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162节

萧如薰这话说的非常中肯,也是目前他所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

一直没说话的袁黄也表达了支持意见:“这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就算要调兵,一时半会儿我们也集合不了多少军队,两三万军队过去完全不会是洞武人的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纵火焚城,不给洞武人留下一磷粮,让他们扑个空,更加暴躁,从而露出破绽,只要他们露出了破绽,我们就有机会。”

纳瑞宣王看了看萧如薰和袁黄,又转过身子捂住了自己的脸。

这两个混蛋,这不是他们的东西,不是他们的国家,不是他们的国土和子民,他们倒是大方的很,一把火烧掉,彭世洛多少房屋和建筑,要花多少钱才能重建?更关键的是,那是纳瑞宣王的家乡,对于他而言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家乡的人也是支持他的铁杆粉丝,他需要他们。

但是如果不这样做,放任彭世洛被攻破,不仅城池保不住,人也活不下来,到时候自己的声威大减,还要丢掉大批武器和粮食,面对缅甸军更加犀利的进攻。

别的不说,他从谢起和闵启德长大,一起接受了葡萄牙式的军事教育,一起参加这样的教育的还有其他一些傀儡王国的王子,他只是其中之一,而闵启德作为最强的王国的王子,对于他们是迟疑绝对的居高临下的态度的,学习只能他最好,成绩只能他最佳,武粱能他最强,其他人只能忍气吞声,他就是绝对的第一。

若不是他的父亲忍痛牺牲了他的姐姐的幸福,把他的姐姐送给了当年已经五十四岁的莽应龙做侍妾,任他蹂躏,他还不一定能早早的归国积蓄实力,从而挣脱缅甸的控制,但是他的姐姐就十分凄惨了,没几年就死了,纳瑞宣王万分悲痛,同时也感受到深深的耻辱。

当年,回国的途中,他思考过,他意识到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前途,居然要靠牺牲姐姐的幸福和性命来换取,那么这个国家,还有他们这谐弱的男人,难道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吗?

他从此以后就发誓,绝对不会再让任何一个柔弱的女子牺牲自己去换取国家的存亡,也不允许自己懦弱,不允许自己投降。

在大明对缅甸宣战之前,他以及其强悍的性格硬生生带领刚刚获仍由尚且不如缅甸的暹罗抵抗了缅甸军队的五次进攻,一次都没有认输投降,最惨的一次被打到了国都大城底下,围城九个月,孤立无援,但是最终愣是没让占九势的缅甸人打进来。

他强悍的不认输的不屈膝的性格就此固定养成,他的精神也成为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图腾,他在泰国人心里的地位就相当于汉武帝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一样,是个永远不会被忘却也不会被磨灭的英灵。

他不允许自己认输,否则他会自己杀了自己。

面对如此的情况,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一个抉择,一个当初知道自己为什么可以离开屈辱的环境回到父亲身边之时所做出的抉择一样的抉择,到底是留着自己的身体将来去拯救国家,还有牺牲自己拼了命也要救出姐姐,虽然可能不一定成功。

英雄是刚强无比的,而领袖则懂得审时度势,必要的时候忍气吞声,领袖不会认输,但是不代表领袖不会变通,纳瑞宣是一个英雄,但是他更多的是一个领袖,英雄属于他个人,领袖属于整个国家,他不会因为个人的情节而置整个国家于危险的境地,他知道轻重缓急,一如他当年决定立刻归国。

于是,纳瑞宣王终究做出了决定。

派人星夜兼程火速奔驰到彭世洛府,下令彭世洛当地官员立刻组织百姓大撤退,能带走的东西尽量带走,带不走的全部堆在一起,当地驻军务必坚守到最后一刻,只有百姓全部撤退完毕之后才能撤退,撤退之间点燃全城,不把任何一点物资留给缅甸人。

当他做除了这个决定的时候,袁黄用很是奇怪的眼神看了看萧如薰,萧如薰心有灵犀般看了看袁黄,两人都明白了各自的意思。

暂且不说,但是,他们都知道了,这个人,是朋友的时候会非常可靠,值得依赖,但是有朝一日成为了敌人,也将非常可怕。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三百四十六 焦土

