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16节

  承认师兄弟关系,后面师弟有忙找你帮,你还好拒绝吗?

  主持人赶紧把话题拉回正轨上:“两位还真是英雄见英雄惺惺相惜。

  我们都知道元光是大四一年发了两篇nature正刊,一篇nature子刊。”

  下面观众里本科毕业生来得最多,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也有。

  “如果我能发两篇nature,国内高校还不是随便我去?”

  “你要是有两篇nature,青千随便拿。”

  “对称元光来说,青千、长江学者、杰青这些不是随便拿么,后面他还要去MIT读博,等博士毕业还不知道发了几篇nature呢,帽子随便拿。”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而且我看了他写的论文,含金量还是挺足的,不是那种背靠诺奖大佬水出来的论文。”

  很多做过科研知道难度的,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主持人继续说道:“而雷总在大学的时候同样是学霸,两年就修完了本科四年的课程。

  在座观众虽然都是毕业生,但我们作为江大的学子,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因此想请问两位有没有什么学习的诀窍?”

  聊到这里,陈元光想起来,未来倒是有个技术可以利用起来,他是使用了知识下载技术,快速掌握相关内容。

  这项技术能够把学习内容下载到伱的大脑里,你学习只是把这些记忆唤醒。

  而这项技术的前身是学习加速,大致原理也是刺激大脑皮层相关区域,起到加快学习效率的作用。

  它再往前追溯是胎教,只是婴儿时期光是靠声音就可以实现刺激大脑区域的目的,而成年人需要靠更强的刺激。

  这项技术对全球来说都至关重要,尤其在学历崇拜极其严重的华国,拿出来就是吸金利器,不怕家长不买单。

  雷君先回答:“我没有什么诀窍,完全是靠勤奋,我大学时候特别勤奋,别人把时间拿来谈恋爱、压马路,我全部拿来学习了。

  当时还是机房,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实践需要用到电脑,电脑那时候很紧张,我又买不起,我要用电脑,轮不到我,我就会先用纸把我要写的程序写下来,然后去用电脑敲代码就只需要复制上去,运行调试bug,效率会高很多。”

  雷君装完逼,陈元光不想装,他还在想学习加速技术有哪些前置技术,要在现代时空复现要克服哪些困难。

  因此他简单回答道:“我没有太多学习诀窍,我更多是靠看的内容足够多。”

  这也没说错,只是他所谓“看”是直接下载到大脑里,别人走路,他坐飞机到达目的地。

  “雷总和元光提到的学习诀窍都在于勤奋,确实也只有足够勤奋才能做出常人所做不到的成果。

  雷总的企业每年都要从江大招不少人,有没有想过要把元光挖去你们企业?”主持人拱火。

  在场观众都竖起了耳朵。

  雷君显然是做过了功课:“我第一次听到师弟的名字是在年初的时候,那时候在江大官方微博上看到的。

  当时我只是觉得厉害,也没太在意。

  这次他又发了nature,我就去问了下我们学化学的同事,他和我大致解释了一下师弟的工作,我心想这不都是计算机吗?

  是计算机在化学、生物领域的绝佳应用,师弟是顶级的计算机人才,在算法领域非常厉害。

  我这次来参加珞珈论坛,也是想着看能不能招揽师弟,我们这也算是boss直聘了。

  只是我是被选择的那一方。

  我很欢迎师弟来小米任职,具体薪酬我只能说不会低于201万元!”

  雷君顶级鸡贼,知道陈元光火背后是鹅厂在推波助澜,这次的珞珈论坛结束后肯定会被各种宣传。

  所以一句话恨不得反复宣传,他提到的Boss直聘,雷君旗下的顺为资本从A+轮就开始投,A+轮由顺为资本独家投资,投了几百万美元,B轮融资,顺为和今日资本又投了,一共投了几千万美元。

  顺为前前后后给boss直聘投了不下三千万。

  201万元也很巧妙,花为前不久刚搞的天才少年计划,招的第一个人就是201万的年薪,被媒体大肆报道。

  他这样一说,小米巧妙地同时蹭了花为天才少年和陈元光的热度,后续小米再推类似的天才少年计划,来挽回小米没有技术的形象,属于是顺势而为,没有刻意模仿的痕迹。

  陈元光在台上没有意识到,“感谢师兄看得起,我暂时还是想继续在学术界混几年,后续也许会去工业界看看,到时候还需要师兄多关照。”

  他的回答四平八稳,主打的就是不出错。

  求追读!

第29章 商业模式

  珞珈论坛结束后,路上林甲不住地感慨:

  “雷君太老辣了,轻轻松松就把热度给蹭了,那个招你过去的问题,像是他和主持人提前沟通好的一样。

  不动声色地回应了前不久网上热传的花为天才少年计划。

  他的采访听下来就像什么都没说,外界自动帮他把他想说的话给说了。

  等到这些内容有问题的时候,他再轻飘飘站出来说自己的原话可不是这个意思。”

  作为商人家庭出身,林甲见过不少大佬,包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大佬也见过不少,雷君绝对是她见过最擅长营销的大佬。

  林甲之前就这么认为,这次不过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陈元光没有反应过来:“他有你说的这个意思吗?”

