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权臣

权臣 第852节

  “以商钟离之老谋深算,都不敢轻易调动镇南边军抵抗魏军,由此也可见商钟离对大将军是十分忌惮的。”曹殷平静笑道。

  队伍靠近宛城,宛城的官员已经迎上前来。

  只是商钟离并不在其中,前来迎接的乃是南阳郡的郡守,一帮人将使团迎进了城里,却早有准备好线路,将燕国使团安置到准备好的驿馆之中。

  途中交谈,才知商钟离并不在宛城,而是去了隆山。

  隆山布阵,这事儿韩漠和曹殷也都是知道的,看来前面的形式已经很是紧张,商钟离才会亲自往隆山坐镇。

  城中显得很安静,只是时而看到一堆堆巡逻的兵士来回穿过,防备森严。

  郡守介绍,这南阳郡已经是全城戒严,每到天黑时分,城内的百姓就会戒足,不允许出门,否则巡逻兵士一旦在宵禁之后遇到还在城内活动的可疑人员,便要抓捕起来,进行审问。

  这是战时,作为前线第一大城,不但要随时面临从城外过来的压力,还要处理好城内的安全事务。

  魏国黑旗乃是天下最恐怖的暗黑衙门,善于破坏暗杀,庆国人自然不得不防。

  如今的宛城,那是前线的资源集中地,无数的粮草辎重都储存在宛城之中,那也绝对是被魏国黑旗那阴暗的眼睛死死盯住。

  宛城之内,粮仓处处,庆国人自然是害怕魏国黑旗会对粮草动手,更害怕黑旗在城内进行大规模破坏暗杀活动,所以实行宵禁,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魏国黑旗在城内活动。

  当初魏国人自西北一线进攻庆国,一路势如破竹,魏国黑旗所发挥的作用,那是不可小觑,甚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黑旗不但在每次攻城前早早就打探出城内的兵力部署以及屋子状况,更是在战争进行之中,在城内大规模纵火,发布流言,刺杀官员,弄得城内人心惶惶,混乱不堪。

  每攻一城,魏国人都是里应外合,也正因如此,往往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攻下城池。

  如今魏庆再次兵锋相见,有了当年的教训,庆国人自然加大了防备力度。

  所以燕国使团在进驻别馆的途中,几乎每隔一段路途就能看到巡逻的甲士,剑气寒霜,异常的警觉。

  庆国人显然对于燕国使团此番从西路返回燕国心有准备,知道燕国人可能是要利用这次机会对庆军的部署以及防御工事进行了解,所以燕国使团进城之后,庆国方面便是精心选择了道路,直接将燕国使团带进驿馆,即在面子上过得去,却也尽量避免让燕国使团知道的太多。

  使团驻扎后,庆国方面更是以宵禁为名,嘱咐使团众人不可离开驿馆,如今时处战时,还请使团谅解云云。

  等到使团安顿下来,南阳郡郡守少不得为曹殷和韩漠等几名使团首脑人物举行了一场宴会,却也并不奢侈。

  宴会之上,曹殷这边的燕国使臣虽然不动声色间向庆国人打听一些情况,对方却都以宴上不谈国事为由打断,更是顾左右而言他,并不提及当前面临的战事。

  使团一路之上,那是时常得到消息,南阳关已经被魏国人攻破,却并没有得到准确的情报。

  这宴会之上,连这一点庆国人也是闭口不提及,搞得韩漠都不清楚如今的南阳关是否还在庆国人的手中,魏军的铁骑如今究竟身在何处?

  宴会过后,宾主看似和谐地分手,一夜无话。

  次日一大早,庆国的使团便从宛城离开,继续往燕国返回。

  又行了不到两日,前方的大地上豁然出现了一道灰色的大屏障,时值黄昏,那灰色的大屏障如同匍匐在苍茫大地上的怪兽一般,给人一种极大的压抑感。

  南阳郡大部分是平原地区,一路行来,少有这样的大山,使团俱都看到,前面的山脉连绵数百里,峰峦叠嶂,气势万千,尚未靠近,那股子磅礴的气势便扑面而来。

  韩漠心中清楚,如果没有猜错,那便是南阳郡的隆山山脉了。

  连绵的隆山山脉,其间有一处却是异常的显眼。

  群山之中,有一山脉独然而立,高耸入云霄,山峰处就似乎笼罩在云彩之中,在群山之中鹤立鸡群,极是显眼。

  “天涯峰!”曹殷聚着那独峰道。

  韩漠望着那山峰,不由然地吟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687章 夜追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曹殷重复一遍,温和笑道:“若是真的能够登上天涯峰顶,或许真的可以一览众山小,苍茫大地,尽收眼底。只不过……名为天涯,却无人可到天涯……”

  韩漠将目光从那高耸入云霄的独峰收回来,奇道:“侯爷,此话怎讲?”

  曹殷指着那擎天柱一样的天涯峰道:“此刻距离太远,咱们并不能看清它的近景。但是本侯曾经到过这天涯峰之下,此峰的高度,你我在这里便可看得清晰,但是此峰道路之险峻,你却是不知道的。”

  “哦?”韩漠将目光再次投向那擎天柱一般的天涯峰。

  “险峻无比,无路可通,要想登峰,只能攀爬。”曹殷叹道:“这天涯峰鬼斧神工,根本没有登峰的道路,如此高度,想要徒手攀爬上去,实非人力所能为。”他看了韩漠一眼,笑道:“所以想要会当临绝顶,那是困难无比,几乎难以实现,更不可能一览众山小了。”

  韩漠望着峰顶的云霄,微微一笑。

  队伍靠近隆山山脉,却是有一队骑兵从山上冲下来,领头的乃是一名身着盔甲的庆军将领,自称是商钟离手下的偏将,见过曹殷之后,竟是要让燕国使团向东拐过去,从隆山山脉的东边越过山脉回国。

  宋世清在后面免不了要上前与之争论一番,堂堂燕国的使团,岂会绕路而行。

  对方却是极其坚持,只说乃是奉了圣将之命,如今隆山山脉西线一段随时要面临魏军的攻击,为了照顾燕国使团的安全,不得不出此下策。

  宋世清身为礼部侍郎,自然是据理力争,大燕燕国乃是东方大国,不从官道过山,却要走偏道,于礼不合,那是坚持不拐弯。

  双方坚持不下。

  好在曹殷却是明白其中原因,商钟离不出来见,而派这样一个极其顽固的偏将来阻止使团从官道前进,那么对方肯定是不会让步的。

  商钟离恐怕也知道燕国使团从西路回国的原因,知道燕国想利用这个机会查看一下庆国在隆山一线的防御工事。

  虽然如今燕庆两国名为同盟,但是骨子里,双方也都还是互相戒备,互不信任的。

  商钟离在隆山耗费巨大精力,自打知道魏军开始有东侵意图之后,便开始在隆山布阵,为了将隆山布成坚固防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建筑防御工事,那就是准备在隆山一线与魏军进行一场大较量,说得更准确一些,乃是与司马擎天斗一斗法。

  防御工事兴建严密,商钟离当然不会让燕国的使团去查看他的布防状况。

  曹殷其实早就知晓想要看到庆军的防御工事,那是很为困难的事情,只是一路上已经了解到了庆国百姓的心理以及状况,对于南阳郡的大体形势也有了个了解,算是不虚此行,也并不坚持,只是吩咐下去,让队伍从官道拐弯,向东边过去。

  昌德候既然发话,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首节 上一节 852/13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极品小军阀

下一篇:庆余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