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46节

胡政之以前做过《大公报》的主笔,认识许多《大公报》的记者和编辑,他手下还有个新闻通讯社。有了胡政之的帮忙,报社架子才能迅速搭起来,发行部、通讯站、记者和编辑都白捡现成的。

如果周赫煊白手起家自己去搞,光召集这些人手就得一两个月,培养成熟的新闻通讯和发行网络至少要半年、甚至是一年以上。

张季鸾同样很重要,他这两天也在积极联络以前的朋友,得到好些资深记者的响应。《大公报》虽然还没正式复刊,但通讯触角已经延伸到南方,广州、上海、武汉有什么大新闻,天津总部这边立即就能知道。

两人在报馆转悠了一阵,李寿民掏出怀表看时间说:“哟,到点儿了,我得去学生家上课。”

“你还当上老师了?”周赫煊笑道。

“私人老师,教教国学、绘画什么的,赚几个零用钱。”李寿民拍拍周赫煊的肩膀,笑道,“我先走了,明天再来正式上班。”

看着李寿民匆匆离开的身影,周赫煊不禁好笑。

李寿民这回做家教还能拐个老婆回来,未来妻子正是他教授的学生孙经洵。他老丈人是大中银行董事长,家里贼有钱,坚决反对两人的婚事。孙经洵气愤之下带着1块钱离家出走,甚至不惜跟家里断绝关系,靠打官司获胜才顺利结婚。

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果却是李寿民跟岳父十多年不往来。明明老婆娘家是开银行的,李寿民却过得很寒酸,只能靠码字写小说养家糊口。

似乎是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李寿民居然提前跑去当家教了。

“砰砰砰!”

报社突然有人敲门,继而进来个洋鬼子。

“请问,哪位是周赫煊先生?”洋鬼子问道。

周赫煊走过去说:“我是。”

“周先生你好。”洋鬼子拿出一份文件说,“我是文绣女士聘请的律师约瑟夫,这份是离婚起诉书。”

“多谢。”周赫煊笑道,“暂时不忙着起诉离婚,等我这里都准备好了,咱们再一起发力。”

“没有问题。”约瑟夫高兴道。他自然有理由高兴,在中国给皇帝、皇妃打离婚官司,这牛逼大发了,不管输赢都能让他名扬世界。

送走了这洋鬼子,周赫煊才坐着黄包车前往少帅府汇报情况。

……

少帅府今天来了几个客人。

为首那人胖乎乎的,乃是过气军阀冯德麟之子冯庸。他跟张学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结拜兄弟,甚至取字都跟张学良一样,两人同字“汉卿”。

冯庸一进门就哈哈大笑,跟张学良勾肩搭背地说:“六子,你看我把谁带来了?”

“六帅!”

冯庸身后的三人齐刷刷敬礼,正是张学良以前的副官兼保镖谭海,侍卫队队长姜化南,以及少校炮兵营长刘多荃。

“你们怎么来了?”张学良惊得站起来。

因为这三人都属于讲武堂派出身,姜化南还给郭松龄当过参谋。自郭松龄倒戈叛乱后,他们就被调离张学良身边,名义上是接受隔离审查。

冯庸拍着张学良的肩膀说:“六子啊,老张对你这段时间的做为非常不满,他让我给你传个话。”

“什么话?”张学良问。

冯庸粗着嗓子学张作霖说话:“妈拉个巴子,你给那小兔崽子带个话,别尽跟老子整那些虚头巴脑的。还他娘的装孙子,孙子装多了,有一天就真成孙子了!不就死个郭松龄吗?跟死了爹一样。妈拉个巴子!以后给老子好好打仗,他的部队还让他继续带。妈拉个巴子!”

“这话是老张的语气。”张学良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父亲把他的副官、侍卫长和营长送回,还把老部队交还给他,郭松龄叛乱的旧账等于揭过去了。

“又要打大仗啰。”冯庸叹气说,“整天就玩军阀内战,何时是个头?小爷我不伺候了,明儿个就回东北办大学去。”

“办大学?你怎么会想到这个。”张学良惊讶道。

冯庸说:“如今中国内忧外患,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业落后。我欲行工业救国之道,但工业兴国、必先育人。所以我打算回老家办大学,办一所纯西式大学,专门培养高级理工科人才。只要能凭本事考进来,学费全免还包住宿!”

说起来冯庸真称得上奉系的一股清流,他老爸跟张作霖是结拜兄弟,他自己更是东北军的空军司令,中将军衔。但几年烂仗打下来,冯庸竟从一个浪荡公子哥,变成了爱国图强的热血青年。

历史上,冯庸散尽家财创办冯庸大学。东北沦陷后,冯庸还组建了“冯庸大学义勇军”对抗日本。义勇军很快被打散,他的学校整体并入东北大学。部分学生报考了北大清华,有的转到浙大和河南大学,还有的回到东北继续抗日救国。

张学良听了冯庸的办学主张,他拿出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的策划书,笑道:“正愁资金没着落呢,幸好遇到你这位财神爷。先来看看这个!”

冯庸埋头阅读,嘴里嘀咕道:“教育基金会?希望工程?希望小学?”

“砰砰砰!”

徐寿突然敲门道:“六帅,周先生回来了!”

第四十六章 爱国教育

“让他上来!”

张学良如今心情正好,吩咐副官一声,又畅快地对冯庸笑着说:“说曹操,曹操到。这份策划书的作者来了!”

“就是那个写《大国崛起》的周赫煊?”冯庸问。

“哟呵。”张学良在发小面前表现得极为轻佻,翘着二郎腿打趣道,“好你个冯小五,居然也知道看书看报了?”

冯庸无比装逼,竖起大拇指对准自己:“老子可是要办大学的人,不多读点书能成吗?这个周赫煊可不得了,他的书在北平各大学堂里都传遍了。”

张学良低声道:“此人对国内外形势了若指掌,是顶尖的人才。”

冯庸突然表情凝重,告诫说:“六子,可别又是个郭松龄!推心置腹、待人以诚是应该的,但别把自个儿的命都交到别人手上。”

张学良默然,他把郭松龄当成良师益友,将手下的部队竞相托付。那可是东北军最精锐的部队,结果郭松龄反戈一击,杀得张作霖收拾细软都准备跑路了,靠签卖国条约才请来日本人帮忙稳住形势。

“吃一堑,长一智,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张学良了。”张学良叹息一声,随即笑道,“放心吧,这位周先生不懂兵事,他只是一个纯粹的爱国学者而已。我前几天跟他一席长谈,可是受益良多啊。”

屋外已经传来脚步声,冯庸笑道:“六子,小爷再帮你验验货。”

首节 上一节 46/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