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891节

常凯申转头看去,却见侍从秘书正站在那里,手里还握着一封电报纸。他立即说:“有什么事等吃完饭再说,没看我正在招待陈先生吗?”

侍从秘书说道:“总座,美国急电。”

陈嘉庚连忙劝道:“蒋总裁请先办公,正事要紧。”

常凯申这才说:“进来吧。”

侍从秘书把电报纸递过来,凑近了低声概述:“美国借款谈成了,9000万美元。”

“真的?”

常凯申喜形于色,拿着电报看了又看,对陈嘉庚说:“陈先生,有大好消息,美国答应支付9000万美元的援华借款!”

“那太好了!”陈嘉庚也顾不上身份礼节,下意识就朝常凯申那边蹭,探着头要去看电报内容。

估计是想起什么,常凯申收起笑容说:“9000万美元,只能解燃眉之急,政府的资金依旧紧张啊。”

陈嘉庚立即会意,说道:“我一定会尽量筹措。总裁,美国答应援华借款,是不是说明美国打算支持中国抗战了?”

常凯申高兴地点头说:“确实如此。美国害怕激怒日本,一直不愿对中国借款。此次桐油借款谈判成功,那9000万美元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却是美国的态度转变。”

陈嘉庚笑着端起酒杯:“总裁,夫人,我敬二位一杯,预祝中国抗战胜利!”

常凯申自从当初染上淋病以后,便发誓不再饮酒。此刻他把酒杯里的开水倒掉,换上一杯白酒道:“我先干为敬,祝中国抗战胜利!”

三人正喝得高兴,突然又有个侍从秘书敲门:“总座,美国急电!”

“快拿过来。”常凯申笑着放下酒杯。

侍从秘书低声道:“周先生的私人电报。”

常凯申低头仔细阅读,脸色阴晴不定,随即放下电报纸开始思考利弊。

陈嘉庚连忙问:“蒋总裁,可是美国那边出了什么问题。”

“不是什么大问题。”常凯申摆手笑道,“来,陈先生,咱们接着吃菜。”

陈嘉庚非常有眼力劲,起身抱拳说:“总裁,我还是先告辞吧,不打扰你处理公务了。”

常凯申挽留说:“不是什么急事,我明天再召集幕僚认真讨论,咱们今晚先喝酒。”

周赫煊的电报内容很简单,就是解释了一下他跟犹太财团的交易,希望国民政府划定一块区域来安置犹太难民。

常凯申对此十分乐意接受,安置一些难民而已,就能得到大笔的美元借款,这种好事傻瓜才不干。他的疑虑只有一个,那就是害怕惹怒德国政府,毕竟中德两国还没撕破脸,万一德国因此不再出售军械怎么办?

事实上,自从广州沦陷以后,中德两国的军火贸易就停止了,但难保以后开通新的运输路线还可以继续啊。

历史上也是如此,孔祥熙和孙科极力促成犹太安置计划,老蒋很快就被他们两个说服了。计划最开始非常顺利,连安置地点都确定好了,上海犹太组织还公开宣布要向云南移民十万。

但就在这时,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加剧,并对中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老蒋只能认怂放弃了难民接收计划。

其实早在1938年7月,罗斯福就召集欧美诸国首脑,在法国召开了一次讨论犹太难民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开得很扯淡,甚至都没通过一项谴责纳粹虐待犹太人的决议。

美国和英国甚至在会前达成协定,即英国允诺不提美国移民入境限额未满的事实,美国也避免提及巴勒斯坦作为难民接收地的可能。

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开会时集体把犹太人给卖了——半年后,水晶之夜事件发生。

只有中国向犹太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先生,冒着生命危险为犹太难民办理签证。大量犹太难民云集维也纳的中国领事馆,以每周1000人的速度疯狂涌向上海,导致短时间内上海的犹太难民总数达到3万5千人。

辛德勒算什么?他也就保护了1000多个犹太人而已。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应该拍一部《何凤山的名单》,因为何凤山先生挽救了数万犹太人的生命。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一个大汉奸的诞生

12月15日,中美桐油借款成立,金额为9000万美元,首批500万美元,五年期满。

12月16日,中英信用借款成立,首批45万英镑。

连续两笔西方列强的借款,令中国军民士气大振。缓解了财政压力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英美两国对华态度的转变,这是西方积极援华的前兆。

美国和英国之所以答应对华借款,自然是怕中国彻底崩了,10月份广州、武汉的相继陷落很吓人的。

咱们的蒋总裁——以后都要叫总裁,委员长已经成为历史——随即在重庆做公开报告,宣称对中国抗战的前途极为乐观。中国军民与海外华人齐心协力,欧美列强又开始经济援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必将取得胜利。

蒋总裁的报告发表不满两周,汪兆铭就带着老婆跑了。他以考察的名义飞去云南,再转机飞往越南,中途还给张群发了电报,说他要出国跟日本和谈救国。

到了越南以后,汪兆铭很快发出著名的“艳电”,公开叛国叛党做汉奸。

汪兆铭在电报里说得冠冕堂皇,认为中国之困难在坚持战争,日本之困难在结束战争。两国政府都希望和平,他愿意当和平使者。汪兆铭还提到了中英借款和中美借款,认为英美两国的态度转变,可以促成中日和平。但也仅是促成和平,英美两国是不可能武力干涉的,而中国在战场上必败,和谈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嗯,汪兆铭要当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汪兆铭叛逃的消息,立即引起民众哗然。

常凯申惊骇莫名、愤怒异常,他的惊怒并非只是汪兆铭叛逃,而是汪兆铭要跟日本和谈。早在半年多以前,日本就公开宣称,不与国民政府和谈——这句话里隐藏意思,是日本愿意跟中国的其他“政府”和谈。

汪兆铭在电报里说要跟日本和谈,则意味着他要另立政府,这是在挑衅常凯申和国民政府的权威。

事实也确实如此,本来汪兆铭对脱离重庆、另立政府还犹豫不决,他的妻子陈璧君直接来了这么一句:“难道当汉奸也坐第二把交椅吗?”

这句话足以说明本质,即汪兆铭的叛逃跟救国无关,而是盯上了国家一把手的位子。

汪兆铭是什么性格呢?

优柔寡断,毫无主张,反复无常,冲动易变!

用汪伪政权二号人物陈公博的评语来说:“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也不至于败事。”

首节 上一节 891/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