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045节

威尔基说:“当然可以,我想罗斯福总统也会支持的。”

宋美龄的访美之旅就是这样促成的,等她明年在美国国会进行演讲后,立即赢得巨大的国际声望。当然,迎来的还有她和威尔基的绯闻,这事儿闹得美国家喻户晓,气得宋美龄把一堆报纸告上法庭,官司打了好多年才庭外和解。

在美国政客的眼中,宋美龄妩媚聪明、令人着迷,有着东方女性的一切优点。

不过罗斯福的妻子对宋美龄印象不太好,据她回忆说:“刘易斯(工会领袖)当时正在闹事,富兰克林(罗斯福)请教蒋夫人:在中国,你们会怎么对付刘易斯这样的人?蒋夫人没有说话,但用美丽的小手安静地划过她的喉部。”

这让罗斯福的妻子感觉很残忍,甚至于毛骨悚然。

跟威尔基聊了一阵访美事宜,宋美龄才用中文向常凯申转述,并征求丈夫的意见。

常凯申略作考虑,便点头同意道:“这是好事,可以去一趟。”

宋美龄立即对威尔基说:“我愿意去美国访问,请威尔基先生帮忙联系罗斯福总统。”

“当然,我会安排妥当的。”威尔基说。

众人一直聊到傍晚,宋美龄又留大家吃晚饭,中间还跑了一次防空洞。

到了晚上九点多,两个美国佬告辞离开,常凯申才把周赫煊叫到书房,问道:“明诚找我有什么事?”

周赫煊把二十多张灾情照片放到书桌上:“关于河南灾荒的事情。”

常凯申笑道:“河南灾荒纯属造谣,明诚别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骗了。”

周赫煊说:“《大公报》在河南是有记者的,而且不止一个记者,那些记者都说河南有大灾,灾情还非常严重!”

“记者为了搏名,难免夸大其词。”常凯申说,“河南有灾我是知道的,但只是小灾。上个月我就勒令李培基赈灾了,还成立了河南救灾委员会,而且中央还减少了河南的军粮配额,此刻救灾粮已经开始从陕西往河南运了。”

历史上,1942年河南大饥荒确实是从9月就开始赈灾的。但地方官员怕吃挂落,各种瞒报灾情,导致中央政府根本没有足够重视。

直至10月底,前一章找周赫煊帮忙的那个郭仲隗彻底爆发,在国民参政会上拿出榆树皮、观音土、雁粪等灾民所吃的食物,又哭又骂又哀求,终于把事情闹大了。

老蒋连续向河南拨发了三次赈灾款,但贪墨克扣现象太严重,地方官员依旧捂着灾情不上报,灾情依旧在持续并且不断扩大。

到了1943年,河南大灾荒登上了《时代》周刊,这让正在美国访问的宋美龄羞怒交加,河南的救灾行动才真正步入正轨。

周赫煊叹气道:“委员长,你被李培基骗了。”

“他还没有那个胆子!”常凯申说。

周赫煊道:“就是因为他胆子小,才会骗你的,你回忆一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给你汇报灾情的?”

常凯申立即陷入了回忆,表情有些阴沉不定。

从1942年夏天开始,常凯申就下令打土豪征粮食。他对那些大地主也是深恶痛绝的,认为不管是征兵还是征粮,大多数仍旧是贫寒人家居多。而富绅地主反而设法躲避,串联保甲长不肯应征。

于是老蒋在西安军事会议上,不断强调要对富绅地主加大控制力度,同时把河南军粮问题列为重要讨论议题,顺便把征粮不利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臭骂一顿。

李培基胆子小,害怕被摘掉乌纱帽。本来想上报灾情的他,在受到老蒋斥责后,立即矢口否认河南有大灾,并保证足额完成河南的征粮任务。

正因如此,河南的军事将领和富绅虽然不断报灾,但都被常凯申认为是小题大做,甚至有借机躲避征粮的嫌疑。毕竟这年头的中国年年有灾,哪年没有反而是个稀罕事儿。

接着又是多家报纸开始报道灾情,常凯申也意识到可能真有灾,但并不认为是大灾。他还找了何应钦问询情况,何应钦又联系省主席李培基,李培基从头到尾都在否认,而且继续保证完成征粮任务。

这里咱们必须为常凯申洗一洗了,后世说政府不救灾还征粮,大都引用自冯玉祥的回忆:“河南大旱饿死人无数,就在这样惨痛之下,常凯申还叫河南征粮。河南主席没有办法,向常凯申说:‘旱灾太厉害。’常凯申把桌子一拍,就大骂起来:‘一点廉耻都没有,一点人格都没有,就是胡造谣言。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好收成,而你偏说有旱灾!”

