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76节

“校长万岁!”学生们顿时欢呼起来。

周赫煊摇头叹息,默默地坐车离开。

这年月,读个书都那么难啊。

北大学生们的欢呼,把其他几所大学的学生吸引过来。等问明情况后,另外八所大学的学生纷纷叹息:

“周先生是北师大的校长就好了。”

“是啊,我们北洋大学也想开课,可惜没有敢站出来做主的校长。”

“周先生真是好人,他若是做教育部长就好了。”

“哪还有教育部,现在只有大学院。”

“去特妈的大学院!”

“大家也别游行了,等北大开课以后,都去北大旁听吧。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同度过难关。”

“对,去北大旁听!”

“……”

周赫煊一路上也没闲着,脑子里思考着该如何把事情闹大。

首先必须装得惨一些,越惨越好,再利用报纸掀起舆论,引得社会各界同情。

常凯申还是要脸的,狠狠地扇他几耳光,这家伙自然会站出来干预。

转眼到了清华大学,周赫煊先去找王国维、吴宓、陈寅恪等老朋友叙旧,聊到开课时间才慢悠悠地走向教室。他教授的属于选修课,每周只开一节,学生爱来就来,不想来拉到,反正不影响毕业成绩。

所谓新校长、新气象,罗家伦这个校长刚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如今清华历史系主任已经被撸了,由罗家伦兼任系主任。另外还有个教音乐的洋人教授,因为对女学生动手动脚,直接被罗家伦勒令滚蛋。

清华大学的校园也将成为大工地,教学楼、教职工宿舍那是想修就修。这土豪的做法,跟北大比起来完全是两个世界,一边富得流油,一边穷得没法开课。

周赫煊端着讲义走进教室,这是间大课堂,虽属选修课,但学生却坐得满满当当。他名气够大,学生们都是慕名而来的。

“老师好!”上百名学生齐刷刷站起来。

周赫煊抬手道:“坐下吧,以后我上课不用起立,大家就当是朋友之间互相交流。我呢,连小学都没毕业,上的也不是正经历史课。你们愿意听就听,觉得我讲的有错误,也随时可以提出来。好了,现在开始正式上课,课本暂时没有,内容是我临时编出来的。勤快的就用笔自己抄写,觉得自己记性好的,坐着听即可。我们第一课讲文明的起源……”

“老师!”突然有学生举手。

“请说。”周赫煊道。

那学生问:“你讲的课,课名叫什么?”

“额。”周赫煊想了想说,“你觉得《人类文明史》这个名字如何?”

众学生狂汗,读书那么多年,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开课后临时取课名的。

“很好,既然没人反对,那我们的这门课,就叫《人类文明史》了。”周赫煊在黑板上写下几组关键词说,“这门课总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文明的起源、文明的成长、文明的衰落、文明的解体、文明在空间中的接触、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国家和宗教。”

周赫煊有够无耻,准备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鸿篇巨著《历史研究》。

这是一本非主流的历史书,却在现代历史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一个哲学家的角度来阐述人类历史,探讨文明的兴起与衰落,籍以思考未来的人类命运。

汤因比去年就开始写这本书了,但他是想点写点,以论文的形式在媒体上发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会写多少内容。他在未来几年内撰写的论文,编撰起来后只是这本书的绪论。

而周赫煊直接抛开绪论,从此书的正文讲起——六年后汤因比才会发表相关内容。至于本书的最后几部分,还得等30多年才能问世。

汤因比花了近40年时间来写这本书……

周赫煊都还没开讲,学生便已经兴奋起来,只听“文明起源、文明衰落、国家和宗教”这些大标题,就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第二百五十八章 非主流课程

汤因比毕竟是英国人,他跟大多数欧美历史学家一样,都是以西方世界为中心展开学术研究。

原版《历史研究》以英国为起点,逐渐扩大到欧美,最后推及全世界。而且在论述古印度和古中国时,汤因比是有成见和偏见的,思维的局限性也不小。

比如,汤因比强行把欧洲的大统一宗教那套理论,生搬硬套挪置在古中国身上。他的原话是:古代中国社会也是通过一个教会,即大乘佛教才成为今天远东社会的亲体社会。

这就有点扯淡了,包括汤因比对中国先秦思想的一些论述,也表现得似是而非。

周赫煊必须进行修改,在原著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删改增添部分自己的思想理念。

周赫煊在黑板上写下汤因比的名字,开始讲述道:“英国有位历史学家叫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他以前是《曼彻斯特卫报》记者,后来转行研究历史。1925年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国际史教授,并担任伦敦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的研究部主任。他去年发表了几篇论文,讲的是世界各大文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研究领域和术语的定义。这些论文对我启发很大,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就是基于汤因比教授所提出的理论……”

“当我们接触到文明社会,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文明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它又是如何产生的?汤因比教授把有史以来的文明,大体上归纳为21个社会。在我看来,这21个文明社会可以分为两类,其中14个文明是另外7个文明的子体,那7个母体文明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的。是哪七个母体文明呢?它们分别是古埃及、苏美尔(两河文明)、米诺斯(古希腊之前的青铜文明)、古中国、玛雅、安第斯(南美古文明)和古印度……”

在座的大部分属于历史系高材生,当周赫煊讲到这里,立即有人举手道:“老师,不是四大文明古国吗?怎么到你这里就成为七大文明了?古希腊在哪里呢?”

周赫煊笑道:“米诺斯文明,就是古希腊的前置文明,我们接下来会将两者一起探讨。”

又有学生问:“老师,安第斯是什么文明?”

“南美自生自长的古文明。”周赫煊解释道。

不愧都是些高材生啊,立即就有学生举手道:“老师,可现代史学界一致认为,美洲古文明起源于中美洲和墨西哥的一些地方。玛雅文明传播到南美洲后,才在安第斯引发了几次印第安文明的兴起。按照你刚才的理论,安第斯文明应该算玛雅文明的子体吧?”

周赫煊笑道:“你说的是七八年前的考古史学观点,而今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南美古文明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我们从地理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安第斯与中美洲有着天然隔绝,古代社会很难进行长距离传播。而且,从南美的一些考古遗迹中可以发现,南美与中美洲的古文明,早期艺术风格差别很大。”

学生问:“这是西方史学界的新观点吗?”

周赫煊笑着摇头说:“不,是我的新观点。”

此言一出,教室里瞬间哗然。

首节 上一节 276/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