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158节

“不看了,不看了。”张乐怡自言自语道。

说不想看,心里却感觉欠慌慌的,张乐怡出舱舒缓一阵,又忍不住回房把书翻开。

不止是张乐怡,此刻好多读者面对《神女》,都有种不忍卒睹,却又按捺不住想要看完的冲动。

自打《神女》问世以来,《小说月报》应读者要求,不断增加它的连载篇幅。从最初每期刊登一万多字,到后来直接刊载四万字,至上个月终于全部连载完毕。

接着便是结集出版,并非单个出书,而是被列为“文学研究会丛书”发行。

“文学研究丛书”属于系列书籍,由商务印书馆刊印,每年都要出一批,包括各种中外优秀作品,能被筛选列入的皆为精品。

《小说月报》毕竟是杂志,发行量虽大,但受众有限,很多人都不知道有《神女》这篇作品。直到现在被摆进书店,《神女》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报纸上各种书评铺天盖地而来。

……

广州。

中山大学钟楼二楼。

鲁迅坐在屋子里一根接一根抽烟,他想要提笔写些什么,但满腔悲愤全堵在嗓子眼里。半个小时过去,他面前的稿纸还是空白一片,只有那氤氲的烟雾在屋内缭绕盘旋。

许广平推门而入,刚想说话,却被烟呛得连声咳嗽。她连忙进来开窗,责备说:“你又抽这么多烟啊,也不注意身体!”

“心情烦躁。”鲁迅叹气道。

鲁迅是年初来广州的,担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有种说法是他来广州后就和许广平同居,其实并非如此,他是跟许广平的父亲同居,许广平则和一个女工租住在隔壁。

不过两人时常串门倒是真的。

许广平知他心事,劝慰道:“时局如此,你我只是老师,想再多也无用。”

“唉。”鲁迅无奈自嘲,“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反动派要杀人,我也只能睁眼看着。连写文章骂几句都不敢,否则明天就被抓走了。”

鲁迅是写过文章的,就发表在校长清党的前两天,题目叫做《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全文提到三个问题:一是北伐胜利是靠爱国青年的热血换来的,二是不要盲目乐观,警惕有人窃取革命果实,三是反动派已经磨刀霍霍了,希望能够引起大家重视。

说来也算神奇,鲁迅在文章里引用了列宁的原话,甚至直言“黑暗的区域里,反革命者的工作也正在默默进行”。这种做法居然没被当成赤色分子逮捕,估计是他名声太大,又只是作家,那些人不方便杀害吧。

但再写文章,鲁迅是绝对不敢了,保命要紧。

“你不是去书店了吗?这么快就回来啦。”鲁迅转开话题问道。

“刚到书店就看到周先生的小说,我也没翻来读,直接买回来了。”许广平说着从袋子里拿出《神女》。

鲁迅并非文学研究会会员,平时也不怎么看《小说月报》,他笑道:“不会又是武侠小说吧?”

许广平把书递给鲁迅说:“应该不是,你看看。”

鲁迅低头一看,只见封面上写道:现实魔幻主义大作,周赫煊先生新篇。

“你先读吧,我去做饭,一会儿我爸该回来了。”许广平说。

鲁迅慢吞吞翻开书,读了没几页便皱起眉头。一直耐心看完前面三万字,他直接把书扔开,心情愈发烦躁。

许广平在厨房忙活半天,回到房间时,却见鲁迅仰望天花板又在抽烟,奇怪道:“怎么了,不是在读小说吗?”

“这小说不读也罢,读着心肝脾胃肾,哪里都疼。”鲁迅苦笑。

许广平问:“写得不好?”

“恰恰相反,写得太好了。”鲁迅说,“那位周先生,倒是对社会看得透彻。”

许广平问:“书里写的什么?”

鲁迅悠悠说道:“吃人!”

第一百四十六章 泛淤

张乐怡来得很不巧,她达到天津时,正好赶上一场大暴雨。

长期以来的干旱终于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却是洪汛。海河自从1924年清淤后,已经三年没有治理,多处河床的淤泥高过大沽水准零点。

暴雨突至,带来更多的淤泥,河水到处蔓延,甚至淹到天津城内。港口淤塞严重,天津港几乎成为废港,排水量稍大的轮船根本开不进来。

“呜~~~~~~”

汽笛长鸣,船员挨个房间敲门,大喊道:“下船了,下船了!都穿好救生衣。”

张乐怡行李不多,连换洗衣服都是半路买的,提着一个小包就出门。等她上了甲板才发现,轮船根本没有入港,四面全是海水。

“怎么不开进码头?”张乐怡逮着船员问。

船员解释说:“进不去,港口淤住了。不过小姐请放心,码头方面已经派了小船过来,你先把救生衣穿好。”

果然,不到片刻便有上百条舢板驶来,井然有序地靠近客轮。

张乐怡穿好救生衣(只有头等舱和二等舱才有),被船员用绳索绑住腰部,缓缓下降到舢板上,就这么坐着小船慢悠悠进港。

港内随处可见挖泥船,日夜疏浚河道港道,但根本无济于事。客轮还好,可以用小船载客进入,商轮就悲剧了,货物根本没法卸载,损失惨重无比。

张乐怡登上码头,发现这里的情况也很糟糕。到处都是淤泥痕迹,码头雇来的清洁工辛苦劳作着,估计明天才能清理干净。

张乐怡提着裙摆小心前进,但鞋子还是被弄脏浸湿。好不容易坐车来到租界,结果临河的租界水淹脚踝,坐在木盆里都可以上街划船了。

黄包车夫脚踩着泥水,艰难无比的往前走。张乐怡忍不住问:“天津这是遭了水灾?”

“其实也没多大洪水,主要是河里的淤泥太多。”车夫回答道。

张乐怡又问:“政府不派人整治河道吗?”

首节 上一节 158/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