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节

当然,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主要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来分辨。

周赫煊想了好半天,终于还是决定先写一些消遣作品,比如武侠小说。纯文学太高大上了,他暂时不想去碰——最主要的原因,是武侠小说字数多,动辄几十上百万字,可以长期连载,稿费源源不断。

金、古、温、梁、黄,五位武侠小说大师当中,古龙、温瑞安和黄易首先被排除。这三位的作品实在太过新潮,放在民国恐怕读者很难一下子接受。

梁羽生的作品局限性太大,周赫煊也排除了,还是金大侠的小说最为稳妥。

那究竟该抄金庸哪部作品呢?

周赫煊在稿纸上写下《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考虑再三,他最终选择了《射雕英雄传》,这部作为新派武侠的启蒙读物再适合不过。

回想着《射雕英雄传》的情节,周赫煊正准备组织文字下笔,原作的内容突然疯狂涌现出来,在他脑子里盘旋萦绕。

金手指?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

周赫煊如有神助,文不加点地飞快写下小说内容,一个下午过去,他居然足足写了一万多字。

周赫煊的书法还不错,而且写的是行草,这大大减小了繁体字的麻烦。

事实上,简体字从古至今就存在,汉字书写就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后世保存的唐宋碑文、字画,里面就有很多简体字出现。清朝康熙虽然下令必须使用繁体,但就连他内务府腰牌上的刻字都是简体,因为更加方便好认。

就算此刻周赫煊稿子上全是简体,拿去报社也毫无问题,全部写繁体字反倒会显得脑子有病。

傍晚时分,李家老三跑来敲门大喊:“周大哥,吃饭啦!”

“来了!”

周赫煊应了一声,顺手拿起那一万多字的小说稿,打算请李寿民明天转交给报社编辑。

第五章 千字一元

周赫煊一走进屋里,李寿民就高兴地对他说道:“赫煊兄,你愿意做报纸校对员吗?月薪36元。我过几天就要升任编辑了,校对员正好有空缺,以你的能力肯定能聘上。就是有些屈才。”

“恭喜寿民兄升职。”周赫煊抱拳道。

“一个小编辑而已,有何恭喜可言。”李寿民摆手笑道。他还真不稀罕当编辑,唯一高兴的就是工资涨了点,能够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周赫煊拿出自己的小说稿:“既然寿民兄做了编辑,那就烦请帮我看看。”

“一定拜读大作。”李寿民接过稿子,颇为好奇周赫煊会写出怎样的作品。

周夫人已经把饭菜端上桌,说道:“先吃饭吧。”

众人用餐完毕,周赫煊跟周夫人聊了几句,便告辞返回自己卧室继续码字。

李寿民则捧着书稿读起来,《射雕英雄传》以一段说书的情节开场,渐渐引出郭、杨两位忠义之后,间杂了胡虏入侵的家国情怀。周赫煊那一万多字,只写到丘处机登场,并为两个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

读完稿子,李寿民感觉有点意思,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故事情节还没有展开,只能从字里行间,推测出郭靖、杨康应该是本书的主角。

大概四年前,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问世,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诞生,从故事内容上脱离了传统侠义小说,一时间风靡南方各省。

北方的武侠小说家,此时以赵焕亭为代表人物,但他的作品骨子里还是三侠五义那一套。

这两人并称为“南向北赵”,算是最顶尖的武侠作家。

在李寿民看来,周赫煊的《射雕英雄传》,走的正是“南向”平江不肖生的路数。这种小说如今很受欢迎,在报纸上连载肯定没问题,他准备等周赫煊多写一些字数,再拿去报社找主编。

第二天早晨,李寿民准时在院子里练吐纳术。等他收功完毕,就见周赫煊笑呵呵地走来,拿着几张稿子说:“寿民兄,我昨晚回去把第一章补齐了,共2万6千多字。”

“这么快啊。”李寿民有点惊讶。

他也没多想,带着稿子就去报社上班了。等做完手头的工作,差不多已经快到中午,终于有时间闲下来阅读后面半章的内容。

郭啸天为掩护兄弟逃命力战而死,杨铁心为了救嫂子,毅然含泪舍弃已经怀孕的妻子,重伤之后生死不明。这一段写得极为热血,后世读者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但放在20年代的民国却格外精彩。

李寿民读到这里顿感豪气生发,同时又不觉为书中人物感到悲叹。

两位义士的妻子都活了下来,而且各自怀着孩子,这又让读者感到万分期待。

李寿民收起稿件,径自去找副主编陶晋成:“陶先生,你看看这篇小说。”

陶晋成戴上眼镜认真品读,很快把稿子看完,高兴地问:“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有点类似平江不肖生,但又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寿民说:“我一个朋友写的,他刚从西洋游学回国。”

陶晋成说:“《江南十三侠》就快连载完了,这部《射雕英雄传》正好接上。”

“稿酬方面怎么定?”李寿民问。

陶晋成考虑了一下,说道:“稿件质量上乘,你看千字8角如何?”

“少了。”李寿民主动帮周赫煊谈价钱。

如今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稿费一般为千字1元到3元,像鲁迅这种大师级人物的稿费可以达到千字5元,甚至是千字6元。但那是散文、诗歌、评论、杂文的价码,长篇小说的稿酬普遍更低。

陶晋成笑道:“让作者来报社,我当面跟他谈吧。”

……

《新天津报》是两年前由刘髯公创办的,办报方针平民化,说白了就是给平头老百姓看的报纸,不掺和政治与学术之争。

这份报纸发展极快,销量从最开始的1000多份,现在已经涨到2万多份,算是京津地区排得上号的大报纸。刘髯公趁热打铁,接连又增办了《新天津晚报》和《新天津晓报》,两份新报销量也已经达到五、六千。

当然,《新天津》系列报纸发展得如此之快,还要多亏了《大公报》歇业关门。

《大公报》最开始是保皇党基地,报馆总部就设在天津,后来又跟皖系军阀联系颇深,在京津地区发行量极大。

首节 上一节 5/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