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97节

“等读完这本书,我想我必须修改自己的论文,其中一些观点确实有漏洞。”汤因比道。

维罗妮卡拿出一张请柬,笑道:“这是周先生下午送来的,他快结婚了,婚礼在上海举行。”

“是吗?”汤因比道,“看来我们要提前启程了,周的婚礼可不能错过。正好我还要向他请教,一些关于中华文明的问题。”

维罗妮卡喝着咖啡,坐在旁边陪汤因比读了会儿书,突然眨眼说:“我先去洗澡。”

“嗯,好的。”汤因比正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完全没有一点啪啪啪的兴致。

顺便一提,汤因比此时是有妻子的。

不过嘛,这种事大家都懂,欧美上层男士如果没有情人,属于非常low的表现。

这个维罗妮卡也不容易,她仰慕汤因比的才华,默默无闻地当了20几年秘书,直到二战结束后才终于小三上位成功。

两天后,汤因比带着美女秘书南下,跟周赫煊坐的是同一条船。

这家伙整天缠着周赫煊,请教探讨关于中国的问题,好为自己的学术著作积累资料。

结果汤因比非常郁闷的发现,他想表达的思想观点,已经被周赫煊编写成教学内容了,这尼玛学术研究居然也有截胡的。

怎么说呢?

就像某天晚上,有人诗兴大发,写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流传千古的名句啊,然后猛然发现,靠,李白那家伙居然抢了我的诗!

汤因比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八年前,他目睹了一战后欧洲的惨状,就想着要写关于西方文明的论文。等他把许多问题考虑成熟,正准备动笔时,突然读到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他想写的所有内容,居然已经被人全写出来,并且把书都出版了。

史学界伟大著作《历史研究》,其实就是对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史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只不过,现在周赫煊抢先写出《历史研究》的后面部分,而汤因比只写了绪论内容……

好尴尬。

在船上探讨学术时,汤因比跟周赫煊展开激烈争论,因为两人的观点虽然大体一致,但在细节上却有很多不同。

周赫煊联想到“剑桥”系列著作,笑着建议说:“汤因比先生,不如这样吧。我们各写各的,分别整理成篇,然后共同发表。相同的部分一起署名,不同的地方分章节各自署名,然后联合署名集结出版。你觉得如何?”

汤因比想了想:“不错的建议。我们把各自观点都讲出来,至于读者如何理解,就看他们选择相信谁。”

“那就一言为定。”周赫煊高兴道。毕竟是他抄袭汤因比的伟大作品,如果能够联合署名的话,或多或少也算对原作者进行补偿了。

就在他们坐船南下时,全国舆论的焦点,都放在常凯申的大裁军上。

其实早在半年前,几大军事头领在汤山开分赃会议时,常凯申就提出了裁军计划,甚至连全国划分为多少军区都详细列出。

李宗仁当场就表示反对,并直说裁军自然可以,就怕某人有私心。

冯玉祥乐乐呵呵的同意裁军,不过他要修改常凯申的裁军计划,按照冯玉祥的想法,裁军后中国有一半的军队都是西北军。

阎锡山则全场和稀泥,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跟哪边都哥俩好,谁都不得罪。

裁军之事,由于四大军事头领严重分歧,便就此搁置下来。

不管是阎锡山,还是冯玉祥、李宗仁和白崇禧,都认为常凯申不敢裁军,只是说说而已。

但没想到的是,常凯申自11月份以来,突然开始大肆制造舆论,还在报纸上刊出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以及每年的军费支出状况。现在搞得全国百姓都知道要裁军,不管是士绅名流,还是商贾学者,都对政府裁军计划表示支持,常凯申的威望再度高涨。

把舆论和民心掌握在手后,常凯申又发电报邀请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到南京开会,具体商讨裁军事宜。

几大军阀气得肺都炸了,因为常凯申玩得太过分,这是要绑架舆论逼他们交出军权啊。

如果常凯申裁军出于公心还可,说不定这些军阀会支持。但问题是常凯申裁军不裁己,他把别人的军队裁去大半,自己的军队却只裁些阿猫阿狗的杂牌军。

吃相太难看了!

十二月中旬,冯玉祥、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没理会常凯申,阎锡山却乐颠颠地跑去南京。

今年南京国民政府刚刚创办了中央电台,阎锡山亲自到电台讲话,表示支持政府裁军计划,愿意抛开个人得失,为中国的富强贡献力量。

一时间,阎锡山名声大振,风头甚至盖过了常凯申,人人皆称颂其为爱国军阀。

好嘛,不管裁军怎么裁,反正阎锡山是树立了正面形象,这波买卖不亏。

左等右等,阎锡山从12月中旬等到12月底,冯玉祥那几个都还没来南京开会。阎锡山也不着急,对妻子说:“周先生过几天结婚,我们去一趟上海再回来。”

顺便嘛,还可以去上海做爱国演讲,阎老西可不干赔本买卖。常凯申为了裁军顺利,必须帮着阎锡山搞宣传,咱们阎部长就是来南边邀名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 震惊:女婿要上天!

法租界,贝当路,国际礼拜堂。

这是上海最大的教堂之一,三年前落成,大堂可容纳700人。

台下坐着徐志摩、胡适、梁实秋、徐悲鸿、张嘉铸、沈从文、陆小曼等年轻朋友,还有张乐怡的亲戚朋友,以及她在上海读中学时的同学。

上了年纪,或者比较有身份的宾客,都没有来教堂观礼。

因为在西式基督教婚礼后,还要在饭店举办一场中式婚礼。这属于民国特色,既追求西方事物,又保留着传统风俗。比如去年常凯申和宋三小姐结婚时,就是先西式,后中式,面面俱到。

周赫煊一身西装革履,在牧师的引导下进行宣誓:“我愿意张乐怡小姐成为我的妻子,从今以后互相拥有、互相扶持,无论是好是坏、富裕或贫穷、疾病还是健康,都彼此相爱、彼此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张乐怡低头甜笑,跟着宣誓道:“我愿意周赫煊先生成为我的丈夫,从今以后……直到死亡才能将我们分开。”

“在主的见证下,我宣布,眼前的这对新人结为合法夫妻。”这个牧师就比较给力,不像订婚时那样繁琐,他微笑道,“现在,新郎可以吻你的新娘了!”

“亲一个,亲一个!”

“接吻,接吻!”

“……”

首节 上一节 297/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