢在了山间的几座石屋当中。
周围只有寥寥七八个贼寇在看守巡逻。
万涛见状,大喜过望,想都没想就带人冲了上去,准备杀光贼人,救出人质。
可就在他带人冲锋时,却一脚踩中了埋设的石雷,当场便被炸断了右腿。
在场的官兵大惊失色,立刻意识到这是中了贼兵的埋伏,一时间不敢再上前,生怕重蹈覆辙。
就在官兵们准备退兵时,头顶却落下了一堆巨石和滚木。
滚木巨石砸入阵中,瞬间便压得官兵们血肉横飞,惨叫声、骨骼碎裂声不绝于耳。
原本还算齐整的撤退阵型,被硬生生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乱石更是堵死了他们来时的道路。
混乱之中,埋设在道路两侧的陷坑发挥了作用,不少官兵在躲闪时失足跌入,被削尖的竹矛刺穿了身体。
紧接着,山谷四周箭如雨下。
那些经过数周训练的新兵,虽然准头依旧堪忧,但胜在占据了绝对的地利,居高临下,只管朝着人堆里射,依旧给官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杀——!”
就在官军阵脚大乱之际,李自成亲自率领着百余位老营劲卒以及四五百新兵,从一侧的密林中冲了出来。
有了老兵们压阵,新兵们面对官兵不再惊慌失措,而是以小队为单位,紧紧跟在老兵身后,用新学来的简单战术,杀向了落单和受伤的官兵们。
万涛大惊失色,强忍着断腿的剧痛,急忙指挥部队重整阵型,试图反击。
可是李自成的目标,根本就不是跟官军决战。
在短暂的交锋过后,新兵们抢了一批兵器甲胄,并且成功将肉票们带走后,李自成毫不犹豫地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接到命令,新兵们如同潮水般退去,甚至没来得及打扫战场,便顺着熟悉的山间小道,迅速消失在了密林之中,只留下满地狼藉和百余具官兵的尸体。
万涛抱着断腿,脸色铁青,这伙贼人难不成吃药了?
怎么和之前大相径庭?
同样的场景,在接下来大半个月里,在秦岭各处不断上演。
分兵追剿的官军,无一例外都遭到了贼人的伏击,损失惨重。
接二连三受到埋伏,几位带兵的将领一合计,发现还是不能冒进,只有稳扎稳打地推进最好。
只要把贼兵围住,过不了一段时间,贼兵就会弹尽粮绝的。
事实证明,这招确实有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自成带进山里的箭矢、弹药已经消耗殆尽,粮食也快见底了。
虽然粮草军需时不时能得到补充,但还是没办法满足两千多人的日常消耗。
而他们斩获的战果,却因为官军的警惕而越来越少。
邓玘等人在吃了几次亏后,变得无比小心谨慎,他们步步为营缩小着搜索范围。
并且加派了大量的探哨反复侦查,绝不轻易进入任何可以的狭窄地带。
这让李自成等人精心准备的几次伏击都扑了个空。
最危险的一次是伏击被提前侦破。
早已有准备的官军精锐从四面八方反包围过来,新兵们虽然拼死抵抗,但毕竟人数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眼看着就要被全歼。
危急时刻,还是江瀚派过去的三百多精锐,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支队伍在李自成的麾下,一直扮演着救火队和突击队的角色。
当伏击战顺利时,他们隐而不发;当局势危机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熟练地配合,这帮劲卒们硬生生冲出了官兵的包围圈,并且断后拼死挡住了官军的追击,这才让被围的新兵们得以全身而退。
经此一役,李自成的部众虽然逃出生天,但也是元气大伤。
江瀚派来的精兵伤亡近半,李自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又被打回了原形。
他的处境,再一次变得无比艰难。
就在李自成弹尽粮绝,几乎要被活活困死在山里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了过来,
宁夏告急,洪承畴一纸调令,将曹文诏,左光先等部,尽数调离了秦岭!
这可救了李自成一条老命。
参与围剿他的官军,就只剩下了邓玘的川军,他的压力骤减。
由于少了大半兵力,邓玘根本无法拦住贼兵的脚步。
李自成趁此机会,带着部队在关中和汉中之间反复穿插,神出鬼没。
他们时而北上关中,劫掠西安府附近的大户;时而又南下汉中,骚扰明军的补给线,截断商队。
李自成在一次对蓝田县的袭击中,还找到了他命中注定的麾下猛将,正在打铁的刘宗敏。
两人一见如故。
刘宗敏甚至不等李自成多劝,当场便抄起家伙,带着李自成抢了附近的大户,随后便义无反顾地投奔了李自成麾下。
就这样,李自成的队伍在秦岭山区彻底扎下了根,兵精粮足,声势日渐浩大。
与在山中如鱼得水的李自成相比,邓玘的部队可就惨了。
由于迟迟不能剿灭匪寇,导致商路被断,人质也救不出来,关中的老爷们,终于彻底失去了耐心。
他们干脆直接停发了邓玘部队的所有军饷和补给。
你们这帮丘八,连个小小的流寇都剿灭不了,可谓是丢尽了朝廷的脸面,还有什么资格吃粮?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