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79节

走在半路上,他们突然看到有一支数百人的游行队伍,人们高举着“抵制日货”、“反对暴行”、“维护正义”、“对日绝交”的标语。在队伍前方,还有许多穿着教会服装的人,正在沿途发放宣传单。

一个穿着时尚的贵妇刚下车,就被教士拦住发传单说:“美丽高贵的太太,请你不要购买日本丝袜。你购买的每一双日本丝袜,都是在向恶魔提供支持。那些恶魔正在遥远的东方大肆屠杀,他们杀害无辜的平民,甚至杀害孕妇和儿童。这是上帝所不允许的,这是对上帝的亵渎,他们必将下地狱!”

贵妇有些被吓到了,接过宣传单连连点头:“好的,我不会再购买日本丝袜。请你让一下,好吗,我还要去给丈夫买生日礼物。”

游行队伍越来越近,于珮琛高兴地说:“先生,你看到了吗?好多美国人支持中国抗战!”

“看到了,这些美国人理应获得尊重和敬佩。”周赫煊点头说。

事实上,周赫煊很怀疑那个教士的出发点,别的商品不提,偏偏侧重于抵制日本丝袜。这里面没有美国丝袜商的支持,打死周赫煊都不相信。

此时尼龙丝袜虽然已经被发明出来,但还没有正式发售,市面上行销的都是传统丝袜。而日本作为产丝大国,其生产的丝袜质量极高,深受美国女性的喜爱,把美国本土丝袜打得节节败退。

至少,美国的丝袜制造商,是坚决支持抵制日货运动的。在他们看来,直接跟日本断绝贸易往来,才是美国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相比起美国资本家的背后支持,英国资本家已经自己赤膊上阵了。因为英国在中国的投资太多,日本侵华对他们造成严重损失,于是无数英国商人团体上蹿下跳,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家公司: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壳牌石油英国分公司和英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这些英国公司一边组织宣传和捐款,一边对英国政府施压,他们指出:“英国政府必须意识到,如果不对日本运用所有武器——包括威望、财政、资源,以及稀缺物资和对市场的控制——日本必然占领中国,届时日本对英国在华利益的清算,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都不用中国出面寻求帮助,利益受损的英美资本家们,就已经在对各自政府提出抗议,并自发开展各种形式的援华运动。

或许是看到轿车内有几个亚洲面孔,游行队伍把周赫煊的车子团团包围。一个教士过来敲响车窗,问道:“你们是日本人吗?”

“不,我们是中国人。”周赫煊说。

教士说道:“先生,希望你没有撒谎。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我对你表示同情和鼓励,希望贵国能够取得战争胜利。如果你是日本人,那么请坚守正义,听从上帝的指示,为抵制不义战争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谢谢,我代表中国人民感谢大家的帮助。”周赫煊诚挚地说。

教士这才走回游行队伍,对其他人说:“车里坐的是中国人,他们向我们表示感谢,让我们为了正义继续前进吧!”

很快,游行队伍来到一家日本商店,有人突然喊道:“砸了它!”

教士连忙制止,大喊道:“不要使用暴力,我们是和平游行。不要使用暴力……”

许多游行者根本不听劝,三五成群地冲进日本商店,把橱窗玻璃砸得稀里哗啦。其中还混入些不法分子,他们飞快抢走店内的商品,就像是劫富济贫的草莽英雄,大笑着殴打店员,离开时甚至在商店里放了一把火。

为啥短短的一年时间,日本卖到美国的商品额就下跌26%?看看眼前的遭遇就知道了,卖日货有被砸被抢的危险,导致日本商店在美国迅速减少。

美国人民还是很给力的,周赫煊必须给他们点个赞。

第八百五十九章 国际友人

为了拿到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资料,周赫煊先是联系《读者文摘》和《同学》杂志。因为在后世的历史资料里面,这两份刊物,是最先报道南京大屠杀的美国媒体。

然而,周赫煊感到很失望,因为两家媒体能提供的资料非常少。他们只有少量屠杀照片,剩下的全是文字描述,而且描述极为片面零碎——让人震撼的四部大屠杀纪录片暂时还没寄回美国。

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日寇在进行大屠杀的同时,对西方人非常忌惮,并禁止白人在南京城内随意走动。因此,现在欧美各国虽然有大屠杀报道,但都是以个人视角来讲述,对屠杀的规模还没有概念。

现在欧美各国已确认南京有屠杀平民现象,并推测无辜受难者大概上万人。也有说几千的,还有说几万的,反正众说纷纭。没人敢推测受害者数目已经超过5万,更别提30万,因为那已经超乎了正常人的想象。

