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43节

泰戈尔在中国有无数粉丝,首当其冲就是徐志摩,他们早已把泰戈尔吹捧上天做了神仙——泰戈尔在民国思想界的地位,是同达摩、真谛、不空等古印度先哲齐平的。

现在居然有人敢说,周赫煊可以把泰戈尔碾成渣渣,立即引起那些粉丝的不满。

陈寅恪的同班同学、南京政府监察院秘书钱智修首先跳出来,直接开喷鲁迅胡说八道,然后又说周赫煊虽然学术成就丰硕,但依旧不能跟泰戈尔相提并论。他说泰戈尔是把自己“献身于永久之完全者”,也就是“献身于国家,献身于人类之福利者”,泰戈尔的思想,激烈着无数落后国家的青年不断奋斗前进,这是泰戈尔对于全世界的巨大贡献。

紧接着冰心先生也站出来,纯从诗歌文学的角度,分析泰戈尔的伟大成就。认为周赫煊虽然历史学术成就惊人,但在文学领域无法与泰戈尔并驾齐驱。

徐志摩的处境很尴尬,他两边都不好批评,连忙写文章呼吁大家冷静。

但根本冷静不了啊,泰戈尔虽然在中国粉丝众多,但黑粉也多,当年他访华的时候就展开了一场大骂战的。那场骂战声势浩大,吓得泰戈尔第二次来中国时不敢宣扬,只在徐志摩家里住了三天。

钱智修和冰心的捧泰文章一出,等于吹响战斗号角,一时间无数泰氏黑粉冒头。随着越来越多的粉丝和黑粉加入,双方在报刊杂志上战得如火如荼,那场面就像后世TFB粉和EXO粉的“小学生世纪骂战”。

黑粉们为了攻击泰戈尔,疯狂的吹捧周赫煊,咱们的周先生直接白日飞升上天了。

挑起骂战的鲁迅,再一次作壁上观,似乎这事儿跟他完全没关系。

倒是周赫煊的各种成就,在这次骂战中被反复提起。以前许多人只知道周赫煊写文章厉害,看了这次的骂战文章,才终于反应过来——原来周先生在历史学界如此牛逼啊,已经成为国际新派史学的泰斗了。

这一次莫名其妙的论战,后世称为“周泰之争”。

第六百二十八章 家事与国事

在外面被人吹上天的周先生,回到家里只能装怂。他这次的绯闻闹得沸沸扬扬,家里几个女人早就炸了,就连孟小冬都连续摆了好几天脸色,张乐怡更是连续一个星期不跟他同房。

最可怕的是费雯丽,她已经产下女儿43天,周赫煊居然才回家看望。

由于远离他乡、丈夫又长期不在身边,费雯丽有些产后抑郁的征兆,反正无端的就要发点小脾气,周赫煊只能哄着惯着。

“爸爸,爸爸,你快看我的书包!”小灵均蹦蹦跳跳地跑来。

周赫煊笑着抱起女儿,在她脸蛋上亲了一口,笑道:“小书包真漂亮,灵均的校服也很漂亮。”

小灵均嘚瑟地说:“茀姨给我缝的书包,你看上面这朵花,是我画的。”

“画得真好。”周赫煊哈哈大笑。

小灵均已经5岁半了,本来依周赫煊的意思,打算明年再送她去读小学。可孟小冬却显得很着急,非要今年就入学,她对自己的戏子身份颇为自卑,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民国时期最好的小学有两所,一个叫“成志学校”,另一个叫“南开小学”。

成志学校,就是后世的清华附小,甚至学校内部还设有幼稚园,清华教职工的子女都在那里读书,学校董事会成员包括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叶企孙等名家。

至于南开小学,其前身叫做严氏家馆,比如现任清华校长梅贻琦及其夫人,以前都是严氏家馆毕业的。

成志学校和南开小学虽为小学校,但教学内容甚至比民国的许多中学还强,开设有国学、数学、物理、英语、音乐、绘画、体育等诸多课程。而且两校非常注重德育,从小就教育学生“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包括站姿、坐姿、行姿、穿衣打扮都有严格要求。

以民国的普遍教育水准来看,只要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小学生,智商稍微正常的,以后肯定能归为精英一类。

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连如何待人接物都要教。

此刻小灵均穿着崭新的校服,头发编成两根小辫,斜挎着漂亮的书包,站在那里装出一副小大人模样。

小维烈羡慕的看着姐姐,突然扭头说:“妈妈,我也要读书。”

张乐怡抱着儿子哄道:“乖,明年就送你去学校。”

“人家现在就想读书。”小维烈没有哭闹,而是噘着嘴生闷气。

周赫煊抱起儿子,对张乐怡说:“南开小学没有幼稚园,不如把维烈送去成志学校,等岁数到了再去南开小学。”

张乐怡有些舍不得:“成志学校在北平,肯定不能每天回家,维烈还那么小……”

小维烈突然冒出一句:“我已经四岁半了!”

周赫煊想了想,问道:“维烈,你能数到多少数字?”

“一直数啊,个十百千万。”小维烈说。

周赫煊又问:“加减法呢?”

张乐怡帮忙回答:“百以内的加减法他都懂,个位数的乘法他也学会了,就是除法还没教会。”

“识字呢?”周赫煊道。

“应该能读写几百字吧,也有可能上千字。”张乐怡有些自豪的说,“维烈在识字和数数方面,学得都比灵均更快。”

小灵均不乐意了,嘟嘴说:“我会唱歌、跳舞、画画,弟弟都不会这些。”

周赫煊的心情非常愉快,他的长子和长女都是小天才啊,只不过一个偏向于艺术,另一个则偏向于文理。他笑道:“那就直接让维烈读南开小学吧。”

张乐怡担忧道:“他还不满五岁。”

“没事的。”周赫煊摸着女儿的脑袋,叮嘱道,“灵均,你是姐姐。到了学校里面,你要保护弟弟,不让他被人欺负。知道了吗?”

小灵均挺起胸膛:“我知道,我很厉害的。”

周赫煊说:“就这样,两个都送去南开小学读书。”

“好……吧。”张乐怡叹气道。

两个小家伙,在他们母亲的带领下,欢天喜地的跑去学校了。孙永浩从此有了个新任务,那就是每天开车接送灵均和维烈。

至于婉容的儿子周硕明,廖雅泉的儿子周扬舲,两个小孩儿都才1岁半。虽然走路说话都很快学会了,但表现得中规中矩,没有他们的哥哥姐姐那样令人惊艳。

婉容是无所谓的,她只想儿子快乐长大,然后开开心心过一辈子,成不成才都无关紧要。

廖雅泉则想争一争,每天上午教儿子认字,下午教儿子数数。如果同一个字教了好几天都没学会,她就要气得打骂,导致小扬舲非常害怕亲妈,整天腻在崔慧茀怀里玩耍。

首节 上一节 643/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