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265节

看起来是富甲一方,实际上个中的苦楚咱们自己知道,从不往外说,打落了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吞,谁也不说一个不好,但是咱们这些人每天一睁眼,几百人的吃喝拉撒都要咱们去伺候,咱们收入是多一点,可是开销也大啊!”

杜氏边上的刘氏也开口了。

“是啊抚台,杜当家的说的很有道理啊,咱们这些人都是表面看上去风光,其实日子过得一点儿也不比其他人好,平民百姓是穷,但是也不需要什么孝敬,咱们就不同了。

做这门生意,吃这碗饭,那地方上朝廷里各种打点孝敬总是不能少,这家几十两,那边几百两,大头主家出,蟹我们也得分着出,更别说那些佃户,那些长工短工,家里的下人和丫鬟。

正如杜当家的所说,这就算是丰收之年,每天一睁眼几百张嘴等着咱们伺候,家也越大,开销越大,真正落在我们嘴里的又能有几口呢?您说是不是?这个中的苦楚,只能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杜氏和刘氏的话说完,大家都各自点头,纷纷称是,一个接一个的大吐苦水。

亢氏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梅国桢的面色越来越不好了,忙说道:“好了,别再说了,抚台平日里已经够忙够烦心的了,你们这些东西还要拿这种事情来烦扰抚台?还嫌抚台的政务不够繁忙是吗?”

一群人立刻闭嘴,连连道歉。

亢氏趁机对梅国桢说道:“抚台啊,虽然这些人不识好歹,乱说话,但是不得不说,这里头也有些事情是真的,就说我亢氏在大同的产业,佃户一百多家,家里下人和丫鬟加在一起也有三五十人。

这每天一睁眼,几百人的吃喝拉撒就等着亢氏去出钱伺候着,还没收入呢,就先支出了,这几年年景极差,每亩地的收成比之前几年下降了七八成,咱们也是亏的连家底子都要往上弥补亏空了,实在是度日艰难啊!”

见亢氏也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梅国桢知道如果不下一剂猛药,是没的说了,今日是一粒粮食也拿不走。

于是梅国桢端起一杯酒饮下,缓缓开口道:“诸位可知,这关外的土默特部落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吗?”

众人连忙曳。

“天气严寒,收成差,有些时日没有去和他们交易了,不清楚具体情况。”

亢氏代表大家一起回答。

“三娘子都被逼的来大同求粮,这土默特部的情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若是有粮食就能安稳人心,让他们继续戍边,以抵挡更北边可能到来的蒙古铁骑,而若是没有粮食,人都快要饿死了,谁还管盟约呢?

诸位,本官可绝对不是在危言耸听,一旦断粮,为了求取生存,土默特人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南下大同寇边,到时候王总督二十年的心血不报,大同战火再起,生灵涂炭,百姓遭殃,诸位的日子怕也是不好过吧?”

梅国桢看了看周围的乡绅富豪们,见他们面有犹豫之色,心里略有些激动。

“本官是大同巡抚,朝廷命官,自然讲道理,讲律法,但是大明律只对大明人有用,那些蒙古人可不管你什么大明律不大明律的,他们只要吃饭,只要金钱和女人,本官也不瞒着你们,大同军兵已经缺粮。

朝廷的粮食却不知道何时才能抵达,情况万分危急,若是再也没有粮食支援,情况将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蒙古人南下寇边,士卒饥饿无力抵抗,大同若被攻破,山西则不保,山西不保,则中原危矣。

古话说的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大同若是完了,诸位手中这些田亩,这些存粮,这些金银财宝,这些歌姬舞女,包括诸位自己的性命,怕都是要孝敬了蒙古人吧?那些蛮夷可不会讲道理,他们只认钢刀。”

一番话说的是刚柔并济,梅国桢自认自己已经把该说的话和不该说的话都给说出来了,接下来的,就要看这些乡绅自己的觉悟了。

他觉得,这些乡绅还是有一点最基础的大局观和良知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个道理怕是一个平头百姓都明白,大同镇一旦被破了,就不止是生灵涂炭那么简单了,山西多少百姓都要为此遭殃,蓟镇和太原镇也要被牵扯进来,那事情就闹大了。

第一卷 威震西北 四百八十六 莫大的讽刺

x?S!'??E??ed?|l[?5v??番刚柔并济,多多少少带着些威胁意味的警告之语,桌上的诸位心里面也多多少少打点鼓。r

亢氏看了看走得最近的杜氏和刘氏,还有范式王氏等等,心中有了点底。r

“抚台这话说的实在是非常正确,咱们世受国恩,这眼下也靠着朝廷的大军保持安全,万一给蒙古鞑子打了进来,这情况可就糟糕了,不管你们怎么说,我亢氏今天是出定这个粮食了!”r

亢氏带头表态,这一点让梅国桢没想到,非常高兴的他连忙夸奖亢氏主家:“亢氏如此深明大义,待此事之后,我定然上奏朝廷,嘉奖亢氏!”r

亢氏主家连忙站起身子,开口道:“为国分忧乃分内之事,我等都该如此做,来啊粮票来!”r

立刻就有家端着一个盘子来到了亢氏面前,亢氏主家那那张墨绿色的粮票拿了起来。r

“抚台,咱们这些商人都知道要把粮食放在安全一点的地方,好拿,也好管,所以就弄了这么一个粮票,凭票取粮,咱们这个城内城外,只要是有亢氏粮食铺子的地方,都能取,心意,不成敬意。”r

亢氏笑眯眯笑着,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将粮票递给了梅国桢身后文侍。r

“五十石新米粮,心意,还请抚台收下,全是捐赠,无需归还。”r

亢氏说完就坐回了座位上,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而梅国桢的面色则忽地急剧变化,拿过粮票一看,果然是五十石!r

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听错了!r

“这亢大当家的既然出手了,那咱们这些人也不能落后不是?抚台,我杜氏也捐赠粮食四十石!”r

“为国出力,我刘氏也不能甘居其后,抚台,我刘氏也捐赠四十石米粮,心意,还请抚台不要嫌少。”r

“那我张氏捐赠三十石米粮!”r

“我王氏也捐赠三十石米粮!”r

“我李氏捐赠二十石米粮!”r

r

满屋子的豪绅富商一共捐赠了五百四十石米粮,合计米粮十万斤。r

梅国桢气的手都在发抖。r

大同镇驻军在明面上是有八万五千四百余人,但这是明面上,军镇败坏是从永乐晚期就开始的,守屯结合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败坏的。r

屯兵制名存实亡,卫所兵大量逃窜,好一些的卫所还有七成兵力,差一点的卫所只有两成三成,甚至还有一些一个人都没有。r

大同镇是边关重镇,历来受关注,所以军官不敢作假太甚,饶是如此,兵力总数只有六万多,可用之兵也就只剩下不到五万,就这样还算是好的,其余一些军镇情况更差。r

大同镇有名将麻贵坐镇,有麻贵的家丁部队苍头军做主力,情况好一点,饶是如此,麻贵也只能保证自己的主力部队吃饱,剩下来大多数士兵还是吃不饱。r

一个士兵一天大约需要两斤左右的粮食,这些富户豪绅捐赠的十万斤米粮看起来多,但是实际上,只够大同军兵吃一天的,就算是之前,梅国桢给三娘子的也就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五百石粮食。r

这些富户豪绅居然只拿五百石粮食出来丢人现眼?r

首节 上一节 265/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