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740节

胡适哀求道:“明诚,我这次来没有别的事情,就是想让你劝劝委员长,劝劝国府那帮主战官僚。你是诺贝尔大文豪,你是国际大学者,你说话肯定比我管用。这仗不能打啊,一打就没救了。你看中国那些带兵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宋哲元两年前还是全民称赞的抗日英雄,如今呢?在华北权势滔天,他不遵政令、勾结日本,居然还镇压爱国学生!我看等到日本人打来,宋哲元就是第一个投降的。连抗日英雄都这样,其他将领又怎么抗日?”

“全民抗战,众志成城,谁投降谁就自绝于人民!”周赫煊说。

“全民抗战?呵呵。”胡适冷笑,“抗日不过是噱头,喊抗日的都怀有异心。西北的红匪高呼抗日口号,结果呢,他们打的是阎锡山。两广的陈、李、白最近也在抗日,他们打的是中央军!日本都还没全面入侵,中国就自己打成一团了。等日本真的打来,举国不知有多少称王称霸者,等着被日寇逐个解决吧!要是大家能全民团结一致抗日,你以为我不想打吗?可怎么团结?啊,你告诉我怎么团结!”

胡适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几句话都是吼出来的。

周赫煊无法回答,他是穿越者,自然知晓答案。可却不能空口白牙的说服胡适,因为就眼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各方势力根本就没法合作。

“不必聊了,适之兄。”周赫煊摇头道,“我坚持自己的看法,我是主战派。晚上留下来吃饭吧,明天一道启程。”

“你自己吃吧,打起仗来就没得吃了!”胡适气冲冲的拂袖而走。

第七百二十五章 杀了吧

日租界,井上医院。

廖雅泉忐忑不安的等候发落,周赫煊要搬离天津的消息,她在半个月前就报告接头人了。这是必须做的事情,否则等到三乐堂人去楼空,廖雅泉会被直接视作叛徒。

“咔!”

门把手被旋开,三井次郎推门而入,身后还跟着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

三井次郎关门介绍说:“这是土肥原阁下派来的使者,李景诚君。”

什么“李景诚”,自然是特务化名,就跟廖雅泉的名字一样。

廖雅泉连忙起身握手:“你好,李先生。”

“你好,廖女士。”李景诚微笑道,“能具体说一下吗?为什么周赫煊要举家离开天津。”

“周赫煊认为华北是危地,大日本帝国的军队随时可能兵临城下。”廖雅泉说出早就想好的答案。

事实上,什么时候全面入侵中国,就连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

就像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一样,日本的外交政策同样没有长远规划,甚至他们的对外扩张计划都在见机行事。

但必须全面入侵中国,却是日本社会各界的共识。最近几年来,日本军工投资以每年1.5倍的速度在增长,去年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国家总预算30%,而陆军常备兵力也增加到了40万人,并且随时可以拉出300万人的后备部队。

如此肆无忌惮的扩军备战,傻子都知道战争无法避免。

若日本扩军计划到了极限,那他们不打也得打,因为经济根本撑不住。以汪兆铭和胡适为代表的“主和派”,完全忽视了日本的具体情况,日本哪个内阁官员敢阻拦战争,直接就是被军人撕碎的下场。

“周先生是人杰,他目光长远,已经看穿了一切。”李景诚由衷赞赏,随即又问,“完全没有说服的可能吗?”

廖雅泉道:“无法说服,他是极端的爱国主义者。”

“那就杀了吧。”李景诚拿出一瓶药,介绍说,“这是帝国的最新产品,长期服用能够造成心律失衡。当服用者遇到剧烈的情绪波动,就能诱发急性心脏病,很难抢救,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这就是国际大学者的待遇,普通人,杀了也就杀了,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到了周赫煊的层次,日本人想暗杀都得考虑后果,必须把嫌疑撇清才行。

“杀了?”廖雅泉心中大惊,问道,“军部不是让我长期潜伏吗?周赫煊如果死了,那我的任务怎么办?共济会的秘密还没找到呢。”

“不能等了,周赫煊对帝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这种人必须清除掉。”李景诚说,“至于你,在周赫煊死后,你可以继续潜伏,周赫煊遗孀的身份很难得。”

“共济会呢?”廖雅泉问。

李景诚说:“帝国的扩张计划,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共济会什么的,以后慢慢再查,并不急于一时。”

廖雅泉吓得浑身冰冷,强自镇定地转移话题:“这种药需要多久能见效?”

“每天一片,我给你的那瓶药,足够周赫煊服用三个月。具体多久能见效,要看服用者的身体状况。”李景诚说着又拿出一张纸条,“如果周赫煊吃完一瓶都没死,那就去武汉找这个人,他是你离开华北后的单线接头人。”

“好……好的。”廖雅泉连忙把纸条收起来,问道,“土肥原阁下还有什么指示?”

李景诚语气冰冷地说:“不该问的,你不要多问。”

“是!”廖雅泉连忙低头。

土肥原贤二去年成为北平特务机关长,相当于日本在华北地区的特务头子。这家伙兴风作浪,妄图制造华北五省自治,结果酝酿出一个叫做“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怪物。

日本人明显没有实现既定目标,南京政府也因此彻底失去对华北的控制,张学良的东北军也进一步被削弱,真正的获利者是“抗日英雄”宋哲元。

如今“冀察政务委员会”已经成为华北最高统治机关,名义上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但军政大权都掌握在宋哲元手中。

宋哲元一边拉拢东北军,取得张学良的支持,一边拉拢皖系和直系旧军阀。同时他又排挤中央政府势力,跟日本人若即若离,最终把华北搞得类似于北洋时期的状态。

用一个字来形容:乱!

这位举国赞誉的“抗日英雄”,已经变质了。或许是被时局所逼,或许是个人野心膨胀,宋哲元现在就是个地方军阀头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跟日本合作那种。

好在宋哲元还有基本的底线,投敌当汉奸这种事,他绝对做不出来。或者说,即便宋哲元想当汉奸,他手底下的将领也不会同意,因为宋哲元势力能够扩张,完全得益于“爱国抗战”的美名。

宋哲元若是投敌,他的人设就崩了,他的军心就散了,将引来中央军和东北军的联合围剿,并且内部也会有无数爱国将士反戈一击。

站在老蒋的立场来看,估计恨不得宋哲元马上当汉奸,中央军就能师出有名直接讨伐。

胡适这种主和派为什么看不到中国胜利的希望?

因为局势太烂。

西北的内战已经打成一团,华北这边又是宋哲元做大,西南的军阀听调不听宣。两广的军阀以“抗战”名义出兵,直逼两湖和江浙地区,中央军主力此时正在全力平息“叛乱”。

拿什么打?打个屁啊!

所以说张学良居功至伟呢,只一个“西安事变”,就能抹去他以前的所有过失。没有张学良逼蒋抗日,造成民族统一战线的既定事实和社会舆论,日本全面侵华以后,中国人估计还在忙着打内战,老蒋的中央军根本就不敢调去抗日。

至于土肥原贤二,此人已经回国晋升了,目前并未待在中国。

首节 上一节 740/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