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115节

  比如说外尔锥的手性,使得半金属中的电子在跃迁过程中,易于同光子的自旋角动量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选择定则,产生圆偏振分辨的光电流,又比如一些半金属的光电流响应会通过外尔半金属的外尔点附近的巨大贝里曲率来实现增强。”

  林甲听得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她昨天听陈元光讲了拓扑半金属之后做了功课,可她发现做的功课好像一点用都没有。

  赵普虽然是工科博士出身,但是博士之间亦有差距,他这个博士和陈元光的博士学位之间的差距比二本和清北之间的差距还要大得多。

  更别说是压根从来没有了解过的拓扑半金属,这属于材料学、光学和凝聚态物理结合的一个领域,算是很前沿的领域了。

  赵普听得晕晕乎乎,连原理都听不懂,有种在听天书的感觉。

  “陈博士,我完全没懂您在说什么。

  但是我猜,您的意思是拓扑半金属因为特性是能表现出光敏感的,所以光刻机可以作用于它是这个意思吗?”赵普苦笑道。

  陈元光点头:“没错,我发现了一种材料,对光表现出来的敏感性,会比之前发现的拓扑半金属都更强,同时在光敏感性上又会更加稳定。

  这是非常难找到的特性,因为半金属,它处于金属和绝缘体中间态,这意味着它不稳定,不稳定,你利用它的光敏感特性去画图的话,它很难让你期待的图案一直稳定出现在上面。

  我们用一种比喻来形容的话,你可以理解成它是宣纸,随便一点墨水都会在上面渲染出一大片,而硅片是A4纸,墨水印上去会很稳定。

  没错,就是宣纸!”

  陈元光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比喻,让眼前这两位能够听懂他想要表述的意思。

  “宣纸薄,A4纸厚,所以在宣纸上写是不稳定的,而在A4纸上写出来的图画也好文字也好是很稳定的。

  而我现在找到了一种新材料,它既具备宣纸的薄又具备A4纸稳定的特性。

  这也就解释了伱刚刚提出的问题,那就是这种材料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的。

  当然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我都想到了解决办法。

  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改造光源,需要对光刻机的光源进行改造,之前光刻机的光源是对光刻胶作用的,而我们需要偏振光。

  另外就是我们需要对拓扑半金属的工艺流程进行大规模制备。”

  陈元光的回答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拓扑半金属对偏振光会表现出光敏感性,所以它可以用光刻机。

  但是需要对光源进行改造。

  第二个就是,这就是工业化生产技术。

  “另外我们只解决生产端的话,还需要设计端,需要芯片设计,因为我们可以把芯片做大,把7nm工艺用到的晶体管,用28nm做到一个更大的硅片上。

  因为我不太了解芯片设计,我想这应该还是需要对芯片重新设计。

  尤其这涉及到全新的工艺。”

  赵普听完后知道以陈元光的性格,既然这样说了,那么意味着他对成功有绝对的把握。

  “我会去帮你联系燕京那边,后续准备专家来做论证,做完论证后,可行的话,我们会在国内这些企业和研究机构里进行选型。

  把这个当成近年来头号任务推进的。”

  对华国来说,芯片问题至关重要,不管是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还是对华为、中芯国际、华虹这些半导体厂商的扶持力度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先正达七百亿rmb的募资规模不能上市ipo,先正达背靠央企,华虹募资两百亿,募资完之后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可以上。

  芯片企业在当下就是亲儿子,从政策到金融扶持力度无不在说明这一点。

  像光刻厂方案被自媒体博主爆炒一顿后没下文,为什么,因为这条技术路线没有被证实是可行的。

  换句话说,沿着光刻机这条路线,摸着石头过河,你能知道会遇到哪些困难点,需要怎么克服,投入产出比相对清晰。

  而光刻厂,投入产出比怎么算,这可是大项目,投了钱最后没有达到效果谁担责,谁签的字,谁批下去的钱,没人敢拍板。

  而有常温超导之后,还是水木大学搭着前沿科技这班顺风车,硬上的项目。

  说是原本成功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十,有了常温超导体之后,成功概率上升到百分之七十,又是和鼓励创新沾上边。

