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魏宫廷

大魏宫廷 第157节

『难道说……肃王殿下是故意输了鄢水的仗,然后一把火将鄢陵城池给烧了?他为何要这么做?』

武尉王述、马彰二人面露不解之色。

果不其然,当他们临近鄢陵城池的时候,果然发现整个鄢陵已是一片火海,浓烟滚滚。

“城内的百姓……”

“在前面!”

还没等王述说完,马彰惊骇地一指前方,只见在前方遥远处,隐约可见一片人海。

那群人海迅速地朝着北方撤离,转过那片名为鄢陵的山丘,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内。

“姜润大人,鄢陵城池……”

然而王述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赵弘润给打断了:“就跟着前边那些向安陵撤退的百姓,咱们也朝安陵方向撤。”

“这……”

王述面色微变,因为在他看来,前面既然有从鄢陵撤出的百姓,那么他们就不能再走这条路线,否则,一旦后面的楚兵追赶上前面的鄢陵百姓,那些百姓显然要遭殃。

可是留下断后的话,他们麾下的魏兵手中又没了武器、甲胄,又怎么跟后面的楚兵厮杀?

也不知是否是看出了王述、马彰二人心中的犹豫,赵弘润低声宽慰道:“就放心按我所说的做,我心里有数。”

『……但愿如此。』

王述、马彰二人叹了口气,只好命令麾下的士卒沿着前边鄢陵百姓的撤离路线,继续奔跑撤离。

这时,赵弘润则回头瞧了一眼身后的楚兵心中暗暗说道:你会怎么选择呢,楚将?

在赵弘润的身后,那楚将申亢正也注意到了远方那些往北撤离的鄢陵百姓。

『魏人……果然是打算撤走城内百姓,然后将鄢陵焚烧,留给我军一座空城……』

楚将申亢勒住缰绳,伫马观瞧着鄢陵城与鄢陵城东北遥远处那些正在往北撤离的魏国军民,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将军,魏人放火烧了鄢陵,咱们要去救火么?”左右问道。

楚将申亢沉思了片刻,摇摇头说道:“救……要救。不过,咱们这会儿就算是救火,也不过得到一座空城罢了,相信魏人已经运走了城内值钱之物……与其如此,还不如趁势取安陵!”

“趁势取安陵?”左右惊呼道。

“啊!……若是我所料不差,前边应该有十余万的鄢陵之民……咱们尾衔着这些百姓,若是安陵接纳这些鄢陵之民,咱们便趁势攻克安陵……”

“若是安陵不接纳呢?”

“哼!那就在安陵城下将这些鄢陵之民杀尽,威慑安陵城内军民!……传令下去,全军加紧追赶,再者,派人知会平舆君熊琥大人,请大人速速携剩余军队赶来……此乃取安陵的良机,切不可失!”

“是!”

于是乎,在楚将申亢的将令下,数万楚军凭借着自己的双腿再次急行军,不惜代价也要追赶上前面的鄢陵军民。

而发现这个情况,武尉王述与马彰二人又气又急,不禁后悔刚才不应该听从赵弘润的话,叫士卒丢掉身上的武器、装备,这下好了,后面的楚兵不惜体力死命地追赶上来,他们根本没有断后的能力。

而对此,赵弘润的表情依旧非常镇定,他回头瞧了一眼后方,脸上露出几许笑容。

『唔,果然是选择了趁势攻安陵么?很聪明啊,那楚将……可惜这份聪明,将会要了你的命!』

正文 第九十六章:伏击

“总算是过来了……”

鄢水北岸,平舆君熊琥望着麾下先锋大部队已几乎全部渡过鄢水,不由地心生感慨。

也难怪,毕竟前几仗他们楚军节节得胜,一口气拿下了魏国六座城池,可没想到,他这个先锋竟然会在鄢水受阻。

不过那些都都已经过去了,眼下他先锋军已渡过鄢水,攻陷鄢陵指日可待。

“报!”

一名斥候驾驭着战马从前方飞速赶来,疾驰到平舆君熊琥面前,飞身下马,叩地抱拳道:“前方急报,魏人在鄢陵城内放火,企图焚烧城郭!”

『该死!果然还是被我料中了……』

听闻这个消息,平舆君熊琥不觉地皱了皱眉。

事实上,早在瞧见『肃王姬润』的王旗向后方逃离时,他平舆君熊琥便意识到鄢陵的魏人极有可能会叫鄢陵城内的百姓向北撤离,同时焚烧鄢陵,留给他们楚军一座空城。

『还是被鄢陵的王述、马彰,拖延了太多的工夫么?』

平舆君熊琥的双眉皱了起来,沉声问道:“前线是哪位将军?乌干还是申亢?”

“回禀君上,是申亢将军。……申亢尾衔敌将王述、马彰所率的五千鄢陵魏兵,一路追赶至鄢陵附近,瞧见鄢陵城池火光冲天,疑似魏人焚烧城郭,遂命我即刻返回向君上禀告。”

“申亢?”平舆君熊琥摸了摸下巴,问道:“他如今在做什么?”

“回禀君上,申亢将军意图顺势取安陵。”

“顺势取安陵?”平舆君熊琥愣了愣。

“是的,君上,申亢将军言,从鄢陵城内撤出的魏民距他大概仅六七里地,依稀可见远方的人海,相信这些鄢陵魏民准时朝着安陵方向撤退,如若能追赶上去,或可携那十万魏民,要挟安陵城……”

平舆君熊琥听到这里眼睛一亮,欣喜说道:“好!不愧是申亢。……就按照他所想的去做吧,某会叫此间的士卒们加紧赶路。”

“是!”斥候跃身上马,原路返回而去。

『呵呵呵,这可真是……意外收获啊。不过想想也是,那王述、马彰二人即便拖延了许久,然而鄢陵城内魏民有十万之众,顷刻之间又岂能逃地远?申亢做得对!这可是一张顺势取安陵的王牌啊……』

首节 上一节 157/30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之文豪崛起

下一篇:抗战之火线精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