很多年很多年以后,在一本西方人描绘东方历史的专著上,一名西方历史学家以十六世纪末在东方土地上作为雇佣兵征战的西方人的笔记传记为原始材料,评价了这样一厨名的大火——彭世洛的一把大火,烧毁的不仅仅是一座繁华的城市,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命运与前途。

在纳瑞宣王下定决心之后,焦土抗战的战略得以认定,缅甸人突如其来的进攻让萧如薰和纳瑞宣王没有任何的准备,纳瑞宣痛试己的家乡还有数千乡民,而萧如薰虽然没什么损失,但是也对缅甸人的果决有了一些了解。

在面临绝境的时候,有人会万念俱灰坐地等死,有人会奋起反抗争阮后的一线生机,而这些缅甸人显然就是后者,无论是莽应龙还是莽应里,都是乱世枭雄,乱世枭雄的结局不是开创历史,就是战死沙场,绝对没有其他的结局,莽应里作为自己民族最强悍的战士,理所当然的疡了抵抗到底。

萧如薰也清楚,这样的敌人,是绝对不会投降的,绝对会战斗到最后一刻。

而与此同时,缅甸人此番出兵的具体数目也得到了大致准确的判断,大明的探子和暹罗的探子一起形容了那支在彭世洛府肆虐的缅甸军队,说那是遮天蔽日一样的军队,不仅有大量的象兵,还有大量的火枪手和炮手,暹罗军队大约五千多人,只抵抗了一刻钟就全面崩溃了。

也幸亏焦土战略的顺利实施,在缅甸军队进占彭世洛府之前,彭世洛府已经被烧毁了,熊熊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都没有停息,房屋、仓库,象场,寺庙等等,全部都被烧毁了,而死在这场大火里的暹罗人预计有一两万人,对于暹罗而言,这是一持难,是一朝摇人心的灾难

只不过对于缅甸人来说,这也是一持难,暹罗人宁可烧毁自己的家乡也绝对不把土地交给他人,不把粮食武器交给缅甸人,这让闵启德暴跳如雷,他率兵紧赶慢赶的强行军是为了什么?丢下杂役兵带着精锐兵马一路猛冲猛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什么?

看到熊熊燃烧的大火,他几乎是立刻下令军队救火,抢救粮食和武器,然而火势猛烈,缅甸军队被大火烧死了几百人,愣是没抢出任何东西,随后火势越来越大,无法控制,直到第四天的清早,一炽盆大雨浇灭了这场大火,这场大雨持续了一个上午,大火熄灭之后,双眼充血的闵启德下令搜寻废墟。

废墟之下还有什么呢?除了被烧焦的就是被烧焦的,黑黢黢的一片,什么也找不到,偶尔找到些残垣断壁残桌子断板凳,也是一点用都没有,他们不仅一粒粮食一把武器都没有得到,连一个当地人都抓不到,那些在边境抓住的暹罗人都说彭世洛有大量的储备,他们才一路奔驰而来,现在彭世洛或许是有大量的储备,但是全部都化为了灰烬。

一绸奔强行军,得到的只是一座废墟,什么也没有,闵启德是什么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缅甸军队的士气受到了何种打击也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缅甸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无法继续向前进一步,再去抢夺别的东西了。

闵启德红着眼睛看着自己的军队陷入了颓唐,他想要再次组织部队去攻城略地夺取粮草以振奋士气,却惊愕的发现自己之前将部队用的太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长途奔袭到了这里,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过一整天,部队极度疲惫,已经到了体能崩溃的边缘。

在这样的大前提之下,闵启德即使再杯,也只能让部队休息,否则,必然引起哗变,他只能在彭世洛的灰烬中安营扎寨,顺便等待着之前掉队的杂役兵还有部分监视主力。

而另一方面,焦土战略的确让暹罗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将缅甸人的脚步禁锢住,使他们无辐一步进攻南下,这就给了暹罗宝贵的喘息之机,纳瑞宣紧急调兵遣将,武装军队,发给精良兵器,责成部下官员紧急准备粮草,随时准备北上出击,同时也告知明军,希望明军一同随行,准备出击。

