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33节

常凯申说:“现在中国最大的民意是民主宪政,我如何给他们?”

周赫煊笑道:“就算给不了,也至少得做出要给的样子吧。比如制定一个步骤,先允许民主党派参政,但只有参政权,没有决策权。我想大部分民主人士还是会高兴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

常凯申点头说:“这倒是一个办法。那守雌用雄呢?”

周赫煊说:“守雌用雄就是具体权术了,说白了就是虚实之变。君主当为虚,没有存在感,但又无处不在。就好像老天爷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人头顶都有一片天。施政过程当中如果出现问题,那肯定是官员坏事,一定要狠狠惩治官员,最高统治者是永远正确的。一旦取得突出成就,那就是最高统治者的功劳,立功者给他们应得的好处,统治者则获享最大的名望。”

常凯申没有说话,心里自然是明白的,这一套他玩得很溜,只不过没想到是黄老之学。

周赫煊说:“守雌用雄还有个解释,就是制定策略春风化雨,实施策略雷厉风行。通俗来讲,就是在尽量不扰民的前提下,加强提高公务人员的执行力。这个非常微妙,需要很高超的政治能力。”

常凯申越听越满意,他做老大属于半路出家,各种能力和手段都是自行领悟的,完全没有周赫煊讲的这样具有系统性。当即笑道:“周先生,你再详细讲讲黄老之学的法、术、势、利、力的运用。”

周赫煊根据自己的理解一通胡扯,直讲到天色渐黑,常凯申依旧津津有味的聆听着,就差没有现场做笔记了。

周赫煊自然是夹带私货的,比如奉劝常凯申让民主党派参政。虽然只是假民主,但至少也有些制约,国党官员贪赃枉法起来不能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

第五百一十七章 逐本求末

常凯申带着一肚子的黄老之学离开,感觉收获满满,而周赫煊却有些沮丧。

常凯申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刚愎自用!

这个缺点把无数抗日将士坑惨了,徐州会战时他玩微操,淞沪会战时他玩微操,南京保卫战时他玩微操,直到远征军都出国打仗了,常凯申还在国内继续玩微操。

远隔战场千里之外,即便是放在信息化时代,中央首脑也不可能完全掌控前线的瞬息万变。

然而我们伟大的空一格蒋委员长,却认为自己可以。

就拿中国远征军来说,常凯申10号任命史迪威担任华军总指挥,11号又任命杜聿明担任华军总指挥。一个战场,居然有两个总指挥,下面的将士到底该听谁的?

最搞笑的是,不管是史迪威,还是杜聿明,两个总指挥都没有真正的决策权,因为蒋委员长要亲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他动不动就给杜聿明“手书数千言”,“指导缅战方针极详”。

常凯申对于缅甸的局势从头到尾都判断错误,他刚开始认为日军不敢深入缅甸,于是按照防止日本人逃跑的既定方针来部署军队。明明自己空军力量薄弱,却对陈纳德下令说,要一次派三架飞机、一天多次的骚扰日军,很快便暴露了己方的空军基地。

常凯申还自认为军事天才,在日记里洋洋得意地说:除了他,谁也不敢做出这种作战方案来。结果老蒋写下这篇日记的第二天,缅甸垒允机场就遭到轰炸,飞虎队20多架飞机几乎被全部炸毁。

因为老蒋的判断失误,中国远征军的战略部署漏洞百出,而且刚刚开打就彻底葬送制空权。

最无语的还在后面,史迪威、罗卓英命令远征军向印度撤退。而常凯申却遥控指挥杜垏明,让远征军经密支那回国,这个计划虽然冒险,但并非没有操作的可能性。可常凯申偏不让先头部队抢占并固守战略要点,导致远征军的撤退路线被日军切断,被迫进入野人山区,最终结果惨不忍睹。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周赫煊只希望常凯申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反复地讲述黄老之学的“立公去私”、“弃智去己”思想,说白了就是领导者不要因为个人喜好和私利而败坏国事——你不懂军事就别插手,让那些军事行家们自己去打,做为最高统帅抓大放小即可。

其实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概括起来很简单,即搭好国家政府的整体框架,按照现有的局势和民意,制定一套有效的行政系统和司法体系,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领导者居中掌控大局,具体事务由专业人才去执行。

这里面的中心思路是“清静无为”,即上位者不可过多干预行政司法的运转。但又是“无所不为”,必须严格维护既定的行政司法体系,不论是最高领袖还是普通官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定下的规矩,对犯错者该抓就抓、该杀就杀。

