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69节

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出现不同规模的民间援华活动。不知道希特勒怎么想的,德国明明已经和日本结盟,却在南京陷落以后,秘密支援中国一批武器,其中包括I型坦克和重火炮。

中日战争初期,德国派来中国的军事顾问,也一直没有撤走。直到全面抗战爆发足足一年,德国迫于日本的外交压力,才撤回了大批援华顾问。但依然有一些留下来了,甚至成为中国的现役军官。比如参与指挥常德会战的弗兰克·霍布里希上尉,就与中国守军共进退,在1943年11月英勇牺牲,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少将。

在希特勒的自传当中曾提到,他穷困潦倒的时候,曾受一个中国家庭无私帮助,那中国人姓Cheung,音译有可能姓张,也有可能姓程。由此,希特勒对中国印象极佳,甚至有过想和中国共分天下的传言。

当然,这些传闻很不可靠,不知出自哪本地摊文学。但希特勒对中国很暧昧是真的,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德国是欧美诸国最积极站出来调停的,前后调停了三次,可惜调停内容太过苛刻。

跟德国比起来,抗战初期对中国支援力度最大的当属苏联。

苏联以志愿军的形式,在1937年底就派航空队进驻南京机场。这些苏联飞机涂着中国军徽,与日本空军在南京鏖战数日,1月5号又来到武汉参战,飞往芜湖击落日机六架。

苏联之所以帮助中国,是因为英法美怂恿德国进攻苏联。而德国虽然暂时不愿与苏联正面对抗,却在怂恿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好让苏联自顾不暇,方便德国在欧洲的扩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苏联和中国是朋友。

1月10日。

常凯申、白崇禧从武昌前往开封,此行目的是惩办韩复榘,韩某人离死不远了。这位死得也算活该,抗战初期差点当汉奸——答应山东保持中立,老蒋得知此消息,连忙安抚他做了第五战区副司令官。

在战争期间,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数次拒不执行中央命令。加之韩复榘又跟刘湘搅在一起,老蒋对其已经忍无可忍,这趟非要杀鸡儆猴不可。

驱车抵达火车站,常凯申和白崇禧坐进了专列。

几分钟后,常凯申望着外边惊讶道:“这长江大桥何时开通的?”

副官回答道:“建桥人员加班加点抢工期,于凌晨四点钟正式竣工,半夜就有一辆火车试运行。”

“这桥修得及时啊!”常凯申感慨道。

平汉线连通北方,粤汉线连通南方,唯独在长江天险面前中断。以前火车过江,需要靠大型驳船转运,至少要耽误一个半小时。如果遇到运输任务繁重的时候,耽误半天到一天稀松平常,火车排队登船等两天都有可能。

现在武汉长江大桥一通,立即让运输效率成倍增加,大大缓解了战时运输困难。

副官笑道:“听说周先生为了赶修桥进度,特地追加了100万大洋投资。”

常凯申点头说:“周明诚对国家还是有贡献的。”

常凯申说完就开始看报刊杂志,虽然每天忙得不行,但他还是在坚持读报。看了一会儿报纸,常凯申又翻开《非攻》杂志,重要内容都被秘书标记好了,他直接翻开即可。

这期《非攻》的头号文章,正是半个月前周赫煊在大学讲课的内容。

常凯申读得连连点头,直看到周赫煊谈美国外交策略,才突然皱眉,复又松了口气。他有些恼怒美国支持日本,又对美国未来的参战颇为期待,读罢说道:“给健生(白崇禧)看看。”

白崇禧就在隔壁车厢,副官连忙把杂志拿过去。

白崇禧把文章读完,跑来常凯申的车厢说:“虽是书生之见,却也有几分道理,至少能坚定国人的抗战信心。”

