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543节

“好啊。”小灵均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

周赫煊继续讲故事:“爸爸当时就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不慌不忙地重复说:请……给我画一只羊。爸爸就说:我不会画画。他还是那句话:没有关系,给我画一只羊吧。”

小灵均又吱声了:“爸爸,我会画羊,他为什么不来找我?”

周赫煊快抓狂了,碰到个话痨小孩儿,那真是没法顺利的讲故事。周赫煊只能无视女儿的话,继续说道:“于是,爸爸就给他画羊……小王子指着我的飞机说:这是个啥玩意儿?我说:这不是玩意儿,它能飞,是飞机。小王子惊奇地问:怎么,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说:是的。小王子笑了:那么,你也是从天上来的了。你是哪个星球上的?”

“爸爸,什么是星球?”小灵均问道。

周赫煊说:“天上的星星就是星球。”

小灵均眼睛发亮:“那小王子住在星星上面吗?”

“是啊,小王子住在星星上,他是个外星人。你不要打岔,乖乖听爸爸讲故事。”周赫煊强忍着耐心道。

“好啊,好啊。”小灵均继续眨眼。

《小王子》这部童话还是很给力的,孩子们听了会着迷于那离奇的经历,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周赫煊平均每讲半分钟,小灵均就惊叹连连,特别羡慕小王子和小狐狸的友谊。

好吧,事实上这本书是成人寓言,专门写给成年人看的,里面深层次的东西只有大人才能看懂。

“一直往前走,也走不了多远的。”

“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

“只有孩子知道他们自己在寻找什么。”

“我太年轻了,甚至不懂得怎么去爱她。”

“……”

这本书里有太多的金句,小灵均完全不理会。她听完故事以后,只有两个想法:一是要养只小狐狸,二是要亲手栽种玫瑰花。

孟小冬那边刚打完麻将,小灵均就冲过去撒娇:“妈妈,妈妈,我要养小狐狸!”

“什么?”孟小冬满头雾水。

小灵均哭闹着说:“我就要养小狐狸嘛!”

孟小冬头疼地说:“养小兔子好不好?”

“不嘛,不嘛,我就要养小狐狸!”小灵均开始耍赖皮了。

小维烈数完自己的脚趾,抬头看了姐姐一眼,突然把老爸的手拖过来,煞有介事地数手指头。

那边已经哭闹起来,死活要养狐狸,孟小冬郁闷地问周赫煊:“煊哥,你都给女儿讲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事?我上哪儿给她找狐狸去!”

周赫煊哈哈大笑,抱起女儿说:“灵均,我们先栽玫瑰花好不好?”

小灵均想了想:“好啊,我们栽的玫瑰花可以说话吗?”

“应该……可以吧。”周赫煊糊弄道。

小灵均高兴地拍手:“爸爸,爸爸,快带我去栽玫瑰花,我要每天跟玫瑰花说话!”

张乐怡幸灾乐祸:“看你以后怎么办,会说话的玫瑰花可不好找。”

周赫煊无奈地耸耸肩,不管如何,《小王子》这本书可以先写出来。历史上这本书的全球销量破5亿册,轻松打败《格林童话》,如果不算《毛选》的话,好像销量仅次于《圣经》。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串联

进入十二月,事情多得很。

首先是中国和苏联恢复邦交,刚开始南京政府狮子大开口,吵着要解决外蒙和中东路问题。但当《国联调查报告书》公布后,常凯申的态度立即来了个180度急转弯,完全同意和苏联无条件复交。

紧接着,国党召开四届三中全会,党内派系斗争再起。

如今的局面是常凯申主军、汪兆铭主政,但孙科却什么都没捞着。于是,孙公子在国党全会上,力图推进民主宪政,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他想借着这股民心和势头上台。

常凯申和汪兆铭对此感到无比头疼,如果换成别人站出来唱反调,派个刺客一枪就能解决。但谁敢杀孙科啊?那可是孙中山先生的公子。不管是谁杀的,只要孙科出了意外,常凯申和汪兆铭都得出来背锅。

国党那边还在闹内讧,孙夫人就跟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人,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孙夫人和蔡元培分别担任主席、副主席,杨杏佛担任总干事,鲁迅担任上海分会执行委员。周赫煊虽然没有出席“民权同盟”的成立大会,但也被选为全国执行委员之一,同时负责筹建北平分会事宜。

说实话,周赫煊对这个组织不抱希望,但有总比没有好,至少还能从国党的枪口上救下几个人。

十二月底,周赫煊来到北平,直奔胡适家中。

“明诚,你总算来了。”胡适热情地说,“可惜我整天忙碌,没时间南下拜访萧伯纳先生,无缘一见国际大师之面貌。”

周赫煊端起茶碗笑道:“不见为好,见了难免失望。”

胡适诧异道:“真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萧伯纳先生的品性有问题。”

周赫煊摇头说:“没那么糟糕,但也没那么神圣,只是一个好坏参半的知名大学者而已。”

“原来如此。”胡适果真有些失望。

萧伯纳在中国的评价呈两个极端化,喜欢他的捧为圣人,厌恶他的斥为败类,其实都有失偏颇。比如傅斯年后来写的那篇文章,就把萧伯纳斥为彻彻底底的虚伪小人,但文章里面的主观情绪太重,明显有失偏颇。

周赫煊问道:“适之兄,我此次来北平,是关于筹建民权同盟的,你这边联络得如何了?”

胡适笑着说道:“情况很顺利,北大、清华两校就有很多人愿意加入。比如蒋梦麟、李济、马幼渔、任鸿隽等等,他们都对此事非常热心,各自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加入。”

周赫煊点点头:“我也写信联系了一些报界人物,成舍我、陈博生几位老兄表示支持。天津、北平两地的多家报纸负责人,虽然不愿加入,但他们答应帮忙宣传呐喊。”

“那就好!”胡适高兴道,“只要北平、天津两地的民主人士和报界领袖联合起来,一定能督促国民政府进行民主宪政!”

首节 上一节 543/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