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33节

沈履连忙拿出一份养鸡报告,说道:“蒋先生,我们是来推广养鸡方案的。”

“哦,给我看看。”常凯申有些感兴趣了。

这份报告是农学院的教授写的,沈履特别细心,专门用红笔把重要内容都勾画出来,以方便常凯申进行阅读。

常凯申很快就读完大概,惊讶地问:“用这种方法养鸡,真的可以迅速产蛋出栏,而且还把成本降低了七成以上?”

“确实如此。”沈履说,“这种科学养鸡的办法,是周先生最先提出的,然后由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农学院的师生进行实验摸索,西南联大的师生全力配合试验。我们养殖的第一批300只母鸡,半个月前已经有106只开始下蛋,仅用了三个半月时间。而用传统的养鸡方法,至少要4到6个月才能下蛋。最难得的是,科学养鸡不用耗费太多粮食,我们用粪便培育蚯蚓,蚯蚓让鸡吃得饱、长得快,甚至下的蛋都更大个儿。”

周赫煊接话说:“总裁,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不申请任何专利,愿意把这套养鸡方法无偿捐献出来,由中央政府推广到全国。”

常凯申欣慰道:“诸位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放心吧,我立刻责令农林司,全力推广你们的这套科学养鸡方法。”

自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国民政府就对农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中央政府内迁到重庆的第二个月,很多机构和官员还在半路上,农业部门就率先做出调整。

首先,改实业部为经济部,并在经济部设置农林司,主管农林牧渔垦蚕、农村经济和农村合作事项。并将中央直属的所有农业机关进行整合,设置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农所)进行统管,从而形成了农业方面的一元化领导。

国府官员们似乎还觉得不满意,正在讨论把农林司升级为农林部。这个提案已经通过了,但首任农林部长的人选还没定下来——春节过后,老蒋将会钦点陈济棠作为农林部长。

整个抗战期间,政府农业机构都在不断扩大体量。

最初农业机构分散于各部门,接着设置农林司和中农所进行统管,然后再单独设置农林部。以后还会在农林部增设粮食增产委员会、垦务总局、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畜牧试验所等机构,对战时农业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和士兵总要先吃饱饭,才有力气搞生产、打鬼子啊。

这道理谁都懂,常凯申和国府官员自然也懂。

“总座,冯玉祥将军求见!”侍从副官突然禀报。

常凯申点头说:“请他进来。”

冯玉祥大摇大摆走进会客厅,瞅了一眼道:“都在啊。听说你们整出了科学养鸡的方法,究竟是怎么科学的?”

“你的耳朵还很灵。”常凯申笑着拿起那份养鸡报告,“自己看看吧。”

冯玉祥也不废话,捧起报告书就翻阅起来,看完之后拍巴掌说:“这法子好啊!你们这些读书人,脑瓜子就是不一样,居然能想出用蚯蚓喂鸡的法子。此法若推行全国,鸡蛋和鸡肉的价钱肯定降下来。现在都抱怨说物价涨得太厉害,这就是个降低物价的好办法。”

常凯申说:“我已经决定让农林司全力推广了。”

冯玉祥主动请缨道:“让我来吧。在农林司设一个科学养鸡推广小组,我来当组长,保证一年之内让老百姓吃上便宜鸡蛋。”

常凯申有些犹豫,他不想给冯玉祥安排实权职务。科学养鸡推广小组组长,自然没啥实权,但冯玉祥的资历摆在那里,如果让冯玉祥负责,至少得给他一个农林司副司长的兼差。

而且农林司马上就要升级为农林部了,常凯申不想让冯玉祥当农林部副部长。而且就算是任命了,旁人也会说闲话,说他老蒋妒贤嫉能,只让冯玉祥做副部长,连一个部长的职务都没有。

冯玉祥笑呵呵说:“中正兄,你不用太伤脑筋,我只是推广养鸡而已,别的事情都不管。”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老蒋还真不好拒绝,他解释道:“农林司马上要升农林部,我已经许诺陈伯南(陈济棠)做部长。这个还真不好办,总不能让焕章你屈居于陈伯南之下吧。”

“没问题,都是小事,我又不是爱面子的人。”冯玉祥呵呵笑道。他是真想推广科学养鸡,当然,也未尝没有借此重新捞实权的想法。

冯玉祥只笑嘻嘻地盯着常凯申看,常凯申顿时头疼无比,他思虑再三,终于说:“焕章可愿做农林部副部长?唉,就是太委屈你了。若非早答应了陈伯南,我肯定让你做部长的。”

冯玉祥大喜,生怕常凯申改主意,连忙说:“副的就副的,都是为党国做事,何分正副主次?放心吧,我虽然对农业是外行,但肯定多听专家的意见,一定让全国老百姓吃饱饭!”

