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31节

就在几年前,陈绍宽还踌躇满志,想要打造一支“世界领先”的海军,然而现实的铁锤狠狠砸在他脑门上。

首先是海军内部问题,派系斗争严重,别说陈绍宽,就连常凯申都毫无办法。

至1937年,中国海军共有四大派系——

第一,以陈绍宽为首的福建派,力量占到海军总体的三分之二。这些福建系军官飞扬跋扈,贪污成风,盘根错节。陈绍宽有一次看不惯了,规定舰长到海军学校学习时,只能带所辖军舰的二成以下公费做活动费。结果20多位舰长联合造反,把状告到老蒋那里,说陈绍宽不该聘用日本人当老师,气得陈绍宽直接辞职。

第二,是张学良手下的东北系,战斗力和武器装备都很强。东北系海军已经投靠中央好几年了,但根本不听话,把陈绍宽的命令当屁放,只听常凯申和张学良的指挥。

第三,就是所谓的广东系,大部分都是平定两广后归附中央的。广东系海军以小舰艇为主,在陈绍宽看来就是一群土包子,并且还是顽固不化的土包子,完全不把海军部放在眼里。

第四,是抗战期间崛起的电雷系,出自老蒋创办的电雷学校——海军中的黄埔军校。此时的电雷系还很稚嫩,刚刚毕业的学生嘛,只能当中低级军官。但这些是老蒋嫡系,代表着海军未来,跟陈绍宽尿不到一个壶里。

如此派系林立之下,陈绍宽完全无法施展手脚,甚至他自己都被迫卷入派系斗争当中。作为福建系的首领,陈绍宽需要以福建系为筹码,压制其他派系让他们听话。而福建系军官,又以此为筹码,转而向陈绍宽施压,索取更多的好处和利益。同时,福建系、东北系和广东系海军,又深为忌惮年轻锐气的电雷系,三个派系非常默契的联手压制电雷系军官发展。

海军当中有派系很正常,但派系斗争影响到海军的正常发展,那就实在有些太过分了。

长此以往,陈绍宽自己都变成了派系好手,他带领海军起义投诚共党之后,还在玩那套“非福建人不得当舰长”的老把戏。

老蒋对海军乱象也是看不惯的,所以疯狂发展培养电雷系新人。直至抗战初期,东北、福建和广东系在战斗中损失惨重,老蒋趁机对海军大换血,一个个年轻的电雷系军官迅速上位。

除了派系斗争,中国海军更严重的是缺乏军费。海军是烧钱的军种,没钱还发展个屁啊,北伐胜利之初,老蒋高呼建设一流海军的口号,结果十年过去都没换几条新舰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陈绍宽不是巧妇,他只是个中规中矩的家庭妇女。

在此,作者君想起一句戏言,是讲20世纪两大传奇兵种的:苏联海军上岸,中国陆军下海。

好吧,我们不该拿解放军海军前辈开玩笑……

除了特使团以外,还有宋美龄、宋霭龄、宋子文、何应钦、王正廷、徐世英等200多人到会。宋子文和王正廷是老熟人,纷纷过来跟周赫煊打招呼,不多时宋美龄也加入了聊天行列。

终于,欢送会正式开始,常凯申上台致辞。他讲了一大堆废话后,说道:“孔特使年来为国尽瘁,对实业财政经济各方面均有功绩,尤其在财政上之功绩,为民国以来第一人,此次代表国家赴英参加英王加冕礼,行将出国,本人特表示欢送!”

听到常凯申大肆表扬孔祥熙,将其誉为民国以来财政功绩第一人,周赫煊忍不住扭头看向宋子文。

只见宋子文面露冷笑,脸上的讥讽之意,根本就不加掩饰。

常凯申又说:“我还要特别提到周副使,周副使名扬海内外,对四川赈灾亦是倾尽全力,为民国不可多得之贤才。另外,周副使还是英王乔治六世的至交好友,此次参加英王加冕礼,还需周副使多多出力,让中国与英国结下深厚国际友谊。”

