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76节
他骑在马背上,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上岭村,冷笑连连。
真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等哪天屠刀真的落到头上了,这帮人才会知道什么叫痛。
回城的路上,一旁的余承业,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李将军,这老东西敢这么硬气,分明就是认准了,咱们不会回来找他麻烦。”
“为何.为何不干脆把他们全给宰了?”
李自成瞥了他一眼:
“你小子想什么呢?”
他一脸严肃地看着余承业:
“首先,军令写得清清楚楚,不得随意屠戮百姓。”
“这群人虽然抗命,但充其量也就是群没脑子的墙头草罢了。”
“我估计,是听说朝廷派兵来了,所以才想重新回归朝廷的治下。”
“咱们刚占据龙安府还不到一年,虽然明面上不少人都假意臣服,但小心思可不少。”
“这帮墙头草,一向是有奶便是娘。”
“只要咱们这边稍微露出一点颓势,就有人会开始蠢蠢欲动。”
听罢,余承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李自成接着继续解释道:
“再说了,咱们眼下一共才一千五百人。”
“其中,龙安府本地的民兵就有将近一千人。”
“要是当着他们的面,把上岭村给屠了,你让这群民兵怎么看咱们?”
“人心散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不管是陕西还是四川,官军不都是一个德行?”
“等着吧,官军会替咱们,好好地收拾这群墙头草的。”
数日后,刘汉儒领着三千官兵,杀气腾腾地闯入了石泉县境内。
本来他还以为攻城会费一番功夫,可没想到贼兵竟然只是稍作抵抗,便弃城而逃。
刘汉儒大喜过望,贼兵果然势弱,该他扬眉吐气了。
可当他带兵走进石泉县时,迎接他的却是一座空城。
城里的百姓十有八九,早就提前转移到了山中。
就在他惊疑不定之时,不远处县衙的方向,突然传来了一阵喧闹声。
刘汉儒和领兵的参将丁云翔一脸警惕,带着兵马慢慢围了过去。
可等他俩走进了才发现,不远处站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正带着数百名村民,恭恭敬敬地跪在县衙门外。
“学生贺铭生,现领上岭村全村百姓,在此恭迎王师!”
为首的老者,正是上岭村的里正贺铭生。
他一边作揖一边抹着眼泪,凑上前去:
“敢问这位上官是?”
刘汉儒看着贺铭生涕泗横流的模样,又听他自称“学生”,心中不由一动:
“你是秀才还是举人?”
贺铭生一揖到底,恭恭敬敬地回道:
“晚生贺铭生,系万历十八年石泉县儒学生员。”
刘汉儒听罢点了点头,原来是个秀才,总算有个能说话的人了。
他翻身下马,扶起眼前的贺铭生,急切的询问道:
“本官四川巡抚刘汉儒,我且问你,这石泉县怎么回事?”
“城中百姓呢?”
提起这事,贺铭生立马演技上身,嚎啕大哭:
“刘巡抚,你们可算来了!”
“巡抚您是不知道,自从那帮反贼占了石泉县,我等忠良百姓,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啊!”
“那帮贼兵倒行逆施,不仅强占民田,而且还横征暴敛!”
“学生家中薄田不过百亩,硬生生被他们抢走了一半!”
“不日前,贼人听说王师要攻取石泉县,更是丧心病狂地掳走了附近几个村子的百姓,裹挟着他们逃进了山里。”
“学生带着乡亲们四处躲避,这才堪堪保全了性命。”
“我等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朝廷大军赶到!”
刘汉儒听完贺铭生这番声泪俱下的哭诉,心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
原来不是屠城,而是掳掠百姓啊!这就说得通了。
他看着眼前的贺铭生,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温言安抚道:
“贺生员放心,尔等心向朝廷,忠义可嘉,本官都看在眼里了。”
“如今王师已至,你们也不必再担惊受怕。”
安抚过后,刘汉儒立刻切入了正题:
“你可知道,那伙贼兵现在逃往了何处?”
“他们有多少兵马?为首的贼将,又是何人?”
贺铭生一听,心中大喜,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把李自成等人的消息,卖了个一干二净。
“回禀巡抚,那伙贼兵都躲进了北面的河谷里。”
“为首的贼将姓李,具体姓名不知。”
“他手上兵马不多,据学生观察,最多不超过两千人,其中还有不少是新招募的民兵.”
贺铭生可谓是把墙头草演绎的淋漓尽致。
当初在李老歪治下,他被拿走半数田亩的时候,他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甚至还亲自陪着笑脸,带着军中的掌令前去清丈,装出了一副顺民的样子。
可等李老歪调走,李自成接手防务后,贺铭生便听到风声,说是官兵要来了。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贺铭生立刻意识到,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
他这个举人,考了一辈子都没能考上。
虽然在十里八乡都被尊称一声贺先生,但贺铭生实在是当够了先生,更不想一辈子窝在山沟里教书育人。
只要他能协助官府,把这伙盘踞在山里的贼兵给剿了。
说不定就能从中捞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而当刘汉儒听完贺铭生的情报后,更是喜出望外。
不到两千人?还有民兵?
他看着眼前这个忠心耿耿的学生,越看越是顺眼。
他拍了拍贺铭生的肩膀,许诺道:
“贺铭生是吧?我记住你了。”
“此次你提供军情,乃是大功一件。”
“等本官剿灭了山里的贼寇,定会亲自上书总督大人为你请功!”
贺铭生等的就是这句话:
“多谢刘巡抚!多谢刘巡抚!”
刘汉儒意气风发,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参将丁云翔下令道:
“传令下去!大军在城中休整三日!”
“三日之后,全军向北进发!”
加班到10点才回来,没办法只能先发再改了,不好意思
第236章 埋伏
时值初冬,川北的群山里气温骤降,寒风凛冽。
此时,民兵队长李定国、余承业和次仁,正分别带着一支由民兵和番兵组成的小队,在通往山中腹地的必经官道上铺设着石雷。
余承业的动作极为娴熟。
他小心翼翼地抱起一颗由陶罐制成的简易石雷,将其埋入面前的土坑里。
固定好陶罐后,他又从一旁扫来枯草和浮土,将石雷遮得严严实实,只留一条细长的苇管在外。
随后,他掏出苇管里的绊索,将其拉长后固定在了路旁的一颗灌木根部。
紧接着,余承业如法炮制,又抱来了几颗大小不一的石雷,分别埋在官道两侧。
他布设的是子母式的绊发土雷,极其阴险。
其中威力最大的主雷埋在官道正中,而其他几颗子类,则被他分别藏在了道路两侧的草丛或灌木下。
一旦主雷被触发,不仅可以炸伤踩中的官兵,更会让周围其他士兵受惊,下意识往路边躲闪,从而踩中子雷,造成多次杀伤。
这法子还是他当辅兵时,从军中的老卒们手上讨来的。
而李定国则在一旁拿着本册子,仔细地记录着每一处绊雷的位置。
上一篇:亮剑:从雪山开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