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940节

“进来吧。”罗烽说。

来者也是东北流亡作家,笔名骆宾基。他抗战初期曾经参加游击队,去年初加入共党,辗转各地又来了重庆,上个月他描写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小说《边陲线上》由巴金推荐出版。

白朗站起来招呼:“吃饭了没?我去拿副碗筷来。”

“吃过了,吃过了。”骆宾基连说,不好意思地搓手道,“那个……我听说罗烽买了一套《黑土》,能不能借我看看?”

罗烽笑骂:“你这狗鼻子还真灵,怎么闻到味道的?”

“呵呵呵呵呵。”骆宾基一脸的憨厚傻笑。

白朗抿嘴说:“自己去书房看吧。”

骆宾基进书房没多久,又来了两人,这顿饭是没法吃得清净了。这些东北流亡作家都住得很近,一有风吹草动全来了,赶巴巴地跑来蹭书看——没办法,全套《黑土》太贵,流亡作家们又太穷。

大家各自取下一本,也不管是从那部开头,翻开就那么读起来。

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他们一有空就来坐坐,整套《黑土》很快就被翻旧了,时不时地还要聚起来讨论情节和小说技巧,光是关于《黑土》的评论文章就写了七八篇。

不仅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体在关注,整个中国文坛都在讨论,甚至包括广大的沦陷区也在悄悄传阅——这套小说从第二部就有浓厚的抗日思想,已经被日本派遣军和伪政府列为禁书。

巴金在《烽火》杂志评价道:“《黑土》一书,可谓抗战文学的传世杰作。它以东北三个家族为线索,揭示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北社会的巨大变迁。整部作品关于抗日的篇幅很少,但无处不体现着抗日的思想。书中的三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落,都有日本人的影子在。正是日寇对中国的侵略,让无数家庭破灭,让无数家族倾覆……《黑土》是对日本侵略者最有力的文学控诉。”

梁实秋也写文章赞叹,顺便还为自己辩诉了几句:“我一向反对抗日八股。什么是抗日八股?就是但凡文学创作,必然生搬硬套的往抗日内容靠拢。就连喝口水,吃顿饭,也要高喊两声抗日……宣传抗日当然是爱国行为,但我们不能为抗日而抗日。特别是搞文学创作,大量劣质的抗日文学出现,只能让读者生厌,反而会对宣传抗日产生负面影响。周先生的《黑土》就该作为抗日文学的范本,除了书中有少数人物正面抗日以外,九成以上的角色都没抗日,甚至还有很多是汉奸。这种情况是符合实情的,我们读起来很合理,并由此对小说产生共鸣。不管是书中的汉奸还是爱国者,他们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共同展现出四个字——国仇家恨!这才是抗日文学的真正写法。”

张恨水虽然以爱情消遣小说成名,但现在已经改写抗战小说。自从得知了南京大屠杀,他就申请自费到敌后战场打游击,可惜不知该如何操作,只能继续写小说。他如今已经开始创作《大江东去》,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小说。

张恨水写文章评价道:“才子佳人好写,国仇家恨难书。自写抗战小说以来,我就感觉写起来很艰难,满腔悲愤化成文字,却总显得那么苍白。周明诚的《黑土》让我深深震撼,洋洋洒洒400余万言,呈现出的是整个民族的苦难。不要什么《神女》,也不要什么《狗官》,只一部《黑土》,周明诚就足以堪称大文豪,今后的抗战文学恐怕再难超越。”

第九百二十五章 元旦

“咚咚咚咚咚……”

在欢庆的锣鼓声中,重庆数万群众正在举行元旦大游行。

各机关、学校、团体整队出发,所有乐队集体出动。老百姓虽然穷,但参加游行的人,至少也准备了几根蜡烛,或在身上扎起彩带红布。

西洋乐手们吹着小号,拉着手风琴,旁边伴有中国乐队的唢呐声。

后面有广东同乡会的舞狮表演,紧接着是湖南同乡会的舞龙表演。各工商团体带着花灯紧随其后,还有孤儿院的学生和数百童子军,迈着稚嫩又雄赳赳的步伐快速前进。

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每年重庆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元旦庆祝活动。

这是非常必要的,长期挨炸的老百姓神经紧绷,迫切需要有一个情绪发泄口子。国府也会在此时回顾抗战以来所取得的成绩,预测抗战胜利的前景,以此激发军民的抗战热情,坚定民众的抗战决心。

沿途的户外广播里,常凯申正在做新年致辞,他把刚刚取得的昆仑关大捷作为宣传重点:“……就在昨日,英勇无畏的国军将士,于桂南战场再次获得胜利!杜聿明将军率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灭日寇第21旅团5000余人,日寇第21旅团班长以上军士官死亡率在85%以上,当场击毙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昆仑关大捷,只是中国抗战历次大捷中的一部分,今后我们还会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国军万胜!”