然而,常凯申坐在沙发上听了半天,只对黄老之学的权谋术感兴趣,真正关键的核心思想完全听不进去。

舍大道,而取小道,逐本求末说的就是这种人啊。

别提什么局势太复杂,派系太混乱,黄老之学无法施展。以常凯申现在的权势而言,明摆着可以在黄埔系统中推行这一套,比如蓝衣社就能坚定的执行既定策略。只要常凯申能坚持下去,就能从小圈子扩大为大圈子,并且吸引来无数仁人志士效力。

常凯申现在的做法刚好相反,通过暴力排除异己,通过利益聚拢人心。这样只能导致“贤者背离,小人汇聚”,一旦哪天常凯申无法调解派系利益,必然招致众叛亲离的下场。

事实上,常凯申现在已经被“众叛”了。很多几年前拥护他的人,现在一个个站出来反对,像蔡元培这种策划参与清党的人,虽然没有明着背叛,但也悄悄地搞各种抵制行动。

黄老之学讲“因天循道”,常凯申恰恰在“逆天行事”。现在的“天道”是抗日和民主,就算他暂时无法做到,也可以做出某种姿态来糊弄人啊,到时绝对可以收拢一大波民心。

黄老之学讲“立公去私”、“依法治国”,常凯申恰恰是“以私废公”、“以人治国”,带头破坏国家的行政司法体系。上梁不正下梁歪,国党只会越来越腐败糜烂,败走台岛只是迟早的事情。

整个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一共出现了三次“宪政运动”。

第一次从1929年开始,至1932年发展到高峰,全体国民都希望能民主宪政。然而常凯申通过特务统治镇压下来,从此完全背离民心与大势。

第二次是从全面抗战开始,常凯申迫于压力,假模假样地搞“预备民主宪政”,同意所有党派和民主人士参政。虽然这次的民主立宪是假的,但已经足够振奋人心,只要继续假下去,大部分人还是拥护常凯申的。

然而即便是假民主,常凯申都不愿意去做。当日军的进攻放缓之后,常凯申立即抽手对付民主党派,搞得无数民主人士一脸懵逼,随即愤怒反弹。

于是就有了第三次宪政运动,各大民主党派原本的立场是扶持国党建设国家,被常凯申逼得联合起来推翻国党独裁,限制并督促国党实行民主宪政改革。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张君劢,此人本来非常支持常凯申的假民主,认为假民主可以慢慢过渡成真民主。他坚决反对共产主义,坚决反对共党拥有武装,并督促共党把八路军、新四军的训练和指挥权交出来。

由于常凯申不断的倒行逆施,张君劢直接跳反了,开始积极寻求与共党合作。用董必武的原话来说:“他(张君劢)现在不但不反对我们扩充军队成立边区,他还怕我们的军队不够强大,怕我们的边区遭受袭击呢!他已认为我党是中国实现民主的一支必要友军。”

国党在中国大陆失败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不断把自己的支持者推到共党那边去的过程。

周赫煊有闲心跟常凯申胡扯,只是想让对方提前施行假民主。然而常凯申回去以后,就再没有下文,他连哄骗民主人士都不愿去做,认为这种做法会招来更多的麻烦。

第五百一十八章 神女上映

萧伯纳虽然被周赫煊怼得服软,但他依旧风光无限,甚至有文化界的学者,专门从北平、天津慕名南下来拜访。

阿瑟·亨德森就比较低调,整天跟张君劢混在一起。张君劢信奉的“国家社会主义”,其实也是一种“渐进社会主义”,两人的政治理念差不多,因此相处得极为融洽。

张君劢两年前在北平发起“再生社”(国社党前身),取“再造中华”之意。他目前正在准备创立“中国国家社会党”,走的就是英国工党路线,于是每天悉心向前辈请教经验。

阿瑟·亨德森感慨地说:“渐进社会主义路线是非常难走的,即便在政治体系比较完善的英国,也花费了20年时间才成为执政党。这种政治理念,严重影响了资本家的利益,必将受到来自资产阶级的反扑,所以现在英国的工党再次成了在野党。根据我这些天的考察,中国的政治环境很糟糕,渐进社会主义路线比英国更难成功。”

“贵党当年是如何上台执政的?”张君劢问道。

阿瑟·亨德森说:“早期就是不断的宣传工党政治理念,赢得中下层群众的支持,渐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工党的上台多亏了欧洲大战(一战),这种非常时期的国战,英国往往会组建联合内阁。而我们工党支持政府对德宣战,从而加入自由党的联合内阁,并以此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力量。”

张君劢立即醒悟:“我明白了,想要执政,必须先融入当局政府。”

首节 上一节 533/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