“是啊,现在最缺的就是信心。”常凯申唏嘘道。

虽然在淞沪会战之后,国内“主和派”少了许多,但真正有信心的却没几个。

比如国党元老张群,就是这样劝常凯申的,大致内容如下:不能接受德国调停,因为条件太苛刻,一旦接受,则中央政府威望尽失。中国应该先打仗,打败了再议和,到时候无论怎么议和,老百姓都可以理解,也不会太过敌视中央政府。

好嘛,张群也是主战派了。可惜他这个主战派,却是奔着战败议和去的……也总比汪兆铭强。

不可避免的,周赫煊那篇文章在《非攻》杂志刊载以后,立即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有人说他太武断,有人说他不该把美国想得那么龌龊,也有人把文章当学术问题讨论。但更有许多人因此坚信美国必然参战,只要中国能够坚持抵抗,届时必然能够依靠美国赢得胜利。

于是乎,在主和派和主战派之外,中国又出现了“美援派”。这一派主张坚持抵抗,尽可能的把时间往后拖,拖到美国加入战局即为胜利。

在火车专列抵达开封之后,常凯申突然对副官说:“给林主席拍电报,让他任命周明诚担任访英特使。他跟英王乔治六世关系好,怎么也得再弄些援助来。”

仗打起来,花钱如流水。

孔祥熙去年弄来的国际借款,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老蒋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在搂钱。

第八百四十九章 空壳元首

中华民国的主席林森,此时也住在李子坝,距离周公馆约有二里地。

跟周公馆的奢华高档不同,林森住在普通民宅,家中佣人和侍卫也不多。若真有心怀不轨者,派几个枪手即可把林森给解决,比暗杀如今的部长级高官要简单得多。

放在整个民国的官场,林森都算是特立独行者。这位老先生无妻无子,孑然一身,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平时出门只带司机不带侍卫,唯一的爱好就是收藏古董,同时还笃信佛教。

当初,常凯申、汪兆铭和胡汉民斗得厉害,汪、胡二人联手逼迫常凯申下台。

常凯申在下野之前,想要安排一个放心的国家元首,当时备用人选有二,即蔡元培和于右任。

老蒋是比较满意于右任的,可惜胡汉民坚决不同意,而蔡元培当主席的反对者也很多。最后还是陈铭枢推荐了林森,因为林森在国党之中不属于任何派系,而且资历深厚,喜欢清闲,不爱揽权。

如此人物,自是最佳傀儡人选,常凯申、汪兆铭和胡汉民都非常认可。

于是,林森就此成为中国元首,一直到他出车祸死去。

今天主席先生的早餐,是一碗小米粥,就一碟咸菜。他对吃喝穿没有特别要求,初来重庆时,规定府上每天可买一斤肉。到后来物价飞涨,就只能每天买两角钱的肉——厨师对此很苦恼,因为抗战中期的两角钱,只能买二指宽那么一丁点,肉太少不知该怎么做菜啊。

许多文献里说林森不吃肉,应该是错误的,他只是吃得不多而已。

前几天收到老蒋的电报,让林森任命周赫煊做访英特使。林主席知道周赫煊不好请,所以没有直接任命,而是亲手写了一副“抗战必胜”的墨宝准备相赠。

林森现在也只剩下这么一个作用了,到处高呼抗战必胜口号给国人鼓劲,他半个月前的元旦致辞是这样的:“我们要求的是最后的胜利,必须要长时间的抗战……我们要拖延敌人的战争时间,消耗敌人的兵力财力,使敌人的经济机构,军事形势,一齐崩溃。此次国府迁渝,就是我们长期抗战的决心……从抗战中达到最后胜利的目的!”

将昨天刚刚裱好的墨宝包装起来,林森没有立即出门,而是向家中的佛龛上了一炷香,然后走进他的私人古董收藏室。

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古董当中,赫然陈列着一具骸骨,能把不知情者吓得毛骨悚然。

林森拿起一方丝绸手绢,走到骸骨旁边,认真擦拭着每一节骨头,皱纹密布的老脸上写满了柔情。

这具骸骨的主人,正是林森青梅竹马的表妹。

首节 上一节 869/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