  很是花了水木大学一番力气。

  赵普有这个敏锐度,他能敏锐捕捉到陈元光计划中是基于现有基础的改造,意味着只需要花很小的成本就可以验证是否可行。

  和光刻厂相比,改造光源的难度可要小太多。

  连光刻厂的计划都会被允许,更何况有着常温超导在前陈元光的光刻机改造计划。

  “李先生,这是通过磁性掺杂策略还是用的兼容性溅镀支撑?”赖佳晨是申海交大从事拓扑半金属研究的教授,是这一领域的青年千人。

  他博士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这次本来以为只是一次常规出差,结果看到的东西却让他的三观得以重塑。

  华国技术居然先进到这个程度了?

  他在绵阳的实验室里,看到了同时具备光敏感性和稳定性的拓扑半金属,更扯的是这玩意还是薄膜状。

  “抱歉,我也不知道,我只是事务性工作人员,我是为你们在绵阳的工作生活提供帮助,虽说我也是材料学硕士毕业,但是那玩意太高端了,不是我能知道的。”被他称为李先生的人淡淡道。

  他负责接待三位教授,这套说辞已经驾轻就熟了,这帮人来了看到这材料后都是一副震惊模样,非得搞清楚哪个组做的,用了什么工艺,到底是怎么做的,能让它在稳定性和光敏性之间保持平衡。

  每次一听到这个问题,他就想翻白眼,要是他能搞清楚,当年他就会选择读博,而不是硕士毕业就跑到蜀省当什么选调生了。

  这两种特性结合薄膜状,赖佳晨很容易就想到这玩意可以应用在芯片制造上,本身一直以来大家都对拓扑半金属寄予厚望,就是因为看重它在芯片上的潜力。

  赖佳晨是明尼苏达大学毕业,该大学有一个在拓扑半金属领域做的很厉害的组,他博士和博士后都是在那个组里做的。

  因为他有一些博士时期的学弟还在那念博后,也有留在明尼苏达的,在那个组里也有不少熟人,他知道最近他们在拓扑半金属上做出了不错的成果,做出了超低能耗的一种拓扑半金属的薄膜。

  论文发表在了《自然通信》杂志上,但是他在绵阳实验室里看到的拓扑半金属比他们造出来的领先了十年,十年都是保守估计。

  这趟回来一直到家,赖佳晨都还在想,这玩意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工艺流程是什么,国内哪个组有这么牛。

  赖佳晨一直认为他能去交大任教,能在国内评上青年千人,是因为国内在拓扑半金属这一颇具前景的新兴领域缺乏人才。

  现在发现不对啊,国内在拓扑半金属上都这么牛了,像他这个水平的博士后回来怎么着也拿不到申海交大的副教授职位,顶天给他个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师。

  “赖教授,您如果愿意参与这个项目的话,那请您签这几份材料,我们会和申海交大方面协调,让您参与到项目中来。

  如果不愿意,您只需要签一个保密协议,然后就可以回去了,您把时间和我说,我来帮您定机票。”李姓工作人员客气道。

  赖佳晨好奇道:“只需要签保密协议吗?

  按照这次来,你们神秘兮兮的样子,连谁做的都不能透露,工艺、参数一概不知,都得自己现测,要不是上面有阿拉伯数字,我以为国家挖出来了外星飞船,这是从外星飞船上捡来的材料呢。”

  李姓工作人员依然保持礼貌笑容:“赖教授,我们压根没有指望保密。

  您应该知道,这会应用在芯片上,之前在来的时候赵总和你们解释了,这是一个大项目,这需要上下游数万名工程师配合,包括了芯片设计、激光生产、光学镜头等,少说也得数十家供应商的协同配合,想做到保密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不意味着签保密协议是走形式,一旦发现您泄密的话,我们后续追责也有依据。”

  赖佳晨继续问:“真没强迫的意思?”

  李姓工作人员苦笑:“赖教授,当然没有,要是有强迫的意思就不是我和您谈了。

  这个项目涉及到的时间长,需要协同配合的地方非常多,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么一两个人,而是几百号人,我们不希望强迫。”

  赖佳晨又问:“刚刚说的保留编制是真的吗?”