“中华民族万岁!”

“干死小日本儿!”

数万群众奋力高呼,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长期以来遭受的苦难在这一刻被抛之脑后。

元旦大游行耗时整个上午,下午则是各种庆祝活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募捐。比如童子军就踢了一场足球赛,所有门票收入都捐给战争孤儿,比赛募捐款项也捐给各地济慈院。

各机关单位的庆祝要持续好几天,学校会举办体育表演、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活动,重庆妇女会则组织抗战军属新年联欢会。

各处商店在生意红火的同时,也不忘支援抗战,他们把新年贺卡等小商品降价售卖,所得利润全部捐献给国家。民间组织还会举办抗日慰劳活动,给军人家属发慰问品、慰劳金,帮军属给前线将士写家书等等。

周赫煊作为大名人,每年元旦都会收到好多活动邀请,今年光是学校的邀请函就收到十多封。他虽然人没到场,但钱却给足了,每个给他发出邀请的组织团体,周赫煊都派人送去1000元的捐款。这导致给他发元旦邀请函的单位逐年增多……

咱们的冯玉祥将军在节庆日特别活跃,不但走马灯一样出现在各个活动场所,而且还在北碚连摆三天的字画摊子。

贫穷者或学生索要字画,冯玉祥一律收费五角。若是富裕者前来求字,他少说也要收数百上千元,卖字画所得的经费大部分都捐给前线了。

不管是不是沽名钓誉,至少人家真正在做,实打实为抗战贡献了力量。

今年元旦,冯玉祥继《茄子》之后,又创作了一副《萝卜》,题诗曰:“红萝卜,蜜蜜甜,吃了气力如猛虎。如猛虎,打东洋!”

多么质朴无华的诗句,完美地表达了冯将军爱国之心……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冯玉祥喜欢卖字画的行为,甚至催生出一批黄牛党。他们雇穷人去五毛钱求字,转手就能获利十倍——当然,这得拿到其他市县去卖,重庆这边已经卖不起高价了。

后来还闹出一桩滑稽趣谈,1943年的某天,有人自称是唐式遵的兄弟,专门跑去拜访冯玉祥。两人谈得很投机,这家伙非常热情地说,愿意帮冯玉祥到各地卖字鬻画,为抗日募集更多捐款。冯玉祥大喜,当场把上百幅字画交给这人,结果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

元旦过后没几天,周公馆突然来了个曾经的熟客。

“周先生,好久不见。”一个穿着呢子大衣的英俊中年笑道。

周赫煊颇为惊喜地说:“褚兄,还真是你啊,这些年都在做什么?”

来者正是当年褚玉璞的侄子褚南湘,他说:“离开天津以后,我就去了南方。本来想加入共党,但却不得门而入,也搞不清楚到底谁才是共党。后来我又自费去了美国留学,六年前回国在浙江做公务人员。抗战爆发后转移到汉口,去年又被调往贵州,今年元旦才调来的重庆。”

周赫煊问道:“褚兄在政府担任何职?”

褚南湘说:“我之前在经济部农林科下属的农业调整委员会当小喽啰,被派往贵州执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这不农林科要升级为农林部吗?我工作干得还不赖,被调来农林部大本营跑腿儿。”

周赫煊笑道:“想不到褚兄还懂农业。”

“我哪懂农业啊,一直都做行政工作,具体事务都由专业人士去做。”褚南湘谦虚了几句,突然说,“周兄,你那个科学养鸡的资料,能不能给我一份最详细的?”

周赫煊奇怪道:“褚兄不是在农林部任职吗?你很容易拿到资料啊。”

褚南湘呵呵笑道:“农业调整委员会和科学养鸡推广小组是平行单位,养鸡场刚刚筹建好,还没对外公开任何资料,那些养鸡专家也整天待在养鸡场里无法接触。”

首节 上一节 940/10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最强战兵

下一篇:大魏宫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