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77节

“只是代言人?”张学良诧异道。

在张学良看来,领袖就代表法西斯,法西斯就是领袖。一个国家,只要有了一个被民众爱戴的铁血领袖,就能全国齐心协力,摒除内外矛盾飞速发展。

周赫煊笑道:“六帅,你不会认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能够上台,没有他们本国的财团支持吧?中国连垄断资产阶级都没有,又拿什么来实行法西斯主义?”

张学良沉默许久,又问道:“那些垄断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支持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我们就来分析希特勒吧。”周赫煊说,“德国在欧战中一败涂地,欠下了无数外债,国内经济也破败萧条。而希特勒的政治主张,不仅符合德国民众复仇和改善生活的需求,更加符合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希特勒赖账,一下子让德国摆脱了外债,让德国的资本家得以喘息。希特勒扩军备战,把全国经济都纳入国家控制,实行强制生产,这看似破坏了经济发展规律,但却使得垄断资产阶级得利。”

“资产阶级如何得利?”张学良问。

“要扩军备战,就必须造枪造炮,军工及相关企业就能开工,而且不愁销路,因为国家和军队会站出来买单。军工企业的兴旺,不仅挽救了部分人口的失业问题,还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让更多工人找到工作。工人有了收入,就要消费,于是更多的产业得到恢复。”周赫煊摊摊手,“你看到的德国复兴,其实就这么简单。”

张学良好奇道:“中国不可以这样吗?”

周赫煊笑道:“德国是在扩军备战,国家的钱都用来发展军备了。政府哪有那么多钱?于是希特勒就要迫害犹太人,打着民族主义的幌子,从犹太人手里抢钱。但犹太人手里的钱也有被抢完的时候,到那时,德国就必须对外扩张,通过抢其他国家的钱来继续发展。抢完一个国家,必须再抢下一个国家,希特勒根本停不下脚步,因为一旦停步,以军工为主的国家经济体系就要崩溃。”

“我有点明白了。”张学良恍然大悟。

周赫煊继续说:“日本也是这样,现在疯狂的扩军备战。他们最初是抢东北,等从东北抢的钱用尽,就必须抢整个中国,甚至是整个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不出五年时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全都要对外扩张,因为他们不得不对外扩张。只要他们停下脚步,他们国内的经济就要崩,人民连吃饭都成问题。这就是法西斯主义,说穿了,就是一口气把家里的食物吃完,把钱都换成刀枪棍棒,然后吃饱喝足武装起来出去抢劫。”

张学良苦笑:“这个比喻倒是很形象。”

“你现在觉得,中国能实行法西斯主义吗?”周赫煊问。

张学良摇头说:“中国就是个虚弱病人,手里的钱也买不到好的刀枪,不被人抢就万幸了,哪还有能力去抢别人?”

周赫煊笑道:“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中国现在是病人和穷人,美国、法国、英国是有钱的壮汉,但不管是穷困病人还是有钱壮汉,他们共同的敌人都是抢劫犯。毫无疑问,局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全世界国家都要联合起来对付法西斯国家。如果在中国实行法西斯主义,就是跟全世界为敌,六帅还想让中国法西斯化吗?”

“当然不行。”张学良惊得一身冷汗,由衷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明诚,你把法西斯分析得够透彻,比我那些幕僚好多了,一个个大道理弄得我头昏脑胀。”

第六百六十四章 我的祖国

“呜~~~”

江轮的汽笛声飘荡在水面上,周赫煊靠着栏杆抽烟,说道:“六帅,你说自己见过希特勒,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学良回忆说:“非常擅于演讲。我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他演讲时抑扬顿挫,配合着手势和表情,让人不由自主的感觉热血沸腾。他个子不是很高,不过气势却很足,而且彬彬有礼,不像欧洲媒体说的那样神经质。”

