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21节

周赫煊道:“我打算拍有声电影。”

“这可有些麻烦,联华影业缺乏有声电影设备。”罗明佑为难道。

孙瑜突然插话,建议道:“有声设备可以找明星或者友联公司租借,我听说明星公司的有声电影已经拍完了。”

明星电影公司出品的《歌女红牡丹》,属于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采用的是“盘蜡法”,即把声音录制在唱片上,播放电影的同时播放唱片。

这是最原始的有声电影,只能听到人物说话,听不到其他背景声音,所有场景都是静悄悄的。

即便很简陋,《歌女红牡丹》的制作费用仍旧用去12万元,堪称当今中国影坛数一数二的大制作。当然,由于是第一次拍有声片,这部电影前后经过5次试验才拍成,试验过程中可能浪费了两三万。

周赫煊笑道:“我想拍真正的有声电影,而不是只能听见人物对话的片子。”

“真正的有声电影?”孙瑜没听明白。

罗明佑倒是见多识广,他问道:“周先生说的是‘片上发声’法?”

周赫煊点头说:“不错。”

孙瑜满头雾水地问:“什么是‘片上发声’法啊,我也是从好莱坞回来的,怎么听都没听过?”

罗明佑笑道:“这两年刚刚研制出来的新玩意儿,就是拍电影的时候,能把声音同步录制在胶片上。就连好莱坞,也只有华纳兄弟采用这种技术。”

“机器很贵吧?”孙瑜问道。

周赫煊说:“机器不贵,胶片很贵,因为片上发声技术使用的是特殊胶片。不过正因为太贵了,所以这种技术虽好,但推广起来不容易,美国西电公司正在降价促销。”

一直没说话的阮玲玉,突然惊讶地说:“周先生对拍电影也这么在行?”

周赫煊笑道:“我两个月前发越洋电报,请岳父询问了有声胶片的情况,所以知道得比较清楚。现在美国有95%的电影属于有声片,但却只有几部电影采用‘片上发声法’拍摄。西电公司为了推广有声胶片,已经把价格降到普通胶片的一倍,但还是没有公司愿意购买。”

在数码摄像机诞生之前,胶片属于电影制作中最费钱的消耗品。有声胶片比普通胶片贵一倍,相当于把电影制作费用提高了三分之二,在无声默片都还有市场的现在,可没有几家电影公司当冤大头。

即便罗明佑这种不把钱当钱的少爷,听到价格都倒吸凉气。一部投资10万元就能拍好的电影,如果使用有声胶卷,制作费用很可能高达15万元以上,甚至是更高。

“这个嘛。”罗明佑说,“我觉得拍有声片可以,但最好还是使用‘盘蜡法’,‘片上发声法’太贵了。”

周赫煊笑着说:“罗老板,明星公司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马上就要上映了,肯定会大出风头。我们如果采用‘片上发声法’制作,完全可以把风头抢过来。甚至可以讥笑明星公司拍的是半有声电影,属于过时的技术,我们拍的才是真正的有声片。”

罗明佑听了这话,瞬间眼睛一亮,他就喜欢出风头。想都没多想,这位少爷便拍板说:“那就拍!”

周赫煊道:“我的岳父跟西电公司沟通过,由于我们是第一个订购有声胶片的中国客户,他们愿意再度折价销售,价钱只比普通胶片贵六成。我已经订购了5万尺的胶片,再过半个月就能运抵上海。”

“你可真是大手笔,5万尺胶片省着点用,都可以拍3部电影了。”罗明佑笑道。

周赫煊又说:“我们再来谈谈合作吧,投资和利润都对半分,但你的电影院分成必须降到最低。”

“可以。”罗明佑点头说。

孙瑜主动请缨:“周先生,我想做这部电影的导演。”

“我同意。”周赫煊指着阮玲玉道,“阮小姐是内定的女主角,我相信她可以胜任。”

罗明佑玩味地笑道:“哈哈,当然可以,周先生说了算。”

阮玲玉听到罗明佑语气中的调侃,忍不住脸蛋俏红,低着头不敢吭声。

孙瑜又说:“周先生,由于这是第一次拍‘片上发声’电影,恐怕会浪费一些钱,毕竟大家都没有经验。还有语言方面,该用国语、上海话还是粤语呢?”

“当然是国语,不然北方观众听不懂。”周赫煊不假思索地说。

孙瑜两手一摊:“那可就难啰,会国语的演员极少,说得标准的就更少。”

阮玲玉不好意思的举手道:“我国语说得也不太好。”

有声胶片都才刚刚发明出来,后期配音根本没法完成,因为胶片和录音磁片是一体的。周赫煊建议说:“可以请国语说得好的人,在拍摄的时候同步配音,录音设备不对准演员。”

“这个难度可真高。”孙瑜咋舌道。

“有挑战才有进步嘛。”周赫煊笑着对罗明佑说,“对了,罗老板,你的影院也需要更换有声播放设备。加上运费和安装费,一家影院也就花个三四千块吧。”

“什么?”罗明佑惊得跳起来,他发现自己被坑了。他旗下几十家电影院,更换有声播放设备就要二三十万元。

这也是有声电影推广最困难的地方……

周赫煊笑着说:“罗老板如果有困难的话,我可以投资入股影院。有声电影是大势所趋,美国95%的电影都是有声片,再不更新设备就落伍了。”

联华影业拍电影虽然有可能亏本,但投资电影院却是稳赚不赔。

“我再想想。”罗明佑难以做出决定。

第三百九十八章 第一个现代汉语拼音学习者

很多时候,屁股决定脑袋,身份决定立场。

就拿罗明佑来说,这是个喜欢玩新潮的富家少爷。在明星公司的《歌女红牡丹》热映,并取得轰动之后,他也叫嚣着要拍有声电影,还说要进口美国最先进的有声电影设备。

罗明佑说这番话绝对出于真心,并非忽悠旁人。但为什么直到联华影业倒闭,都没有进口有声电影设备呢?

很简单,因为有声电影需要有声影院来播放。而罗明佑的摊子铺得太大,开始几十家,后来上百家影院,他安装有声播放设备要花几十万大洋。

连拍电影都需要到处筹钱,罗明佑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升级影院。

于是乎,罗明佑后来成为坚定的“反有声片”人士,大大阻碍了中国有声电影的发展。反倒是影坛新锐邵氏兄弟,因为船小好调头,很早就积极推广有声电影,这一决策让他们笑到最后。

如果有人愿意投钱升级影院设备,以罗明佑的性格,他绝对会大力发展有声片。

罗明佑没考虑太久,就忍不住问道:“周先生真的愿意投资影院?”

首节 上一节 42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