在《读者文摘》的指点下,周赫煊开始联络各地教会,因为关于大屠杀的信息,媒体也是从教会那里弄来的。

连续走访了好几个州的教会,周赫煊得到大量一手资料,主要以信件的文字描述为主,照片加起来不超过一百张。而且,这些照片都是偷拍的,基本属于街头屠杀照,没有那种几千几万的大规模屠杀照片。

不论如何,这些都是未来的审判证据。

周赫煊不但拿到资料复件,还在每一份复件上边,请求当地教会以及目击者的亲朋好友签名,让这些复件更具可信度和法律效力。

走访了好几个州以后,周赫煊感觉速度太慢。于是他拍电报给驻美大使馆,让各州的中国领事馆帮忙,从而搜集到全美40多个州的教会信息,陆陆续续已经寄往华盛顿的大使馆。

周赫煊这次要拜访的传教士,是一对亲兄弟,分别叫亨利·普利兹和法兰克·普利兹。

之所以要找这兄弟俩,也是教会指点的——他们要在纽约成立援华组织,即“美国不参与日本侵略委员会”。为了让这个组织更具影响力,他们还说服了美国前国务卿史汀生,担任委员会的名誉主席,因此这个组织又被称为“史汀生援华委员会”。

“史汀生援华委员会”是中国全面抗战前期,美国本土最大的援华组织。他们通过不懈的宣传和努力,召集了数十万人不断向美国政府、美国商人写抗议信。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有10万2千名清教徒,要求美国政府对日禁运,并把美国的抵制日货运动推向巅峰。

面对整个美国教会力量的施压,连罗斯福和大财团都扛不住,再加上国际形势的转变,罗斯福终于选择废除美日贸易协定。

此时此刻,“史汀生援华委员会”还没正式建立,但前国务卿史汀生已经答应做名誉主席,连委员会的总部办公地点都选好了。

说起史汀生,就不得不提“史汀生主义”,即“不承认主义”。

史汀生在当国务卿的时候,是极度推崇美国孤立外交的。对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史汀生既不承认日本侵华的合法性,又不采取任何措施予以制止,反而与日本达成秘密谅解。在此后十年间,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都被当做美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现在史汀生下台了,一介白身,只担任罗斯福的特别顾问。他又开始鼓吹对华援助,并极力劝说罗斯福参战,结果还没等美日战争爆发,这家伙就已经做了美国战争部长。

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大兄弟玩得很溜。

“周,我们又见面了!”史汀生张开双臂,跟周赫煊来了个热情拥抱。

周赫煊笑道:“你好,史汀生先生,感谢你为中国抗战而奔走。”

没错,周赫煊和史汀生认识。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福特剧院观看梅兰芳演出,当时还聊了一阵周赫煊的《大国崛起》(相关情节在314章)。

史汀生笑着介绍说:“周,这位是亨利·普利兹,这位是法兰克·普利兹,他们都是我的老朋友。”

普利兹兄弟俩已经50多岁了,身上穿着教会服装,脸色颇为严肃的跟周赫煊握手。

“我代表中国人民,感谢两位先生!”周赫煊由衷地说。

如果没有普利兹兄弟整合教会援华力量,并不断向美国政府施压,恐怕美国对日禁运的时间还要往后拖,中国的抗战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亨利·普利兹说道:“帮助中国是应该的。我曾在清华大学当了七年老师,我弟弟法兰克也在金陵大学当了五年老师。我们在中国居住了十多年,一直到日本进攻南京,我们都还在中国居住。中国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那里有太多的朋友,我希望为中国的朋友尽一份心意。”

法兰克·普利兹愤怒道:“周,你知道吗?我在南京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暴行!他们到处强暴妇女,杀害平民,还把西方人像猪猡一样驱赶,就是怕西方人曝光他们的残暴。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看着日军在寒冷的冬天抢走穷人最后的衣物,看着日军把放下武器寻求避难的中国军人,以及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看着他们被带走,被当成练习刺刀的活靶子!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日军闯入国际安全区,十几个中国妇女跪在我面前,请求我帮助她们。但我却无能为力,我想要跟日军理论,却被日军推倒在地。那个日本军人,大笑着在我面前践踏美国国旗,然后用刺刀挑着星条旗嘲笑我,当着我的面把可怜的妇女们抢走……”

说着说着,法兰克·普利兹就哽咽起来,滚烫的泪水溢出双眼,他抽泣道:“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场景,到处是死尸,到处是鲜血。既使是回到了美国,我也无数次在梦中惊醒,梦到那些可怜的中国人向我求救,而我在梦里却不能说话、不能行动,我就像是一个无能的活死人!”

首节 上一节 879/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