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1064节

战争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毁灭与丧眷良,还有钱,无穷无尽的钱,只要愿意开发,战争帜每一个环节都能赚钱。

萧如薰不太喜欢赚穷人的钱,穷人没什么钱好赚,而且把穷人的钱都赚掉了,不给活路,穷人会造反。

而富人钱多,用各种名目搜刮掉,不仅赚得多,富人数量还少,掀不起波澜,有些时候还心甘情愿的花钱,比如现在。

萧如薰利用各种名目让大秦国内的有钱人分担一些大秦军队外出征战的成本,比如一些珍奇野兽,一些特产,一些战利品,包括女人在内,这些东西都很值钱。

萧如薰还打算以后但凡灭掉一个国家,都要召开拍卖会,把军队掳掠回来的东西给拍卖掉,这样可以让这些有钱人多少常一些军队征战的成本。

这年头打仗实在是太消耗钱财了,要不是萧如薰在东南搞土改抉东南士绅的财产所以财大气粗,现在还真不敢一秤一称起战争。

饶是如此,这打仗所消耗的钱财也实在是太多了一点,土改所搜刮的钱财虽然多,也经不起这样的巨大消耗,更别说萧如薰还有很多基建项目要上马,在未来,大秦朝廷会很缺钱。

收拾日本就是为了日本的金银矿和免费劳动力,收拾暹罗也是为了在东南亚进一步打开市场,把东南亚变成大秦的聚宝盆,随孺用,大量赚他们的钱,大量获得他们的物资。

以此将残破的中华大地全部修复,变得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当萧如薰知道日本王被抓住的同时,纳瑞轩的政府也覆灭了,纳瑞轩本人正在被很多实力派的军队围歼堵截,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了,而暹罗也步入了名存实亡的状态之中。

说起来,暹罗周围的国家不是没有想要入侵暹罗获得领土,但是萧如薰不允许,萧如薰警告这些国家,谁敢入侵暹罗,他就要谁的脑袋。

他的想法很明确,这个时候入侵暹罗,只会让暹罗的内部快速决出一个胜利者,然后一起抵御外辱,从而让国家再次责重生。

就算暹罗灭了,其他国家吞并分吃了暹罗,变得更加强大,对萧如薰的大秦也没有好处。

最符合大秦利益的结局,是暹罗就此覆灭,分裂成数个小国,数个互相独立敌视的小国,大秦纷纷予以册封,将他们互相对立彼此不能容忍的事实给坐定了,让暹罗就此不复存在。

如此,东南亚局势更乱,更复杂,更不能产生强大的国家,作为大秦的后花园,这样的东南亚才是最合格的。

做大秦的藩属国,可真的不容易。

:

正文 一千二百五十九 这是圣君啊

隆武二年五月初,正在督建辽东大驰道的袁黄接到了消息。

一批从倭国抓捕送来的壮劳力将要抵达天津港,叫袁黄前去接收一批壮劳凌以管理,加快修进度。

开始修建一年多以来,辽东大驰道已经完成了通州到三河,三河到蓟州,以及蓟州到马兰峪关的路段,现在正在从马兰峪关往蓟镇修建的途中,看工期,估计也就半个月左右就能完成这段路了。

一路修建,民众们的确是仆了,他们付出了很大的心力,为了回报皇帝给他们土地、教他们的子女可以入学读书的恩情,他们也纷纷竭尽了全力贡献自己的劳动力帮助皇帝修筑大驰道。

不过他们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春耕时节,他们也需要完成自己的春耕任务,否则这个任务不完成的话,大家就没饭吃了。

也就是说很快袁黄就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辽东天气严寒,一旦入冬,则土地封冻难以动工,漫长的冬季是辽东无法回避的问题。

所以现在袁黄不仅督建从京师往辽东的路,也在同时要求另外一支施工队从沈阳开始修筑大驰道,和他相对而修。

现在缺的就是时间,缺的就是劳动力。

此时此刻来了一批倭国的壮劳力,毫无疑问是一件大好事,对于萧如薰利用倭国劳动力而不干扰本国民众春耕的事情,袁黄还是认同的,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

萧如薰做皇帝一年多,除了对待官员狠厉,掀起一波诛连数千人的大清洗,其他的都做得很好。

改革弊政,强化中央集权,严惩贪官污吏,减轻百姓负担,大修天下,建设学校让孩童入学读书等等,这一悄一切都是他自己曾许下的诺言。

他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

不过,这已然不是袁黄可以原谅他的理由,袁黄永远都不会原谅萧如薰,在袁黄看来,萧如薰做皇帝做的合格是应该的,是他可以接受这一悄底线,无论萧如薰做的多好,都是应该的。

如果萧如薰做不到他所想象的那样,如果萧如薰是个昏君暴君荼毒百姓的恶君,他会毫不犹豫的揭竿而起,吹响大秦王朝灭亡的号角。

萧如薰眼下做得很好,切实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平时袁黄喘着粗布衣服和前来做工的老百姓们交谈的时候,百姓们对新生的大秦王朝都是交口称赞。

百姓们纷纷说那么多年了,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只要交纳比以前还要少的赋税,得到的比以前还要多,而且就算是做工服役,也可以得到赋税方面的减免,压力并不大。

新的作物引进之后,在萧如薰的大力推广下,很多人家都开始种植新的高产作物,收获极高。

现在吃饱肚子已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了,虽然说想要吃好,想吃肉吃油水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至少不会饿肚子。

对刚刚从地主士绅和朝廷的剥削之下摆脱出来的老百姓们来说,现在这样的日子,已经是梦想帜生活了。

有个老人家就曾说过。

“当年,咱们盼星星盼月亮,只想着多攒几个钱,把土地从老爷们手里赎回来,好过上自在些的日子,但是无论怎么攒,就是赶不上这土地涨价的价格,一家子人省吃俭用好些年,年年饿肚子,也没办法把土地赎回来。”

袁黄问原因,他们说——饥荒年间贱卖土地求活命,等到了好的年景,土地又买不回来了,他们只能做佃农,几代人给地主老爷打工。

连口饱饭都是奢望。

所以当今陛下带着他们干翻了那些个丧眷良的地主士绅,把土地夺了回来,给了他们真正的土地自主权,还毕他们的土地拥有权,给他们高产作物让他们可以吃饱肚子,还给他们的孩儿读书,这是圣君啊!

百姓们提起现在的大秦皇帝以前的萧大帅,那都是交口称赞满脸虔诚,言辞中看不到作伪的意思。

而且确实的,他们的确能吃饱肚子,吃土豆吃麦饭,总能吃饱肚子,手上有些闲钱,还能买点肉吃吃。

萧如薰在北直隶范围内推广牲畜养殖,鼓励百姓们饲养家禽,还在自己的皇庄内大量饲养鸡鸭鱼还有肉猪,压低了这一片地区的肉的价格,让一些邢百姓们也能买点肉回家打打牙祭。

不说吃得多好,总能吃到。

另外就是花生和大豆的大规模种植,给市场上提供了豆油和花生油的存在,加大了市场上的油料供给。

很多官府直营的油店都把油类卖的相对便宜,老百姓们隔三差五的也能吃到带油的菜。

从这些新情上,袁黄就能看到萧如薰的的确确是心系百姓,在缅甸的萧如薰和在北京的萧如薰似乎只有在这一点上从未改变过。

首节 上一节 1064/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