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58节

周赫煊现在能做的,只是给川军将士发一身新衣服,别让他们在寒风中穿着单衣客死他乡。

九月一日,成都。

邓锡侯召集第四十五军出川官兵,做最后的动员训话:“一二五师的官兵扬言,不发清所欠薪饷就不出发。你们的欠饷是该发清的,但我真的拿不出来……日寇侵我国土,杀我同胞,抢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全国一致请缨杀敌,我们军人的天职就是为全中国人民,出川抗日。前线情况,急如星火,怎么能说要发清欠饷才出发呢?”

数万官兵站在烈日下,默然无语。他们身体瘦削,穿着褴褛的单衣,脚踩破旧的草鞋,似乎被风一吹就要倒下。

邓锡侯大声问道:“你们是等发欠饷,还是马上出发?”

突然,全体军官带着士兵应道:“愿立即出发杀敌!”

“很好!”

邓锡侯露出笑容,对周赫煊道:“周先生,你来讲几句嘛。”

周赫煊心情沉重的走上台,说道:“现在是九月,等你们走到北方,就已经是晚秋了。北方的气候很冷,只穿一件单衣能冻死人。兄弟我一介书生,没有本事上战场杀敌,只能在后方聊表心意。我今天带来了六万套棉衣棉裤棉鞋棉帽,大家散会后各自去领取。另外,家里面实在困难的兄弟,请一会儿到我这里来登记。我会派人去实地调查,帮那些贫困的家属安排工作,保证不让英雄在前线流血,而英雄的亲人在家乡挨饿受罪。若是谁战死了,他的孩子我来养,我还要让孩子们读书成才。我周某人说到做到!”

这番话说出来,数万官兵顿时展露笑颜,甚至有人大喊:“周神仙硬是要得,周神仙万岁!”

全军欢腾,士气高涨。

邓锡侯见此情形,高兴之余又忍不住说道:“周先生,惭愧啊,还要让你破费。”

周赫煊低声告诫道:“去了北边,当心中央军使诈。川军要抱团,不要被别人打散,切记,切记!”

“我晓得了,多谢周先生的忠告。”邓锡侯点头说。

周赫煊不禁一声暗叹,真到了前线,恐怕就由不得邓锡侯做主了,一旦他反对就是违抗军令。

一箱箱的棉衣、棉裤、棉鞋、棉帽,被后勤人员抬到校场,都是周赫煊的被服厂和鞋帽厂所生产,数万官兵闹腾着排队前去领取。

许多领到衣物的川军士兵,当场就顶着36度的酷热,喜滋滋的穿着新衣服显摆炫耀。

“咦,都是好棉花做的,冬天穿起来肯定热乎。”

“巴适,硬是巴适,老子活了二十几年,还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这身衣裳穿起上战场,死了也值得哦。”

“二哥,你看我穿起这身抻不抻展(帅不帅)?像不像新郎官儿呢?”

“歪眉斜眼的,抻展个锤子。你龟儿子婆娘都讨不到,还想当新郎官儿,怕是瞌睡还没睡醒哦。”

“排长,我想问你个事情。”

“啥子事嘛?”

“这身衣服可不可以拿回家哦?”

“拿回家做啥子嗯?”

“我妈没穿过好衣裳,我想拿回去给她老人家穿。”

“……”

第八百三十六章 内情

九月五日,成都少城公园人山人海,旗帜飘扬。四川各界代表和老百姓,自发前来送他们的子弟兵出川抗战。

刘湘、邓锡侯等人先后讲话,轮到唐式遵发言时,他一把推开麦克风,全凭嗓子大吼:“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本人近日作诗一首,以表抗战之决心: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啪啪啪啪啪!”

公园内掌声如雷,数万军民热血沸腾。

周赫煊仿佛在看一场悲壮的滑稽戏,今天在场的诸多川军将领,虽然表现得慷慨壮烈,却一个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就拿以诗明志的唐式遵来说,此君绰号“唐瘟猪”,在川内跟范绍增齐名。一个唐瘟猪(笨猪),一个范哈儿(傻儿),连起来就是“瘟猪不瘟,哈儿不哈”。

唐式遵和刘湘有近二十年的交情,被视为刘湘的绝对支持者。但当刘湘在前线病重之时,他立即跟老蒋勾结起来,想要挤掉刘湘心腹潘文华,谋夺川军的军事指挥大权。

唐式遵如此,而刘湘呢?

往往我们在谈川军的时候,总免不了为尊者讳,把刘湘的形象描绘得伟光正。事实上,刘湘在抗战中的小动作也很多,比如为了继续掌控川军,暗中联合宋哲元和韩复榘以制衡老蒋。

韩复榘之所以被老蒋当靶子杀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跟刘湘有勾结。

当时由于老蒋的手段过于狠毒,把各路川军搞得分崩离析,刘湘被逼急了只能选择反抗。刘湘的计划是:川军封闭入川要道,不让老蒋率部进川。韩复榘率部撤至南阳、襄樊和汉中一带,而宋哲元退守潼关以西,三方势力联名通电倒蒋。

这些都被老蒋看在眼里,于是,刘湘被软禁,韩复榘被枪毙,宋哲元被撤职。

幸好刘湘在关键时候病死了,否则后果难以想象,抗战形势必然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以至于在刘湘病逝之后,中央军高层一边沉痛哀悼,一边欢欣鼓舞。他们认为刘湘一死,则抗战可胜,刘湘活着才是抗战最大的麻烦。

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的原话说:“近日刘湘作古,正是天意给国人留下生机。”

在川军抗战之初,刘湘并没有亲自出川指挥,他必须先安定好后方。老蒋为了逼刘湘离开老巢,即把川军两个集团军调离建制,吓得刘湘赶紧飞去南京,要求担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

当时刘湘已经病入膏肓,秘书长邓汉祥劝他安心养病,不要亲赴前线。

刘湘是这样回答的:“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不甚光彩,今天有了抗战的机会,不能不尽力报国,争取个人在历史上的篇幅。而且我这次调出去的军队,约占全部半数以上。如果我不亲自去指挥,不到半年就会被老蒋分化消灭了。”

在关于川军的史料中,往往只提到前半句,而省略了后半句。

刘湘这种进退维艰的局面,早在几年前就注定了。因为他这个“四川王”,不是靠自己实力当上的,而是老蒋有意安排扶持的。没有老蒋的支持,就没有“四川王”刘湘。

一二八事变之后,常凯申就意识到中日两国必有一战,于是谋划着打造“川黔陕抗战大后方”。

当时刘湘虽然打败了刘文辉,却没能力灭掉其他小军阀,他无力登上“四川王”宝座,只能勉强当一个“川军盟主”。邓锡侯、潘文华、王瓒绪等人,虽然名义上属于刘湘麾下,却有自己独立的防区,并统揽防区内的军政事务。

首节 上一节 858/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