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73节

在张远东的强烈要求下,张谋之终于答应儿子去上海闯荡,并托周赫煊多多引荐照顾。

与此同时,中国的教育系统开始大变天。

首先是蔡云培辞职,接着是政府决定另设教育部,初步讨论由蔡云培的亲信蒋梦麟担任部长。

李石曾力排众议搞改革,最终还是设立了北平大学区,自任北平大学院院长,统管河北、热河、北平、天津两省两市的教育事务。他还以北大为主体,将平津两地的九所国立大学强行合一,并组为新的中华大学,李石曾自任中华大学校长,李书华为代理校长。

此举定一经公布,整个北方教育界为之哗然。

北大学生闹得尤为激烈,甚至公开喊出“赶走李石曾,迎回周校长”的口号。

第二百五十五章 迎回周校长

北平市政府官邸外,上千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口号:

“还我学堂,复我学校!”

“教育救国,读书兴国!”

“李石曾滚蛋,反对国立九校合并!”

“……”

一辆小轿车远远停下,车上坐着的,正是北平市长何其巩。

莫名其妙被学生堵住官署大门,何其巩皱眉道:“这又是在闹什么事?没听说最近有大事发生啊!”

秘书说:“市长,要不要喊警察来驱散?”

“胡闹!”

何其巩批评道:“学生搞游行,肯定事出有因,先过去问清楚再说。”

何其巩当年读书时,就是因为参加学生游行被开除的,十八岁就来北平当老师谋生,后来又做了记者。正因为自身的经历,他对学生运动持理解同情态度,不会玩什么武力镇压。

秘书过去询问一阵,很快回来禀报说:“市长,这些都是国立九校的学生,以北大、北师大和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前身)为主。”

何其巩一头雾水,迷糊道:“北大和北师大还好说,北洋大学可是天津的,他们跑来北平市政府闹什么?”

秘书解释说:“南京政府宣布设立北平大学区,并将平津两地九所国立大学合而为一,改名中华大学。但中华大学的校长和副校长都还留在南京,校务无人处理,薪水无人发放,九所大学全部无法正常开课。”

“什么乱七八糟的!”何其巩骂道,“让他们去大学院闹,别来市政府。”

秘书苦笑道:“大学院(北方教育厅)还是个空壳子,里面根本就没人办公。”

何其巩头疼地说:“教育系统都是些猪脑子,冒冒失失搞什么教育改革。这连教员工资都不发,学校无法开课,还改个屁啊!”

“那我们该怎么办?”秘书问。

何其巩想了想,发令道:“给南京政府和中央大学院拍电报,敦促他们早点解决此事,不然我这北平市长还怎么办公?”

说实话,如果李石曾手里有钱的话,他这个北平大学区说不定真能改革成功。

可实际情况如何呢?

莫名其妙把北大、北师大、北洋大学等九所学校合并,李石曾和李书华两人却待在南京不过来,导致新大学见不到正副校长,连个管事的人都没有。

这些学校从六月就拖欠工资至今,别说教员,就连学校烧开水的校工都断炊了。

如今九月份新学期开学,学生们跑来学校一看……

尼玛,这什么情况?

他们的学校被除名了,合并成见鬼的中华大学,老师们直接罢工不上班,找校长又找不到人,能不闹吗?

说起来很搞笑,当初周赫煊帮忙联系东北易帜,常凯申投桃报李,让人给北大补发教育经费。这些钱全被南京那边扣下,北大的师生一分钱没见着。

游行学生在北平市政府门口堵了半天,吃完午饭,又开始分头行动。

北大的游行队伍规模最为浩大,他们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恢复北大的校名,二是恢复周赫煊的校长职务。

“还我北大,还我学堂!”

“我们要读书,不要游行!”

“赶走李石曾,迎回周校长!”

“……”

马路边上,刚刚回国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傻傻地看着那些游行学生。

他们被梁启超推荐到清华大学应聘,结果清华新任校长罗家伦还在南京,学校事务根本无人做主。二人悻悻地离开清华,刚走上大街就遇到学生游行。

林徽因诧异道:“不是说北伐胜利,中国万象更新吗?这教育界怎么比北洋政府时还乱?”

“我哪里知道?”梁思成颇为郁闷。他和妻子是听说民国新政府建立,一扫以往弊病,才特意赶回来建设国家的。

林徽因走近游行队伍,拉着一个学生问:“同学,你们为什么要游行?”

那学生激愤地说:“平津九所公立大学全部停课,我们要讨个说法!”

旁边的学生也说:“对,必须给个说法。凭什么取消北大?凭什么解除周校长职务?那个李石曾,又有什么资格做中华大学的校长?北大被张作霖逼得停课时他在哪里?周校长自己出钱垫付北大员工薪水时,李石曾又藏到哪里去了?”

“我们要周校长,不要李石曾!”

“赶走李石曾,迎回周校长!”

“还我北大,还我学堂!”

首节 上一节 273/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