致辞结束,又是勋章和委任状颁发仪式,特使团全体正式成员,都要得到一份委任状和勋章。

本来,这次颁发的勋章属于纪念意义,只是普通的特别纪念章。

孔祥熙得到纪念章以后,感觉很没意思,便悄悄找到老蒋提要求,让老蒋颁给他最高文职勋章,好戴着去伦敦增加特使体面。老蒋便对坐旁边的行政院政务处长何廉说:“何处长,你就关照一下,给孔博士颁发勋章。采玉、卿云或中山章都可以,要最高级别的。”

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的任何勋章,都需要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并通过,然后送到主席林森那里,由国家元首林森亲手颁发,或是由林森派遣专门人员颁发。

但常凯申下了命令,何廉只得连夜通知有关部门,赶在使团出发前把勋章交给孔祥熙。

跟周赫煊以前拿到的一样,孔祥熙这次得到的是一等卿云章。只不过嘛,一个是老蒋主动颁发的,一个是自己找老蒋讨来的。

周赫煊总算见识到山西老财主的做派,孔祥熙不但找老蒋讨勋章,连其子女一起出访英国,也是在欢送会上找老蒋要到的名额(宋霭龄作为特使夫人是有名额的),理由是:让小辈开开眼界。

带子女出国不算什么,如果孔祥熙自己掏钱,随船一道前往即可。但他偏要弄到正式随团名额,一应费用都花公款,简直让人无法直视。

一个财政部长兼大资本家,居然连儿女出国的钱都省,真是越有钱越抠门啊!

对于这种行为,宋子文在会后找周赫煊大肆吐槽,讥讽孔祥熙是“中国当代葛朗台”。

周赫煊哈哈大笑,跟宋子文一起走出会场。

扬子饭店在宝善街,宋子文公馆在鸡笼山,两者离得不远,都位于玄武区。

眼见着宋子文把周赫煊请上车,负责盯梢的黑龙会成员顿时傻眼。由于黑灯瞎火的,他们根本没看清周赫煊上了谁的车,一时间不知是否该执行计划。

黑龙会的头目害怕节外生枝,只得更改行刺时间,决定等明天上午再动手。

这玩的都是什么鬼?

计划一变再变,害得行刺人员蹲街边白吹了几个小时冷风,晚上回家就直接感冒发烧了。

第八百一十二章 咳咳咳

“啊嚏!”

张万腾站在路边吃着油条,不时掏手绢打喷嚏,喉咙肿疼得想把扁桃体吐出来。

春天万物复苏,各种病毒也在复苏,张万腾就不幸中招,染上了春季流行性感冒。此时他发着微烧,全身乏力,咽干喉痛,幸好日本西医给力,否则今天早上都起不来床了。

张万腾腋下夹着个公文包,里面装了四枚炸弹。对于行刺活动,他只是个初哥,连怎么击发炸弹都是刚学的。

张万腾的父亲是日本老间谍,甲午战争期间就在天津活动,直到15岁生日那天,张万腾才知道自己是中日混血。然后,他被送往上海同文书院,接受了两年的间谍培训,随即加入孙传芳的部队搞后勤,负责为日本提供政治经济情报。

直到孙传芳势力覆灭,张万腾已经当上了某部的后勤处长,跟着部队一起投靠南京国民政府。就在此时,张万腾患上了严重肺病,在家休养足足一年,错过了仕途晋升的最好时机。

十年过去,张万腾岁月蹉跎,只在江宁县当一个小小的副科长。他每天上班下班,妻子贤惠,儿女双全,若非定期给接头人递送情报,他都快忘了自己的间谍身份。

像张万腾这种日本间谍,在中国数不胜数,他们的情报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这些情报要送到特高课去汇总,但特高课行事粗暴,手段低劣,往往汇而不总,一股脑的发往总部沾灰尘。有时候信息太多,又不能抓住重点的话,那等于是没有得到信息。

英法两国的驻华官员,就经常嘲笑日本间谍机构,认为日本人花十分金钱、十二分精力,却只能做出五分的成绩。

报效大日本帝国?

张万腾早就没了那分精神,他只想好好过日子,就连平时递送情报都很敷衍。

但黑龙会和特高课派他去行刺,让他当死士,张万腾却必须照做。听从命令,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他对此不敢违抗,否则他和妻子儿女都要遭殃,他远在天津的老母亲也会遇害。

首节 上一节 83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