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62节

2月5日,宋子文已经回国,受到老蒋的紧急召见,在场的还有财政部长孔祥熙。

常凯申看起来脸色很差,因为他被英国佬威胁了。英国经济专家隐约透露,英国在华银行将提供贷款,扶持中国的大企业和地方银行度过难关,这完全打乱了常凯申和孔祥熙收割民间资本的节奏。

“子文,你看看这个吧。”常凯申扔出一份文件。

文件足有十多页,前面是中国向美国售卖白银,然后由英国提供白银和贷款,并帮助中国完成货币改革。后面还有许多附加条件,概括起来大致为四点:第一,用中国关税做担保获取英国贷款,为了保证贷款的归还,中国必须保留英籍总税务司对海关的管理,总税务司应有包括招聘外籍职员在内的足够权力;第二,控制贷款使用,只限于币制改革用途;第三,改组中央银行,聘请英国顾问;第四,改革预算。

“这个方案很好啊。”宋子文笑了笑,心里却在吃惊,他对周赫煊的外交能力感到极为惊讶。

“好什么好!”常凯申指着附加条款的第一项,气愤道,“保留英籍总税务司对海关的管理,总税务司应有包括招聘外籍职员在内的足够权力!英国人想干什么,把民国当成满清吗?还想继续控制中国海关!”

中国收回海关的谈判旷日持久,直到两年前,才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依旧保留,司长仍由英国人担任,海关外籍高级职员是中国高级职员的十倍,但不可否认,南京政府在关税一事上已经有发言权了。

周赫煊万万想不到,英国佬居然如此贪婪,想要趁机重新把控中国海关。

唉,外交人员的无奈就在此处,虽然能够推动历史进程,但在关键地方却做不了主。常凯申有自己的算盘,英国佬又何尝不精明,两边都试图获取最大的利益。

宋子文说:“关税方面,肯定不能答应英国,我们好不容易才关税自主的。”

孔祥熙乐道:“英国人在做白日梦呢。”

常凯申担忧地说:“英国经济专家向我透露,他们要借钱给中国大企业和地方银行。这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你们觉得该如何应对?”

“英国人不会这么做的,他们顶多也就做做样子。”孔祥熙摇头道。

宋子文说:“我们可以放出消息,说英国人想趁机抓住中国关税,这样英国人就没算盘可打了。”

常凯申思虑道:“暂时别轻举妄动,引起民众反感后,不利于借助英国收尾。我们该加快行动了,必须在这个月内,完全掌控中国银行,下一步就是广东银行。英国那边,暂时先谈着,他们肯定要和日本和美国咬起来。”

还是那句话,周赫煊低估了英国人的贪婪,居然想借机主导中国海关。常凯申是个民族主义者,他在这个方面极其敏感,绝对不会同意英国人提出的敲诈方案。

本来可以提前半年解决的中国白银危机,因为英国人的贪婪,估计又要延后两三个月——这次跟老蒋无关,纯属英国佬太嘚瑟,真把民国当成了满清。

中英谈判进度就这么放缓了,中日的谈判速度也放慢,只有老蒋收割民间资本的计划在加速。

周赫煊此时已经去了美国,正在跟美国那边的左翼作家交流。他收到宋子文的越洋电报后,气得直接摔杯子:“脑子进水的英国佬,欺人太甚了!”

孟小冬把摔坏的杯子捡起来,安慰道:“别生气了,这种国家大事,小老百姓又有什么办法?”

周赫煊忍不住爆粗口:“老子给英国人指清了道路,这种事明明对英国有利,他们居然还嫌好处不够,要把中国海关都趁机捞过去!这叫什么?这叫贪得无厌!英国佬的自大傲慢,再他妈过几百年都不会变,真当全世界都是他们家后院!”

孟小冬噗嗤一笑:“你生气的时候像个小孩子。”

周赫煊勉强平复情绪,郁闷道:“以后不管干什么,反正老子不搞外交了,真是吃力不讨好。现在想想,顾维钧、颜惠庆他们这些外交官真不容易,换成是我,早就被逼疯了。”

“你已经尽力了,问心无愧就好。”孟小冬柔声安慰道。

周赫煊喃喃自语:“不管如何,还是让英国入局了,应该能比历史上提前两三个月吧。”

“什么提前两三个月?”孟小冬问。

“没什么。”周赫煊笑了笑,转开话题,“走,我们去好莱坞,参观薇薇安他们拍戏。”

孟小冬高兴道:“好啊,卓别林先生还说要请我吃饭呢。”

周赫煊望着窗外的天空,阴云密布,眼看着就要下雨。他真是不想再掺和国际外交了,心累,国内的大佬们添堵,国外的大佬们贪婪,夹在中间根本没法做事。

至于骄傲自大的英国人,都吃屎去吧,等美国站出来摘果子的时候,他们连哭都哭不出来。

一群短视的垃圾!

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萧条下的好莱坞

有人讲,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成就了美国好莱坞。

这种说法是对的,也是错误的。

当大萧条刚刚降临时,美国人的口袋里还有点钱,但生活更加困难了,于是出现三种主流娱乐方式:第一,看书,花1美元购买书籍,足够看半个月;第二,看电影,30美分能在电影院里享受一两个小时;第三,啪啪啪,这导致周赫煊的避孕套生意越做越大。

于是乎,在1930年的时候,美国图书市场和电影市场都迎来了奇怪的繁荣景象。

但到了1931年,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加剧,美国的图书市场和电影市场迅速崩溃,因为人们连买书和看电影的闲钱都没了。

很多人依旧选择用看书来打发时间,但却不是自己花钱买书,而是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免费看书。而美国电影院的观影人次,也较前一年下降了12%,这还是电影票价从30美分降低到20美分的情况下。

1932年是美国电影最糟糕的一年,每周观影人次暴跌到1500万——1930年的巅峰是每周8000万人次。

于是乎,收听免费广播成为美国最最主流的娱乐方式,随着收音机价格暴跌50%,美国超过60%的家庭都购买了收音机。

至于电影行情嘛,已经在1933年跌到谷底。特别是罗斯福刚刚做总统的时候,他宣布一周有4天银行休息日,这对稳定政府财政是有效的,但对电影产业却是个致命打击,当时全国的电影院都倒霉了,电影公司甚至拿不出钱来给员工发工资。

超过五分之一的电影从业人员失业,派拉蒙直接关闭了长岛摄影棚,无数身无分文的群众演员流落洛杉矶街头,这几乎成了全国性的丑闻。

好莱坞几大巨头当中,只有米高梅还能保持盈利,其他公司全部陷入严重亏损状态。

为什么又说大萧条成就了好莱坞呢?

关键人物还是罗斯福。

在罗斯福颁布工业振兴计划后,美国娱乐业开始渐渐复苏,美国普通百姓又开始有点闲钱了。但人们手里的闲钱依旧不多,只能选择廉价消费活动,于是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这时美国电影平均票价已经下跌到15美分。

只在罗斯福新政的第二年,就有1000多家电影院重新开张,派拉蒙和福克斯等好莱坞巨头也扭亏为盈。

1935年2月中旬,当周赫煊来到好莱坞的时候,已经看不到丝毫经济危机的影子,这里比美国的其他地方复苏得更快。

环球影业甚至买下半个山头做片场,光是摄影棚就有10多个。米高梅更是壕气十足,因为这家公司在30年代中期,已经成为好莱坞第一大巨头,属于可以一个打十个的存在。

去年费雯丽跟着周赫煊访美,凭借京剧表演迅速走红,米高梅瞅准形势立即下手,高薪签下费雯丽并让她出演了一部电影的女二号。

首节 上一节 662/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