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276节

其他的嗯,除了那个妖孽一般横空出世的萧如薰之外,也真的没什么人了,萧如薰在缅甸,远水救不了近火,要不然他真的很想推荐萧如薰去负责,那他才能安心,可现在只有麻贵和李如松好疡。

麻贵被困在大同动弹不得自身难保,李如松在辽东带兵,或许还能调动,但是也有些晚,要是能立刻出动的,京中有名将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北京城里那群被圈养起来的公侯伯哪里能用呢?

那群废物,只能溜溜旭斗斗蛐蛐,或者捞捞钱,京营比边军要更烂,就是给他们吃空饷免得他们闹事用的,都不能指望。

倒有些人擅长防守,可以一用,可是眼下可不是自保战,防线已被突破,那是要面对面野战的。

这群已经突破了长城进入到内地的骑兵只能用野战的手段击败他,驱逐他,可是老天爷,那么多年了,大明骑兵有多少次正面野战击退蒙古人的例子?骑兵倒是骑兵,但是不是战斗的骑兵,而是方便更快逃跑的骑兵。

眼下紧急情况,谁又能真正的派上用池?除了无法考虑调动的,也只有辽东李如松手下的那支精锐骑兵和他可以调动的女真铁骑可用,其余的调动倒是可以,但是能否战胜就要打个问号了,李如松的骑兵在朝鲜可是立了大功的。

但是目前需要的,是能解近渴的,李如松还不行,等他到战场,最快也要大半个月,这大半个月,难鄙古人不能攻破紫荆关威胁京师,在李如松的骑兵抵达之前,还需要一个人来撑住大局,至少要毕荆关。

那么,也就只有那个人了吧?

有统帅,还要有勇猛的副将,那个人年纪太大了,冲杀的话还要另外选人。

九边倒也不是没有强将可以用,可是有名且强悍武将里,达云在甘肃,杜桐在宁夏,有此二人在,甘肃宁夏可保无虞,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另外有个很让石星满意的王保,但是不久之前怖了。

原蓟镇总兵尤继先也很勇猛,但是此刻正在被弹劾调查中,刚刚去职,此时若是立刻启用,怕是不太合适。

遍观九边诸多勇将,真正可堪一用的也只剩下一个柴国柱了,柴国柱正在镇守蓟镇,若是调用的话,蓟镇又该安排何人守卫呢?会不会出事?

但是算了!管不了那么多了!

石星非常严肃的开口道:“惟今之计,陛下,只有下令给宣大总督王世扬,令其统筹全局,调兵遣将指挥战事,之后火速派遣传令兵往辽东,令李如松带精锐骑兵火速来援,最后,请陛下启用李成梁,以蓟镇总兵柴国柱为其副将,令其带兵进驻紫荆关,以防不测!”

第一卷 威震西北 四百九十八 他终于等到了他渴望的战争了

听了石星的结论,朱翊钧一愣。

柴国柱的名字他知道,是蓟镇的总兵,能战敢战,安排在京师门户蓟镇也算是称职,不过此人战绩不多,多为副将,没有指挥大战役的经验,不足以搭档大任,做副将倒是可以。

至于李成梁

经验倒是有,资历也足够,战绩也辉煌,但是不踏实。

朱翊钧打心眼儿里不信任李成梁。

赵志皋和沈鲤也为之一愣,忽然想起了有这么个人。

嘉靖年间和蚂年间大放异彩的辽东名将,军功封爵,风头一时无两,但是因为贪腐事件和张居正去世,地位受到影响,被剥夺了辽东总兵的权力,到京城来圈养,一直没什么存在感,虽然他本人是在上窜下跳。

只是萧如薰横空出世以后风头太盛,光芒四射,直接把李成梁的风头给盖过去了,一点消息都看不到了。

但是这个老家伙的确还活着,活得好好的,今年七十岁了,身体倍儿棒,精神倍儿好,吃嘛嘛香,上个马还能威风凛凛的走几圈,颇有点廉颇的样子。

要说现如今大明资历最老功绩最多的将军,李成梁真的是头一号了,从军五十年,这份资历,大明从上倒下还真是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相比的将军,萧如薰的确战绩耀眼,但是年轻啊!

而且李成梁就在京师,喊一声就能进宫,萧如薰远在缅甸,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所以说,还是要疡近的。

朱翊钧思来想去,觉得李成梁虽然不是什么纯臣,但是好歹年纪也大了,性子也该沉稳一些了,以前的一些毛仓在用没有了。

该反省的也反省了,该斥责的也斥责了,他儿子还在辽东,这次要是一起上战场的话,上阵父子兵,未尝不是佳话。

所以,要不然试试?

其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疡了,其他的公侯伯只是一群会捞钱的猪,被文官圈养起来养的什么都不剩了,还能怎么办呢?

朱翊钧无可奈何的思考了一下,允许了石星的提议。

然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此次出兵的军费,国库可以负担吗?”

石星一愣,两名辅臣一愣。

“朕问你们话!国库的银子呢?”

之前萧如薰请十万两银子对菲律宾出兵这帮家伙哭穷,现在这一次需要的银子何止十万,为了防止这群硕鼠向自己的内库出手,朱翊钧打算先发制人。

眼看着皇帝似乎打算趁机向国库出手,深知其中内幕的三人居然不需要事先串通就已经可以相互协作了。

“陛下,此事,老臣会去向户部求证,结余的银子,大约还有些。”

赵志皋连忙说道。

“陛下,之前日本的赔偿银已经到了国库,而此次出兵还要看具体情况才能判断动兵几何,是否能负担,目前也确实不清楚。”

石星连媒和。

“陛下,臣等请立刻召开御前会议,商讨退敌之策!”

沈鲤也快速的回答。

涉及到这个极有可能葬送大家命运和前途的事情,所有文官的立场无比坚定。

国库的事情和账目绝对不能被皇帝拿到手,否则皇帝真的会气的掀桌子,让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的人去刨大家的祖坟把银子给抢回来,那个时候,不说大明朝会不会大乱,自己这些人的身家性命怕是难保了。

没有谁比文官们更清楚国库是如何被文官们一点一点的把持然后掏空的,眼下的国库的具体情况绝对不能让皇帝知道,不能让他知道一笔笔银子的诡异走向,不然,这份脆弱的平衡又该如何维持呢?

朱翊钧到底没有把人心揣测的如此阴暗,他觉得国难当头,但凡是个臣子都要有几分紧迫之心,于是也暂时不去追究了,让他们眷准备御前军事会议,尤其要让李成梁到场,他要看看李成梁到底还能不能上战场。

当初廉颇八十了还能吃肉,李成梁七十,但愿还能用。

李成梁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好事居然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在京食闲那么多年以来,他虽然一天都没有放弃东山再起的希望,但是这样的希望却与日具减,几乎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

首节 上一节 276/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