  林甲知道陈元光在这方面很迟钝,没有想到他这么迟钝:“当然有,从去年花为推出P20系列之后,花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迅速崛起,标志着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到更激烈的白热化阶段。

  大量小玩家快要活不下去或者说已经活不下去,花为靠着技术创新和阿美利肯的神助攻,在进攻小米的基本盘。

  这两年形成的四大国产厂商HMOV里面,OPPO和vivo都是走线下渠道,他们不走性价比,也不争夺互联网声量,他们和小米的目标用户重迭度非常低。

  而花为原本是走线下渠道,从最早的和运营商合作到后来的自建渠道,从去年p20之后,花为在互联网渠道的增速非常迅猛,推出的子品牌荣耀专门贴身小米旗舰机配置,走性价比路线。

  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小米股价一路下跌,因为花为对小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雷君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抵挡花为的进攻,任何舆论场上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像今天靠招揽你这个话题来回应花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一样。

  这是顶级的营销大师自救手段,当然对他来说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临场随机应变,后面互联网上等着看好戏吧。”林甲侃侃而谈。

  陈元光大致明白林甲的意思,他问:“那小米要是扛不住,我后面创业找雷总拉投资,他会不会现金流紧张啊?”

  林甲先是反驳:“伱要是创业直接来找我,我给你投资,两千万以内的额度我就能做主,五千万的话我想想办法也能做到,更高的话可能需要你自己去和老头子谈。”

  然后解释道:“想什么呢,虽说雷君是小米创始人和掌舵人,但是小米不行不代表他不行,今年以来小米在港股表现得很差,跌跌不休,不影响他的个人资产不断在攀升。

  他除了小米之外做了很多投资,而且这些投资成功率非常高,和我了解到最厉害的风投差不多水平。

  如果后续你打算做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找他还真是个好办法,有雷君背书,后续的融资都会更简单。”

  陈元光想了想学习加速这项技术,如果走直营路线的话,感觉很快就能实现盈亏平衡,不太需要后续融资。

  这项技术太敏感了,陈元光想的是回家之后和林甲商量一下。

  而且口风相当谨慎:“如果有一项技术,可以帮助人加快学习速度。

  比如说你之前背500字大概需要十五分钟,就实现了瞬时记忆,采用了这项技术对大脑和记忆相关的皮层刺激之后,你背500字只需要五分钟,而且记忆持续的时间还更久。

  如果是理工科的学生,这项技术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这种技术你觉得应该如何来进行商业运作?

  在做计算化学的过程中,我对这一块大致有了一些思路,打算在MIT的博士生涯里,主研这项技术。”

  等回到家里四下无人后,陈元光把他今天采访的时候想到的思路拿出来和林甲讨论。

  陈元光觉得自己对商业并不敏感,他涉及到的秘密太多,后续的商业运作内容很有可能需要靠林甲。

  而对林甲来说,她在进入家族体系前,证明过自己的能力同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林甲听完后两眼放光:“这技术起码千亿起吧。

  不过在变现以前我们先要解决几个问题,一个是临床安全性验证和效果验证,这涉及到大量临床试验,而且是直接刺激大脑皮层,走到真人临床实验阶段后费用会特别高。

  因此前期投入会很大,你需要先从可行性上进行验证,然后再去拉投资,实验费用加后续专利注册、临床许可这些加起来,没有个10亿元下不来。

  这还只是部分国家,要是想拿到欧美的临床许可,钱至少翻倍。

  这个前期投入太大了,找雷君是对的,他才有可能能拿得出这笔钱,或者说他能帮你找到能拿出这笔钱的人。

  前面那些工作做完才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有很多种,单卖设备和维护服务,这样的好处是公司比较单一,好管理。

  加上是垄断生意,它会是非常顶级的现金流生意,就和高精尖仪器一样,做的最好的就那么一两家。

  坏处就是只能赚到很小的一部分。

  提升学习速度,全球家长以及个人有这方面需求的太多了,只赚设备钱,利润的大头都被中间的机构赚走了。

  第二种是自产自销,自己搞个机构来卖服务,卖提高学习速度的服务,这个涉及选址、场地、人员、营销等等,这项技术推出后肯定会有故意找事的,如果自营的话会有很多诉讼、闹事的。

  利润赚了,需要操心的事情也更多,管理难度指数上升。

  当然我们也可以寻找中间模式,那就是加盟模式,类似卖设备给加盟商,然后我们当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比如说一次服务多少钱,我们要从中抽多少钱,肉我们吃,给加盟商一点汤,他们负责琐事。

  大致就这三种类型,万变不离其宗。

  不过你确定这技术你能搞出来?”

  林甲觉得自己太过于相信陈元光了,他提的技术这么科幻,自己还帮他分析商业模式。

第30章 电影上映

  “如果只是理论的话,并不科幻,很早之前人类就有探索了。

  在二战的时候那时候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束缚,大量人体实验就做过类似的探索。

  只是受限于计算机技术有限,没有太多有价值的成果。

  而最近这二十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大脑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普利奥尔在1998年的时候发现微弱的大脑直流电刺激可以引起皮层双相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是极性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这些年围绕这项技术一直都在突破,今年哈佛和梅奥诊所的联合研究,还发现通过直流电刺激大脑可以帮助人类更快地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外科医生对手的稳定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越复杂的手术,越少有医生能完成,这和手眼协调能力直接相关。

  他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通过直流电刺激的人,练习手眼协调能力的效果更好。”陈元光解释道。

  “技术有,但是它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现在的应用范围太窄,没有普适性的价值。

  除了外科医生、电竞选手、雕刻家等等,没人对提升手眼协调能力感兴趣。

  没有人会为了提升手眼协调能力而去用电流刺激大脑。

  第二是安全性上还没有得到充分论证,没办法大规模推广。

首节 上一节 16/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