  李姓工作人员:“当然是真的,这是国家层面牵头的项目,后续项目结束后您还是得回原单位,您想在这也不会同意的。”

  他内心默念,除非你能成为项目负责人,但是这显然不可能。

  组织确实没有强行要求调动的意思,是商量,需要一批人参与到拓扑半金属的量产工作中。因为这完全是前沿的新兴领域,没有谁会,有点从零开始的意思。

  赖佳晨心想,这实际上就是是从学术界跳到工业界。

  对于能保留编制这一点,他还是很感兴趣,意味着没风险,反正项目失败无非回交大教书。

  再者这种机会太难得了,当年硅谷起步的仙童也是一帮研究员从学术界跳到工业界,最后做出了划时代的成就,英特尔、AMD、德州仪器都诞生于那一拨PC浪潮。

  赖佳晨认为这种新材料有这个潜力,经历很重要,在交大当副教授,一年无非几百万的研究经费,用仪器还要和别人抢。

  在这干,几十亿的项目,设备随便用,做的方向是最前沿的,比阿美利肯还要领先十年,一旦产业化成功,后续跳到业界百万年薪随便拿。

  材料是自己亲自测的,作为领域专家,他很清楚这玩意应用在芯片领域的潜力。

  赖佳晨想半天,想不到拒绝的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他老婆,他老婆在申海工作不可能也到绵阳来。

  这是个问题,但是之前对方也说过,一年有一个月的假期可以回去,他老婆也可以过来,有直达机场还是很方便。

  想到这,赖佳晨直接就答应了下来:“我选择留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工作?”

  李姓工作人员对于赖佳晨留下丝毫不意外,这帮教授看到这材料跟看到美女没区别,完全抵挡不了诱惑。

  “工作的话等安顿下来之后开始,到时候会给你们分配任务,等安排吧。”

  赖佳晨接着道:“这下可以说这材料是谁研发出来的了吧?我有太多疑问想和他聊聊了”

  “就是你猜的那位,赖教授,我这是提前告诉您,不违反纪律,您在这呆几天也能见到他。”

  。。。日万失败,明天更

第153章 工程(4k)

  第153章 712工程(4k)

  拓扑半金属能应用在芯片领域,被誉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芯片原材料,一直被学术圈鼓吹。

  身为拓扑半金属领域的专家,从了解这一领域到现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赖佳晨数了数大致有十个年头,这十年里,他没少听到类似言论。

  但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研究人员一直到今年才搞出拓扑半金属的薄膜,从实验室到工业化,不知道还要多少年。

  因此在他看来,这玩意应用在芯片领域,多少和可控核聚变一样,二十年前说还要五十年,二十年后还是说需要五十年。

  中间不知道有多少坑等着人们去踩呢。

  而现在他看到的事实是,拓扑半金属应用在芯片领域最大的问题解决了,光敏感性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解决意味着原本它的进度是不可预测的,你没办法估算要多久能做出来。

  而现在制定计划表都行,按照计划表都能把它给整出来。

  赖佳晨从对方口里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后,内心感慨道:人和人果然是不一样的,对于外界来说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天才来说不过是随手可得。

  常温超导发现后,陈元光接受完央妈专访后就神隐了,之前虽说抛头露面也不多,但是多少还是会参加一些活动。

  而这次包括光甲科技的人体冬眠中心开幕,常温超导体对外开放,光甲航天新型可回收火箭发射,华国复眼竣工验收等等一系列的重要节点,陈元光一次都没出席。

  外网说陈元光被软禁起来了,国内则是结合约瑟夫被刺杀,说他被保护起来。

  赖佳晨作为申海交大教授,有自己的消息来源,他知道陈元光这段时间一直待在华国西部,只是不知道是蜀都还是哪。

  这次在看到拓扑半金属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除了陈元光之外没人能搞出来,他问过之后,对方一直闭口不谈。

  现在猜想证实后,赖佳晨连酸的心态都没有,大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压根酸不起来。

  他联想起自己前不久看到的一篇BBC报道,里面把陈元光誉为华国和阿美利肯两级之间的最大X因素。

  他当时觉得这个说法夸张了,现在觉得这说法还是有点保守了。

首节 上一节 115/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