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301节

周赫煊快步走过花园草坪,见到冯庸时无比诧异,因为对方头上缠着一圈绷带,当即问道:“五哥,你这是怎么了?”

“没啥大事,就是开飞机时从天上摔下来了。”冯庸满不在乎地说。

从天上摔下来……

周赫煊狂汗:“你开飞机来的?”

“是啊。”冯庸歉意地笑道,“本来准备在虹桥机场降落,结果半路上出了点状况,只能紧急迫降,连你的婚礼都没赶上。”

“你这……让我怎么说才好!”周赫煊内心无比感动,开飞机千里赴婚宴,这样的朋友打着灯笼都不好找。

冯庸反而安慰道:“没事的,从东北到宁沪这边的航线,我已经飞了好几趟。前不久在杭州摔下来,还不是照样屁事没有。开飞机嘛,谁不遇到点意外状况。”

这半年来,冯庸并非一直窝在学校里。他做为张学良的谈判代表,前后三次来南京与常凯申密谈,商量着东北易帜的大事。

此时全世界的远距离飞行都很困难,冯庸必须先飞到北平加满油,然后继续起航往南京飞,因为飞机的续航距离不够。而且还没啥天气预报,有可能飞到半路上,就遇到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只能凭飞行员的技术和经验克服困难。

前不久,冯庸第三次秘赴南京时,便因大风紧急迫降杭州,把自己的飞机都摔坏了。

周赫煊万万没想到,冯庸居然会开着飞机,从东北飞来上海参加他的婚礼。

张谋之在旁边听得更是惊讶,冯公子跟自家女婿的关系得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出这种举动来?

冯庸却不觉得有什么,事实上,他非常享受长途飞行的乐趣,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刺激和冒险。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时,那种战胜大自然,以及劫后余生的感觉尤为爽快。

“张先生,我们又见面了,恭喜恭喜啊!”冯庸笑道。

张谋之连忙说:“冯公子太客气了,快请进。”

冯庸把礼物交给佣人提着,勾肩搭背地跟周赫煊说:“六子有事走不开,托我给你带了新婚贺礼。”

“多谢六帅好意。”周赫煊道。

张学良当然走不开,他几天前刚刚宣布易帜,尊奉南京这边为中央政府。此举不但让日本人气急败坏,东北军中的某些人,也坐不住要趁机闹事了。

杨宇霆、常槐荫两人,只剩几天时间可活。

张学良如今正在扔硬币吧,而且连扔三次,终于决定把杨宇霆给杀了。

冯庸说起来还跟常槐荫是亲戚,他妹夫的嫂子,正是常槐荫的女儿。可这种关系扯得太远,政治斗争玩起来连亲兄弟都杀,更别提七弯八拐的联姻。

冯庸进去拜会张母,又跟张乐怡聊了几句,便拉着周赫煊进书房说:“明诚,我过两天要去南京一趟。”

周赫煊立即反应过来:“代表六帅出席全国编遣会议?”

“正是。”冯庸点点头,又问道,“六帅让我来问问你,对于裁军之事有什么看法?”

周赫煊不假思索的说:“东北军主力绝对不能裁撤,必须严防日本关东军!”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吃亏

“六帅对裁军又是什么态度?”周赫煊问道。

冯庸解释说:“如果裁军方案公允合理,六子是愿意配合裁军的。当然,为了防范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东北军的几大精锐部队必须保留。”

“公允合理?”周赫煊摇头苦笑,“恐怕很难哦。”

冯庸叹息道:“可东北的财政更难,已经养不起那么多兵了。就算中央不裁军,估计六子自己也会裁撤一部分。”

搞军事,就跟搞教育一样,没钱寸步难行。

李石曾搞教育弄得人人反对,最大的原因就是没钱。而地方军阀如果没钱,那就不是闹游行那么简单,稍不注意就要滋生兵变。

张作霖两次入关争天下,不仅把华北打得稀巴烂,东北的财政也被战事拖垮。特别是北伐战争期间,张作霖不仅要养东北军,还要给直鲁联军和孙传芳的部队提供支援,军事开支数以亿计。

张学良年纪轻轻就继承东北军总司令,说起来风光,可他接手的却是个烂摊子。

周赫煊说:“现在东北最要紧的,就是做好两件事。第一,严防日本人;第二,恢复民生财政。”

冯庸感叹道:“王永江还活着就好了,有他在,东北诸事可高枕无忧。”

张作霖有底气入关争霸,就因为背后站着个王永江。

当初东北治安混乱,土匪出身的大帅们嚣张跋扈,是做警察厅长的王永江成功治理乱象。东北财政崩溃,也是做财政厅长的王永江扭转局面,不但还清了政府债务,而且还实现财政盈余。

王永江在东北发公债、兴工业,创办东北大学。为了丈量土地,增加田赋收入,王永江连杀14人,风气为之一清。

可以说,正是王永江的超强内政能力,才有了财政富余、安定有序的东三省。

然而……

张作霖的野心摧毁了这一切,王永江数年的努力,都成为张作霖扩军的资本。然后在奉军第一次入关时,毁灭殆尽,东北财政再次出现巨额亏空。

王永江呕心沥血又奋斗一年,东北财政再次扭亏为盈。结果张作霖不听劝阻第二次入关,导致东北物价飞涨、货币贬值。

王永江气得左眼失明、心脏出血,一怒之下辞官不干了,1927年底病逝于金州。

失去王永江的东北,犹如无法进食的壮汉,正在日渐营养不良中。

听冯庸提起王永江,周赫煊也不禁感叹。

那位老先生属于民国时代的超级内政人才,而且为官清廉、毫无私心,同时又杀伐果断,敢于得罪权贵,并进退有度,能屈能伸,知人善任,堪称王佐之才。

当初张作霖搞东北联省自治,王永江统管三省政务。他上任前就提出要求,东北的官员任命问题,张作霖不得插手。结果王永江提拔起一大批实干官员,张作霖死后东北不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永江当初的选贤任能。

可惜啊,可惜,这人死得太早了。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累死的,被张作霖的胡搞乱搞气死的。

周赫煊想到未来的九一八事变,郑重告诫道:“五哥,你要转告六帅,不管发生什么,千万不能动兵打内战。”

首节 上一节 30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