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699节

这些英国大家族的势力简直盘根错节,他们通过联姻,已经渗透到英国的贵族、军方、政界、商界、文化界、社交界等各个领域。

“说吧,接下来具体怎么操作?”周赫煊问。

霍华德笑道:“反战演说。是那种真正的反战演说,反对一切战争,而不是只反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周先生,你在演讲的时候,最好能忽略法西斯。”

“为什么?”周赫煊问道。

霍华德露出讽刺与不屑的笑容:“因为英国人怕打仗,害怕激怒法西斯国家而引发战争。”

周赫煊乐道:“这是逃避吧。”

“是的,逃避。”霍华德点燃一根香烟,“前段时间,英国国际联盟协会主持进行了一场民意测验,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99%的投票者赞同英国继续在国联倡导和平,99%的投票者赞同国际全面裁军,90%的投票者赞同废除英国空军,90%的投票者赞同禁止生产和出售军火。”

周赫煊听得目瞪口呆,英国人追求和平裁军很好理解,但支持废除本国的空军是什么鬼?

现在全世界都在进行空军建设,英国人居然想要废掉自己国家的空军!

周赫煊略带讽刺的苦笑道:“英国真是个追求和平的国度,本人佩服之至。”

30年代的英国,“和平主义”属于政治正确,在1936年的民意测验当中,甚至有90%的英国人表示,如果战争来临,他们将拒绝参战。

为了迎合所谓的民意,英国政客已经完全丢掉了脑子,一个个都化身为和平主义者。他们的施政理念是:只要能够不打仗,一切利益都可以牺牲,包括英国本国的利益——比如默许爱尔兰独立。

霍华德说:“所以,周先生千万要避免提及法西斯,现在法西斯在英国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你只需要控诉日本对中国的无耻侵略,控诉日本在中国的累累战争罪行。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由我们来解决,特别是财政部和军方,都坚决的站在我们这边。”

“等等。”周赫煊疑惑道,“现任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好像是最坚决的‘绥靖分子’吧,他就不怕激怒日本、挑起战争?”

“他首先是政客。”霍华德笑道。

“明白。”周赫煊也笑了。

身为英国财政大臣的张伯伦,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危机,他需要获得大财团的支持。英国的在华投资利益团体势力很大,沙逊家族只是其中一员而已,这些人都会逼着张伯伦出手。

不但如此,为了扩大英镑体系,提升英镑的国际地位,张伯伦也迫切希望把中国拉入英镑集团。

周赫煊他们此时最大的敌人,就是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这家伙为了“和平”什么都干得出来,为了避免激怒日本,他坚决反对英国独自帮助中国解决白银危机。

对于政客来说,屁股永远决定脑袋。

在这一点上,张伯伦表现得尤为明显。在20年代末,张伯伦担任外交大臣,主张出兵中国帮助北洋政府,因为北伐势力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和租界;在30年代中期,张伯伦担任财政大臣,又支持中国解决白银问题,甚至不惜激怒日本;到了30年代末期,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又立即化身为和平主义者,反对世界上的一切战争。

于是乎,张伯伦就得到了非常矛盾的评价,军方骂他消减国防开支,工党则将其称之为“战争贩子”。

“这是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帮助。”霍华德拿出一个文件袋。

周赫煊拆开一看,顿时高兴道:“谢谢,这些非常有用。”

文件袋里装满了日本侵华的证据,包括许多日军屠杀、虐待中国平民的照片,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搞到的。

这些资料公布出来,以英国人如今看待战争的态度,肯定要在舆论上全面支持中国。要知道,就因为反对战争,甘地都能在30年代的英国成为英雄,他干的可都是撬英国墙角的事儿。

第六百八十六章 好戏开始

周赫煊来伦敦的第一次学术演讲,被安排在伦敦大学历史系。

早晨八点,马珏就匆匆吃完早餐,跑到历史系的大教室占座位。她逃课了,因为她读的是政治学系,为了听讲座只能选择逃课。

跟着马珏一起逃课的,还有另外几个中国留学生。或许是这段时间报纸吹捧太过,导致周赫煊人气爆棚,他们即便早早来到教室,座位也依旧所剩无几。

“我们站着听,马珏你先坐。”一个男同学献殷勤道。

“对对对。”另一个男同学附和道,“第七排还有个空位,那已经是最靠前的了,马珏你快去坐那里。”

民国的女大学生数量稀少,能出国留学的就更少,还能入读伦敦大学的简直凤毛麟角。马珏是此时伦敦大学仅有的中国女生,再加上长得又漂亮,立即被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们奉为女神。

为了不打扰马珏的学习生活,那些男生甚至私底下达成协议:每人每月最多只能给马珏写一封情书,超过数量即被视为公敌!

历史上,马珏由于在北大追求者太多,绯闻都闹到了报纸上。她不堪其扰之下,都没毕业就宣布结婚,而且是嫁给一个普通的海关小职员,让无数仰慕者扼腕叹息。

现在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马珏不但没有嫁人,而且顺利完成学业,并跑来英国伦敦大学留学。

“咦,讲台墙壁上怎么多了一块大白布?”一个男同学说。

马珏也感到很疑惑,正待说话,突然又陆续进来几个带照相机的记者。很快,又有人抬着电影放映机进来,窗户上也被挂上了黑布,教室一时间变得光线黯淡。

“汤因比教授!”

前排有学生大喊,其他学生楞了一下,立即离开座位冲了过去。

汤因比这几年不仅在英国如日中天,在整个欧洲都名望巨大。就连希特勒,明年都要授予汤因比一枚“帝国总理勋章”。他此时正担任伦敦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教授,周赫煊来这里讲学,汤因比自然也要来听听。

汤因比身边还跟着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私人女秘书维罗妮卡,另一个是他刚刚招收的爱徒马丁·怀特(未来的国际关系学派第一代领袖)。

教室里又陆陆续续进来几个历史学家,都是伦敦大学的教授。

直到8点45分,周赫煊终于来到教室,身后是他的讲学助理于珮琛。

“周,好久不见!”汤因比热情地张开双臂。

“是啊,我的老朋友。”周赫煊笑着给了对方一个拥抱,又对维罗妮卡说,“你好,玛丽,你越来越漂亮了。”

维罗妮卡高兴道:“周先生,你越来越让女人着迷了。”

等自己的小秘跟周赫煊寒暄完毕,汤因比才介绍说:“周,这是我的学生马丁·怀特。”

“你好,周先生,我是您的忠实仰慕者!”马丁·怀特激动道。

“你好。”周赫煊有点小惊讶的看着对方,这年轻人是未来的一尊大神啊。

首节 上一节 699/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