常凯申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挤出笑容说:“那真是委屈焕章了。”

“不委屈,不委屈。”冯玉祥笑得合不拢嘴。

常凯申转念一想,反正陈济棠也不省心,干脆让这两个家伙斗去吧。只要不耽误农业生产,任他们怎么折腾,斗得越厉害越好。

众人从云岫楼离开,半路上冯玉祥就问:“明诚,你给我出个主意,这科学养鸡方法怎么推广最快。”

周赫煊建议道:“分两步走,一是办科学养鸡培训班,二是发内部文件和登报宣传。先在重庆搞一个科学养鸡基地,培训班就设在基地内,让各地农林部门和社会人士都来学习。而且我们自己也要多培养人才,不定期的前往各地养鸡场进行指导纠正。还要跟中农所取得联系,若出现大量鸡种生病的情况,要去指导如何用药救治。最好可以降低养鸡场的税收,鼓励大家都来科学养鸡。”

“这主意不错,就这样办了!”冯玉祥笑道。

如果按照周赫煊所说的办法,肯定能让科学养鸡遍地开花。而且在物资短缺的年代,大家根本不用竞争,也不愁销路,肉鸡和鸡蛋产量再高都能找到市场。

第九百一十八章 被架空的冯玉祥

我们常说,民国时期不缺人才,同样也不缺有能力的官僚。

比如说即将升格为部级单位的农林司,不管是陈济棠主政,还是冯玉祥主政,都不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因为真正管事的,是此时的农林司司长、未来的农林部副部长钱天鹤。

钱天鹤在农业增产方面主抓三点:

第一,推广良种,包括小麦、大米、棉花、丝蚕、耕牛等方面的良种。就拿棉花来说,良种棉目前已经推广到36个县,亩产从1937年的18.2斤,迅速增长到1939年的63.4斤,单亩产量提高了250%。在钱天鹤的主持下,良种小麦目前已推广4万亩,稻谷也试种出“再生稻”和“二熟稻”。

第二,推广科学肥料。这里的科学肥料不仅是化肥,还包括各种绿肥,比如元平菌堆肥、苕子绿肥、蒸制骨粉等等。这些绿肥不需要依靠工业基础,但却对农作物的增产很有效果。

第三,推广防治病虫害。以前农民很少用农药,钱天鹤弄出了许多农药厂,虽然农药产量很低,但却在一点点增多。

除了这些,钱天鹤还鼓励开荒和发展林业资源,甚至规定私有荒地逾期不种的,直接由政府强制出卖或征收。

还有农业贷款和农村合作社,这些措施在战前就有推广,但地方官员人浮于事,推行不力。钱天鹤上台主管农业之后,立即大刀阔斧的硬来,携中央命令迅速打开局面。

而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从1938年到1944年,仅四川一省,在钱天鹤的主持下,就开渠(大型)31处、筑坝334座、凿塘2826口,以及其他小型灌溉工程无数。

抗战能够胜利,钱天鹤居功至伟,因为他能让米袋子鼓起来。

此人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是康奈尔大学的农学硕士,回国即担任金陵大学农业院教授。北伐期间,钱天鹤在南京政府做官,一路追随常凯申至今,绝对属于那种深受器重的老蒋嫡系官僚。

所以,陈济棠和冯玉祥都是摆设,农林部以后绝对是钱天鹤说了算。即便到了台湾,老蒋搞土改、发展台湾农业,钱天鹤依旧在其中出了大力,并全程参与台湾农业政策的制定。

冯玉祥被任命为科学养鸡推广小组组长之后,钱天鹤立即给他配了个副手,整个小组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员都是钱天鹤的人。咱们的换章将军突然发现,他还没准备做事呢,就已经在农林司被架空了。

首节 上一节 933/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