萧如薰和袁黄研究了一下目前得到的情报,做了一个针对缅甸军的完整的分析。

缅甸军的主力人数约在十万上下,估计是其国内可以出征的精锐主力的全部,他们是有着孤注一掷的打算,打算在暹罗境内就把战争结束,顺便灭掉暹罗,毕其冠一役,将所有的威胁解决掉,这是一种极其大胆的战略战术,但是却意外的有效,短时间内已经攻破了暹罗的北方重镇彭世洛,把更北方的清迈等地隔绝,一举打破了纳瑞宣王之前的战略,情势岌岌可危。

缅甸军的作战兵种有火枪手,炮手,人数不多,但是战量悍,有大量洋人在其中组织;还有象兵,战象约三五百头,远远望去十分恐怖,一旦开战,战象群落冲击,会产生极其恐怖的战争效果,用地动山掖形容也可以;还有就是传统的刀枪剑还有弓手,人数最多,是缅甸军队的主力。

“对敌铳卒和炮手,我军和暹罗军都有相对应的火器部队,可以与之抗衡,不足为惧,更兼我军鸟铳和佛朗机铳占压倒性多数,所以火器方面我们完全不会落入下风,至于战象,暹罗人也有相对应的对策,暹罗战象部队可以和洞武国战象抗衡,我军只要辅助,不需要承担主要战力,至于主力部队,季馨,你的火炮战法就可以大派用场了。”

袁黄对目前的情况做了一个简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缅甸军的任何军队兵种,明军和暹罗军的联军都能对抗。

“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袁公,万一临战的时候天降大雨,那可就不好了,我的确善于使用火器,也有用火炮占据高床盖射击洞武的战象,造成战象的惊惧,从而直接冲垮洞武军的军阵,但是一旦下雨,所有火器都不能用,那就是实打实的肉搏拼杀了,我军和暹罗军加在一起八万余人,与洞武军主力十万人对抗,颇有难度。”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三百四十七 天行有常(上)

萧如薰的顾虑袁黄也认同,便说道:“此番作战没有大量骑兵辅助,的确是有困难的,若有一万辽东铁骑,此战便不足为虑,但是具为步卒,就有所难度了,恐怕伤亡不小,难以为继啊V在只能期盼最好不要下雨,如果真的下雨了,季馨,我们就要做好拼死一战的准备了。”

萧如薰点了点头。

“之前在朝鲜和倭寇血战,火器还是能用的,吴惟忠才以五千兵马抗衡三万倭寇,而如今,如果火器不能用,我军在兵力上就是绝对的劣势,此战,就要看谁能把握天时地利了,我对天象略有研究,袁公,你呢?”

“略知一二,之前也听当地人说起过,此时乃是暹罗雨季,大雨一下就下几天,还是倾盆大雨,别说火器了,怕是连人都不怎么好用,难道大家一起窝在水里面打仗?真到了那个时候,也是休兵罢战的结局。”

“总而言之,唯有死战一场了,十万洞武军,我们不去找他们,他们自己倒是来了,这一仗若是打赢了,将之全歼,则洞武国之战就已经结束了,洞武人将再也没有反抗之力,其国土可一鼓而下,云南之危立解,南疆必将恢复安定,所以此战不仅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

袁黄看了看萧如薰,询问道:“季馨有何打算?”

萧如薰瞅了瞅袁黄,看了看四下无人,便开口道:“尽量保存自己的实力。”

袁黄眯了眯眼睛,嘴角勾勒起一丝笑容:“季馨和老夫所想的一样。”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藩属国又如何?若是我军消耗太大,之后该如何瓜分洞武国土?若是叫暹罗得去太多,暹罗便会成为第二个洞武,更兼暹罗乃是大明的不征之国,到时候免不得朝中掣肘,是以现在就要未雨绸缪,想方设法,叫暹罗人和洞武人死拼,我等坐收渔利,岂不更妙?”

“季馨做何想法?”

“不说还好,一这样说,我反倒更加期待战时下雨了,袁公,你觉得我这样的想法如何,我打算”

首节 上一节 162/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