冯玉祥这段话纯属胡说八道,而且是在倒向共党后说的,属于政治正确。

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不但没说“旱灾太厉害”,反而是瞒报灾情最积极那个,也是征粮征得最积极那个,一切只为完成老蒋布置的任务。

老蒋这次是真被地方官员给骗了,或者说他宁愿相信河南收成很好,对将领和士绅上报的灾情选择性忽视。

周赫煊说:“《大公报》记者从河南发回来的详细灾情,已经快寄回重庆了。从他们的电报内容来看,今年河南灾荒可能并不亚于36年的四川大灾,而且受战事影响,危害比四川大灾更严重。河南的征粮任务必须马上停止,否则还可能影响到中原战局。”

“你尽快把记者从河南发回来的消息汇总给我,《大公报》明天可以复刊,但暂时不准报道灾况。”

常凯申说完就把周赫煊打发走,然后又立即打电话叫来何应钦,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说:“马上派专员去河南调查,不得有半点延误和瞒报!”

第一千零三十章 屁股决定脑袋

何应钦派去河南的调查员还未传回消息,郭仲隗就已经等不及了。

此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在国党建立之初就担任总部机要,又接连参加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并于1927年在河南起兵响应北伐。

从履历来看,郭仲隗经历了晚清以来的历次革命,按理说应该身居国民政府高位才对。但他不是老蒋的嫡系,从一开始就无法进入核心圈子,现在更是沦为只有虚名的国民参政员。

国民参政会是在抗战时期成立的,包括国党、共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比如太祖、周公夫人等,都曾受聘担任国民参政员。但自从皖南事变爆发后,共党一度拒绝出席会议,并帮助中间人士另组“民盟”。

国民参政会每年都要举行几次例行会议,十月底就有一次。

轮到郭仲隗发言的时候,他拿出观音土、树皮、雁粪等物,用浓重的河南口音说:“我是参政员,受河南三千万人民的委托。河南人民生活在死亡线上,日夜忧心如焚,愤怒填胸。于公于私,职责天良,我都该站出来说几句真话!我坐过牢,下过狱,什么都不怕,我现在说的话我可以负责!河南灾情重到饿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年轻者往陕西逃生,政府竟下令堵截!老弱在家园先吃草根后吃树皮,现在吃观音土,吃后屙不出来,活活憋死,难道政府的眼睛瞎了看不见?耳朵聋了听不到吗?我带了河南人民吃的十种东西,请各院部长上来看一看!”

会场内顿时响起嘤嘤嗡嗡的议论声,但没有一个院长离席起身。

周赫煊做为无党派人士代表,也列席了会议,而且座位还比较靠前。他走到主席台说:“我是赈灾专家,我可以帮诸位朋友验证一下。”

郭仲隗投来一个感激的眼神,拿起草根树皮又放下,再拿起一坨黑中带绿的物质:“草根树皮就不用辨认了,周先生知道这是什么吗?”

周赫煊拿过来闻了闻:“应该是某种动物的粪便。”

“是雁粪,大雁的粪便。”郭仲隗说,“草根树皮都啃完了,河南老百姓就吃粪便。这个东西看上去不起眼,但他在河南却很紧俏,是老百姓的救命粮!因为大雁吃的是粮食,吃的是草籽,粪便里有很多还没消化的食物。人们就捡雁粪吃,吃了能填饱肚子,还能提供营养。在座的各位院长,谁愿意上来尝尝?”

无人回答。

郭仲隗把雁粪塞到嘴里咬了一口,嚼吧嚼吧的吞下,擦嘴道:“不好吃,非常不好吃!”

全场寂静。

首节 上一节 1045/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