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41节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稍微计算一番便是得出结论。
论造反,他也是专业的。
“所以这个选项大概是可以排除了12!”
朱元璋看向第一个选项,沉吟一番,最终移开目光
一旁的朱标也是点了点头:“三个月时间的确是太短,更何况大顺军可能更早地就和建奴大军对上了。”
他可不是什么朱元璋建国之后才生下来的孩子。
当初陈友谅大举进攻的时候,朱标可就跟着朱元璋在一旁摇旗呐喊呢!
造反行军这种事情。
朱标早就已经耳濡目染了。
.........
排除了第一个。
还有剩下的三个答案。
众人的目光慢慢往下移。
战谋不足,被建奴一战歼灭主力?
烧伤抢掠,打击了地主乡绅?
还是吴三桂倾巢而出抗击大顺?
三个答案。
看上去都各有道理。
朱元璋忽然眉头一皱:“这个吴三桂是谁?”
一怒冲冠为红颜?
最后一个选项,居然为此人的行为单独设置。
莫非这个吴三桂的行为,在当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蓝玉看了看,琢磨道:“看着名字倒不像是建奴的名字!”
“反而是像汉人的名字!”
之前他剿灭建奴部落的时候,那群蛮夷取名的方式还是和中原汉人有着很大区别。
不过既然是汉人......
那么是起义军,还是明朝的降将?
朱元璋皱着眉头思索一番:“第四个答案和第二个答案...好像有某种联系!”
不,应该不是说有某种联系。
应该是有着很大的联系!
倾巢而出朝着大顺进攻,不管是明朝降将还是起义军,应该都是不小的势力。
能够被单独列出来作为一项答案,就已经证明吴三桂的不简单。
而第二个答案。
又是李自成战谋不足,被清将多尔衮一举歼灭了主力。
这两个答案并不矛盾。
朱元璋脑中很快便是推演出了这种情况。
吴三桂正在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可是没有考虑到建奴大军。
最终被坐收渔翁之利!
这种情况,老朱曾经也是遇到过的。
当初和陈友谅、张士诚作战。
张士诚就是想要看着自己先和陈友谅打一打,等到最后打得两败俱伤了再出来坐收渔翁之利。
可惜自己剿灭陈友谅,根本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
干掉了陈友谅之后立刻回头干掉张士诚!
最终才是奠定了大明的政权!
“这李自成恐怕当初是遇到了和咱一样的情况,最终才被建奴大军给摘了桃子。”
朱元璋微微摇头。
可惜了。
虽然李自成造的是大明的反。
不过能够走到这种地步,实属不易。
最后却是被建奴给灭了。
让老朱也是感觉有那么一些遗憾。
未来这华夏大地,让一群鞑靼人来统治,未免也太荒诞了!
“如果排除掉第二个选项和第四个选项的话,那么就应该选择第三个了。”
朱元璋说道。
又是看向李善长:“善长,你觉得如何?”
“大顺军烧杀抢掠,严酷打击地主乡绅....”
“陛下,我感觉这个答案的确是很有可能。”
稍略半刻,李善长说道。
一个王朝这般大,想要统治绝对是少不了这些地主乡绅的。
哪怕是朱元璋,都需要这些地主乡绅来统治。
皇权不下乡!
也是朱元璋定下的一项国策。
或者说,这是历朝历代以来的国策!
看着第三个答案,听着李善长的话,朱元璋微微点头。
“既然如此,那么便选择这第三个吧。”
朱元璋对着天空说道:“仙人,我们选第三个答案!”
【回答正确!】
/Q=]*un散四澪奇洱寺>ba飼【是否查看解析?】
正确的提示声响起,众人顿时一喜。
又对了!!
“很好,接下来就只剩下两个题目了。”
朱元璋露出笑容。
只要再答对接下来两个问题,自己就能够复活自己的妹子了!
老朱现在的心情又紧张又期待。
最后的两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
“查看解析!”
他对着天空说道。
.......
【A、入京师后烧伤抢掠,士兵意志腐化】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严酷的军令之下,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
【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两,部院京堂锦衣七万两或五万两,道科吏部五万两,翰林三万两,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银两,给不出银子的全部入狱!】
【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利用这种手段,大顺军在一众勋戚和一群文臣的家中,一共抄出了约五千万两,而后又在皇宫之中,找到了皇亲国戚们,抄出了三千万两白银,一千万两金锭。】
........
“如此看来,李自成倒是比崇祯狠辣多了。”
朱元璋看完解析之后,评价道。
相比崇祯这种。
大明已经到了这种时刻,都不敢狠下心来抄家。反倒是在最后自杀的时候,写下一句诸臣误我!
在老朱眼里是可笑的!!
反倒是更加欣赏李自成这种。
将这群贪官污吏全部上夹棍,不给钱就杀!
“不过说起来,这李自成心中也是有气性的。”
看着解析。
朱标也是有些惊叹:“竟然能够做到不伤百姓,只针对这些贪官污吏。”
“难怪最后能够在一群起义军里面崛起。”
每一个起义军的首领都知道,大明的民心就是百姓、
但是真正能够做到不伤百姓的,却是少之又少。
打了胜仗,总得赏赐吧?
平日里行军,总得需要军粮吧?
生活稍微奢侈一点,就需要大量的民力吧?
因为这些,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不得不伤’!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