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80节

张学龄拿着刚收到的房租,心情愉快地回到自己家,对一个中性打扮的女人说:“金小姐,溥仪被气坏了,估计很快就要搬走。”

“嗯,你办得不错,大日本帝国会记住你的功劳。”说话之人,竟是川岛芳子!

早前日本人决定刺杀张作霖时,还派川岛芳子四处联络,准备把溥仪送去东北当傀儡。谁知东北没有因此大乱,后续计划难以实施,溥仪再次成为可有可无的闲棋。

但闲棋也是棋子,指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日本人想把溥仪从张园逼走,一方面是看上了溥仪的宅子,想把那里做为日本天津驻屯军的军部,另一方面则想把溥仪逼的走投无路,方便日方挟持控制。

溥仪这末代皇帝真是惨啊,刚刚遭人挖了祖坟,现在又被强行索要房租。

不过这位爷也是个能忍的,他一时片刻没找到好去处,居然真的每月交700元租金。直到大半年后,日本人对张园断水断电,溥仪才无奈地从那里搬走。

咱们回过头来说说摸金校尉孙老殿的事儿。

《大公报》刊登“孙姓军阀”为主谋后,其他报纸纷纷收到溥仪的通电。政府方面见掩盖不住(阎锡山在背后推动),也不再控制舆论了,平津两地的报纸争相报道此事。

常凯申迫于舆论压力,只得催促阎锡山尽快破案。常凯申、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四大军事首脑,尽皆派出自己的代表到(北)京,组成高等军法会来审理此案。

溥仪见南京政府动作很大,满心欢喜地以为孙殿英将要伏法,然而……没有任何下文。

孙殿英自感事态严重,通过戴笠的关系四处打点。把九龙宝剑、夜明珠、翡翠蝈蝈白菜、翡翠西瓜、各色宝石等顶级宝物,分别送给常凯申、宋三小姐、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等人,民国要员都特么成了受益者,谁还愿意彻查啊?

溥仪实在是憋屈,欲哭无泪。

这亡国之君不好当!

而咱们的摸金校尉孙将军,此时就在天津,而且还亲自跑来《大公报》馆。

周赫煊的办公室里,孙殿英哈哈大笑几声,随即说:“周老弟,我挖坟是为了反清,为了民族大义,你们可不能胡乱报道啊。”

“我也没说是你挖的啊,孙将军你不打自招。”周赫煊开始瞎扯淡。

“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平津两地的报纸,我都掏钱打点好了。”孙殿英从兜里摸出个玉扳指,“周老弟你的《大公报》销量最大,我得亲自来一趟。这是乾隆手指上抠下来的,值老鼻子钱了,买你《大公报》不再捣乱。”

周赫煊把玩着玉扳指,摇头苦笑:“孙将军,就算你不来这趟,《大公报》也懒得再报道,反正没有任何结果。至于这扳指嘛,我会帮你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孙殿英笑着露出一口黄牙:“你们这些读书人啊,就是矫情。收礼就收礼,还说啥捐献。放心吧,我保证不乱说,不会坏了你的名声。告辞!”

第二百六十二章 科幻小说

梁公馆,饮冰室。

梁启超用放大镜对着扳指观察半晌,才抬头说道:“这是羊脂玉的,上头刻着乾隆御笔,当属真品无疑。可惜陪葬时间太短,玉花(一种沁色)将生未生,模样有些难看。明诚若是喜欢,把这白玉扳指盘上十年,应该能够成为精品。”

“我哪有时间盘玉啊。”周赫煊苦笑道,“直接把它捐给故宫博物院算了。”

“此举大妙。”坐在旁边的钟观光赞叹道。

钟老爷子自从北大代校长的职务被撸后,便一直闲居北平。前些天接到浙大发来的聘书,邀请他去浙大农学院做副教授,钟观光立即收拾行囊准备启程。

钟观光还真不是为了去教书,他北方名川大山都游遍了,正好借着这次机会去浙江采集动植物标本。历史上,钟观光遍游浙江天台山、天目山、雁荡山等大山,采集动植物标本700多号,并创设浙大农学院植物标本室。

梁启超点头说:“放在故宫,那还是很稳妥的。”

钟观光感慨道:“故宫博物院,算是北洋政府在文化方面唯一的德政了,南京国民政府居然想要舍弃,实在是难以想象。幸好有诸位学者先生据理力争,否则宫中那些宝贝,不知有多少要流失海外。”

“这国民政府啊。”梁启超连连摇头,“我是不看好的。”

故宫博物院创立于1925年,即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皇宫之后,而且是面向国民全部开放——要收门票的。故宫开幕首日,北平城里万人空巷,争相前来目睹皇宫的真面目,居然闹出了堵车的奇景。

没错,就是堵车,1925年的大堵车。

想要进去参观,那得排好几个小时的队。

后来北洋政府每次换主人,都要把主意打到故宫头上。段祺瑞和张作霖,都想对宫里的宝物下手,幸亏有故宫董事联席会多方争取,无数国宝才得以保全。

为了避免故宫被军阀控制,庄蕴宽老先生甚至以私人名义向银行借款3万元,用以支持故宫的日常维护开销。

等到北伐胜利,保护故宫的学者和先生们,本以为今后天下太平,故宫不会再遭劫难。

谁知国府委员经亨颐(大教育家)却提出,要废除故宫博物院,把里面的建筑和国宝分批拍卖……这不扯淡吗?

周赫煊前阵子在九江提亲时,北方文化界1000多人组织保护故宫活动。就在半月前,国党元老张继写信给中央政治会议,痛批经亨颐拍卖故宫的提案。

故宫才终于得以保存,而此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正是帮周赫煊推广收割机的农矿部部长易培基。

梁启超和钟观光对现在的国民政府都颇多不满,两个老头儿各种吐槽。特别是北方教育改革,梁启超称之为“胡闹”,钟观光称之为“天大笑话”。

钟观光对周赫煊说:“明诚,听说你在支持北大学生复校?”

周赫煊摇头说:“不是复校,而是复课。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整天闲着搞游行也不是办法。我打算私人掏些钱,支持愿意上课的老师们,在北大继续进行教学活动。”

“你这个做法,恐怕会得罪李石曾。”钟观光担忧道。

“笑话,他把平津公立九校搞得集体停课,我还不能让学生们复课了?”周赫煊不屑地说。

梁启超无奈摇头:“官场的事,能够黑白分明就好了。你一心为公,别人却会以为你在唱对台戏。”

周赫煊说:“我又不当官,就算跟李石曾撕破脸,他还能把我抓起来?”

钟观光捋着胡须笑道:“那倒也是。所谓无欲则刚,一身正气没什么可怕的。”

梁启超让佣人从书房取来一摞大部头,对周赫煊、钟观光说:“这是我刚刚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还请二位雅鉴。”

“定当拜读!”钟观光道。

周赫煊打开目录翻了翻,笑问:“任公先生,你那部科幻小说怎么没有选进来?”

首节 上一节 280/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