“看来你对希特勒印象很不错,难怪会认为法西斯主义是好东西。”周赫煊笑道。

张学良道:“不管如何,德国确实帮中国做了很多事,希特勒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也许吧。”周赫煊吐了个烟圈出来。

30年代中前期,中国和德国的外交关系非常好,老蒋隔三差五就要派人到德国考察学习,甚至德国“国防军之父”冯·西克特还亲自访华。德国不仅帮助中国培养军官、训练部队,帮助中国引进步枪生产线,还帮助中国组建防空体系。

德国“国防军之父”西克特被老蒋聘为军事顾问,西克特专门为中国写了一篇《陆军改革建议书》,如此说道:“中国急需的不是人数庞大的陆军,而是全力建设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质部队,应先建立一支模范队伍,再逐步推广到其他部队完成国军的改造。”

这个建议被常凯申虚心采纳,并在1934年底进行“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国军已完成35个调整师和24个整理师,另调整东北军10个师、广东军10个师、川康军26师及9个独立旅,可谓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极大的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和指挥水平。

只不过,这次大整军也彻底确立了常凯申的军事独裁地位,他趁机把原本不听指挥的许多杂牌军和地方军掌握在手中。

就在去年,常凯申向德国购买了价值1500万银元的军火,明年还要买价值2300万马克的军火,后年再买价值8200万马克的军火,保障了抗战前期的军火需求。如此数量庞大的国际军售,是英法美等国无法提供的,因为害怕引起日本的抗议。

而德国才不管什么日本抗议,德国的经济体系已经全面转向军工。在德国正式入侵其他国家之前,必须找一个大买主消耗剩余产能,而中国无疑是全世界最理想的军火客户。

即便日本和德国签署了秘密协定,正式结成轴心国联盟,德国依旧在悄悄向中国卖武器。比如1938年,全面抗战已经打响一年,德国又暗中卖给中国步枪30万支、手枪5万支、机枪2万挺、战防炮500门、迫击炮800门、高射机关炮300门、水雷若干……以及弹药数千万发。

没有德国的帮助,中国在抗战前期就买不到足够军火,抗战必然打得更加艰难。没有中国的订单,德国就无法消耗手里多余的武器,其政府财政必然捉襟见肘。

这种默契的国际合作,是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代替的。

各取所需而已。

顺便一提,德国卖给中国的这些军火,基本上都由粤汉线进行运输,所以说粤汉线是中国抗战初期的交通命脉。等到日本占领广东,中德两国的军售就停止了,因为买了都很难再运进来。

如果交通依旧便利的话,很可能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德国和日本互为盟友,但德国却一直悄悄给中国卖武器,而且是卖到天荒地老那种。

同样的,美国表面上谴责日本,却数年如一日,疯狂卖给日本无数战略物资打中国。

国际外交就是这么扯淡,一切以本国利益为准。

滚滚江面上,来往着数不清的船只。有小渔船、有古旧帆船、有新式轮船……好像在开古今中外船只博览会。

周赫煊突然笑道:“六帅,我想起了一首歌。”

“什么歌?”张学良问。

周赫煊望着江水和船只,轻唱道:“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一曲唱完,旁边的赵四小姐拍手赞道:“周先生的歌声情真意切,不知道这首歌叫什么?”

“《我的祖国》。”周赫煊说。

张学良凝望江水喃喃自语:“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豺狼来了有猎枪……唉,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打回东北。”

“有那么一天的。”周赫煊肯定道。

赵四小姐挽着孟小冬的手臂,窃窃私语地笑道:“孟小姐,你这位周先生唱歌很好听啊,你们平时在家没少切磋唱功吧。”

孟小冬笑道:“他在家可很少唱歌。”

两个女人说悄悄话的时候,一艘小船靠过来。

钱昌淦顺着舷梯爬上甲板,擦汗道:“周先生,以我这几天测量的数据来看,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难度很大啊,也不知道能否在两年内竣工。”

“钱不是问题,不要为了省钱而耽误工期。”周赫煊道。

首节 上一节 677/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